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广州 510430)
生物学课堂上的单独答问出错、分组讨论出错、黑板演练出错等,本来是一些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对于一些潜能生往往打击很大,其中大多数学生选择退缩、逃避,不敢正视错误,导致学习成绩一直落后。而如今倡导的教育理念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提高这些潜能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对策。
潜能生担心自己说错,不愿举手,老师问到了,也常常吞吞吐吐不愿说,越不愿说越不会说,上课效率越低,成绩越低,于是形成恶性循环[1]。笔者认为正因为学生会有错误,才会有教师的诞生。教师应尝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产生的紧张心理。
例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教学时,课堂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了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后,笔者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图,随后找学生到黑板上画,当点到某男生时,他迟迟不愿上来,笔者问他为何不愿意去画图时,他红着脸小声说:“我不想上去丢丑,我怕画错了。”“还没画,你怎么就能断定一定会画错呢?”笔者微笑着轻声反问一句。其实,这个学生平时性格有些内向,生物成绩也的确有些差。笔者其实并不怀疑他的回答,但是为了鼓励他上去,笑着说:“先试下再说吧,说不定是对的呢!”他最终还是上去画了,但是的确画错了。笔者灵机一动:“虽然画错了,但勇气可嘉,大家掌声鼓励一下。”教室响起一片掌声。“我们每个人都会出错,但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正视自己的错误,只要敢于正视错误,相信最终一定可以改正错误,取得进步的!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接着教室又响起了一阵热烈掌声。整节课大家都很开心,不再认为出错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了,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解答某个问题时,即使出错,也不见得全错,总有某些观点或步骤是正确的。笔者认为教师无需马上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放大这些优点,大力表扬该生可取之处,也可以在他回答部分正确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使他走向完全正确的道路,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意识到,只要是经过大脑认真思考过的,错了也不怕,大多数情况下总有可取之处,让学生敢于出错。
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时,笔者找了一个潜能生提问:“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一下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因为有单侧光照,所以向光弯曲生长。”该生回答。底下有同学大笑。听了大家的笑声,回答“错误”的那位学生很是尴尬,脸刷的一下红了。笔者顿了一下:“没错啊,有什么好笑的。确实因为有单侧光照,植物才向光弯曲生长啊,只不过这是外因而已,那内因呢?”笔者边微笑着反驳大家,边又提出一