边梅芳 张三红 王维
血液净化主要是对一些慢性或者是急性肾衰竭患者以及中毒患者所进行的血液透析,能够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而被透析的对象绝大多数都存在身体的免疫能力较差,并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同时还非常容易出现感染,因血液净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受限,以及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存在严重的缺陷,这便导致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1]。当护理人员在护理中的某一环节出错,可能便会产生护理风险。因此,需要对风险隐患进行管理,在临床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并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风险,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做如下报道。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为(45.82±2.67)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为(45.76±2.63)岁。所有患者均对进行了透析治疗,并且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同时针对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护理风险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科室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在医院各科室中,血液净化中心是专业性科室之一,其实际的问题一般较多且复杂,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以免存在存在风险,从目前来看,大多数血压净化中心都设有专用的丙肝及乙肝透析机,若管理不得当,则会导致护理风险形成;(2)护理工作人员存在的风险[3],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不够成熟或者是经验不足等方面导致护理过程中存在风险;最后,患者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4]。患者由于长期进行透析,对疾病治疗产生悲观情绪,同时,高额的透析费用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从而可能导致风险的形成。
风险应对措施:(1)科室管理方面的应对措施[5]。应该对科室管理进行加强,对各项制度进行完善,对透析机等设备使用过后马上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登记,并将科室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手中,并且还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对科室的水电使用进行管理,尽可能的将科室中隐含的风险进行防范;(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的应对措施[6]。应该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提升其业务技术水平以及素质,提升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并使其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增强,同时还需要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进行规范,对护患协议进行保证;(3)针对患者方面的应对措施[7]。为了使患者方面的风险减少,在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将风险及时进行化解,并与患者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防治的依从性。
主要对护理风险出现情况进行评价。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发生情况对比 [n(%)]
如表1所示,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及采取各项措施。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出现率为8%,对照组的护理风险出现率为22%,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出现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并且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在血液净化中心从事的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高风险性[8],因此,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技能要求也比较高,从而能够对此科室面临的各种风险都能够以很好的方式进行化解[9-10]。当然,血液净化中心中存在的护理风险无处不在,难以进行杜绝,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可以对风险出现的概率降低的[11],本次研究便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并从科室、护理工作人员以及患者三方面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使护患纠纷得以消除,从而有效减少护理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出现率为8%,对照组的护理风险出现率为22%,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出现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祁小萍[12]也曾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其表明风险护理组护理差错率为8.33%,常规护理组的护理差错率为29.17%,风险护理组的护理差错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见观察组财务护理风险管理及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进行血液净化护理过程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能够使风险出现的概率降低,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并使护患纠纷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