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罗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视频监控系统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进入了智慧型平安城市3.0时代。与此同时,大规模社会资源的实时监控、海量视频信息的高质量可靠存储、系统的管理和运维、监控图像的共享与综合利用等挑战也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公安视频监控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在公共安全防范、刑事案件侦办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公安城乡管理水平、创新公安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不断深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效能的发挥。必须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统一标准;公安机关主管,分级监督管理;优化布局结构,提升技术含量;实现多点连接,形成融合共享;保护系统设备,加强信息安全才能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下牢固的基础。
前期公安视频监控建设一般采用“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以保证重点区域为主,在应用成效上能对重点区域做到单点把控,但随着建设面的扩张,在整体上则未能将所建设的点位进行统一的利用,即所建设的点位未能让民警在全局上进行全面掌控,缺少从顶层统观全局的布点设计。同时多数设备未实现因地制宜建设,并没有根据地理位置如小区、隧道、大桥、道路等地的设备进行针对性安装,设备适用性较差,比如某地区为多雾霾天气,没有透雾功能摄像机,在特殊点位没有高点监控设备,无法监看几公里之外的全景,无法准确掌握全局,城区部分区域为规划建设的重点地区,该地区涉及的部分安装位置无人值守,需要能够主动对误入进行驱逐和报警,同时因为设备局限性夜间场景不足以真实还原现场情况,多数监控点位无法在微弱光线条件下显示清晰彩色图像。
所以当务之急是进行统一规划,依据网格化建设指导思想,因地制宜针对性建设,在党政机关、重点部位、主要路口、公共复杂场所等地点安装监控设备,多方位采集人、车、物信息,并整合社会已有监控资源,形成全方位立体式防控。系统布点要根据各部门整体形势,因地制宜、灵活布置点位,使一线执法人员能够实时、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治安动态,及时发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群体事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能有效保存监控图像信息,为侦查破案提供证据、线索。
重点监控部位统一由相应高清设备更换,实现全高清监控,并采用球机和枪机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区域进行零盲点、无死角监控,球机管动态,枪机管细节。凡夜间无照明或照明度不够的,必须采取补光措施,并在光照不足的重点点位采用星光级低照度摄像机,清晰还原彩色图像,确保监控图像质量。城市制高点要求采用高点监控设备,保证白天5公里以及夜间2公里范围监控,实现城市360°无死角监控。
此外,需要对现有已建监控平台、视频监控资源、高速路口、各大型企事业单位、社会行业单位等已建监控点资源进行整合联网,通过设备对接、平台对接等方式实现需要联网视频资源的统一调取与控制,保障系统具有一定可扩展性,可以针对今后各政府部门需要的社会面监控视频资源进行整合,也可根据需要实现接入、存储与视频回放。
平安城市综合管理平台需实现辖区范围内视频监控、高点监控、治安卡口及其他信息统一管理,实现录像存储、媒体转发、接口服务等功能。平台须实时将辖区范围内全部结构化数据的接入及重点视频推送到视频共享平台,图片和其余视频可按需调用,同时将视频监控、治安卡口的资源(含视频和图片)实时推送到上级平台,满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共享平台、公安网内相关应用平台、政务网各委办局、分局及辖区派出所客户端视频访问需求,同时要保证视频访问的安全。
平台建设作为系统建设中最核心的处理、分析和管理部分,其向下接入各个前端子系统,将采集的视频、图片信息进行汇聚处理,向上为应用系统提供基础资源,进行资源转分发,同时承载整个系统的管理任务、大容量存储任务等等。
系统的核心就是管理平台,无论是多级联网、资源整合、或是各类警务应用扩展,都需要管理平台做支撑,平台建设应拥有高稳定性、高开放性、高融合性等特性。
部署符合国标的视频图像共享平台,采用市、区(县)两级部署,主要用于汇聚并管理辖区内视频专网图像资源和社会图像资源,同时整合视频专网内各类交警平台以及第三方社会资源整合平台等。
在平安城市中,公安自建的监控前端在不断的扩建,联网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张,整个平安城市管理平台的范围在不断扩充,而由此对管理平台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资源大联网、大容量接入、数据存储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实际情况多为系统内的监控点位部署在多套管理平台上,各自为战,点位管理不统一,未能达到有效的视频共享。另外,随着监控联网的深入,其从联网范围与类型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范围上:不单是公安自建的前端,还需扩展到社会面建设的监控点,将社会面上建设的资源进行全方位利用,在类型上:不单是视频监控,还包括了治安卡口等各种图像信息。
监控系统建设是技术防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信息也是公安科技和信息化的重要资源。要充分发挥视频信息直观、动态的优势,逐步实现其在公安业务数字化平台上的综合应用,提升公安科技与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初步建设完成后存在管理和维护出现问题,“建而不管”、“边建边坏”现象比较严重。在系统建设中,管理点位越多,管理平台越大,其运维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保障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前端的各个监控点都发挥它的机能,当有问题时能主动并进行有效的提醒,是当前平安城市建设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同时运维机制不仅停留于此,在发现问题后,需要有效的督促管理者解决问题,形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有效闭环。
运维管理在系统建设中是关键保障部分,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监测,多方式智能告警、完善保障管理流程以及多层次数据统计分析,运维管理是系统建设中关键的保障模块,其维系着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提供多维度全面的运维机制,从平台设备的检测、前端设备的检测、操作人员行为的监测,再到有效的对整体进行绩效考核的全面机制,由这一系列的监测来保障系统正常的提供服务。
运维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设备运行监测、视频诊断分析、绩效报表分析。
整个系统是否能正常的提供服务,其核心部分就是平台是否能正常的运行,当前系统越来越大,必须有有效的监测平台运行的机制,综合管理平台针对系统在线的平台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系统负荷、设备上下线状态、存储空间等各方面。
随着系统建设点位逐渐增多,单纯依靠人力已无法完成如此大量摄像机的检查维护,需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开发了视频质量检测分析设备,利用计算机智能在管理中心对前端摄像机进行轮巡检测,可以实时检测出视频源丢失、聚焦不当、偏色、遮挡等故障并报警。
为了能有效的保障系统中所发现的问题得以解决,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绩效报表功能,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和考评方法,对系统运行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包括摄像机在线率、图像正常浏览率、视频监控点及平台建设情况、监控点地图标注等多方面,不同时期可以设定不同的考核点,由此对建设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考核。
对于社会面资源专网视频资源接入公安视频专网必须通过安全网关(防火墙)或者安全边界进行接入控制管理,且必须采用专线接入。对于公安视频专网和公安网间的网络视频信号流转必须经过公安网安全边界进行接入控制管理。
为实现视频专网和公安网、视频专网和社会网的资源安全调用,需要建设安全网闸设备或者防火墙设备(市级单位需建设边界接入平台),保证视频专网和公安网通过安全网闸或防火墙实现视频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可控交互。
目前建设的公安平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资源还未进行整合:警务指挥需要得到大量的情报信息,然而警情资源、警力资源、视频资源等都未进行整合。
指挥层级多:警务指挥要经过多个部门、多个流程,自上而下去进行指令的下达。
情报指挥依然分立:情报信息是警务指挥的智慧引擎,没有情报研判的警务指挥无法做到主动应对、精确打击。
应急预案功能单一:针对应急处突的重大任务,对应的预案功能单一,均需要人工指挥安排
信息交互手段单一:派警、处警信息交互依然使用对讲机、电话等设备、手段过于单一。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建设可视化作战指挥平台,以PGIS地图或其他地图资源为载体,将时间、空间有机结合,实现报警定位为可视化、街面警力分布可视化、警力现场处置可视化、处警过程可视化。依托地图资源,实现人、车、物的轨迹刻画和案件线索分析,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同时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警情、警力、天网、地图等资源实现可视化操作,指挥中心下达指令,直接指挥一线民警实现指挥调度任务,同时指挥中心决策根据情报研判结果进行警务指挥工作。实现指挥、情报协同作战;并可针对应急处突增加丰富的预案功能,深化公安实战应用,指挥中心与一线民警增加实时音视频回传、警情推送反馈、图片录像上传等交互手段。
平安城市视频共享管理平台是以视频图像应用为手段,综合社会面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化治安卡口监控子系统以及社会面资源监控等多业务的全方位应用管理系统,能有效结合数据关联分析、智能图像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系统信息的比对、判断以及联动控制操作,集多种管理手段、分析处理手段于一体,最大程度地提高视频监控的作用和效率。平台建立在辖区内视频专网系统协议层之上,建立具备信息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的软件平台。充分支持视频信息专网系统协议,充分兼顾公安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考虑与公安其他信息系统的连接,建设可扩展的开放平台,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加强社会管理、提升警务效率、组织群防群治、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实时视频监控检索、信息数据上传下调,并能实现与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联动。可广泛适用于平安城市综合治安防范系统,有效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在公安派出所、区(县)公安局、市公安局和省公安厅之间实现授权共享,最大限度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控,可以为城管、交通、环保、水利等政府其他管理部门预留图像接口,实现资源共享。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在警务工作中发挥了强大的效能,逐渐成为各级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和治安防控的重要手段,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新的治安形势以及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在公安工作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警务实战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之策。信息化的发展为犯罪分子创造了高科技、智能化、专业化的犯罪手段,大大增强了犯罪行为在时间上的突发性、空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及手段上的对抗性。因此,作为“平安城市”的基础保障,社会治安防空体系的构筑必须以科技为支撑,通过更为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从以人力为主体的“人防”向以科技为主题的“技防”的转变。同时,积极探索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警务工作模式,推动公安工作实现从依靠经验向依靠科学技术、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集约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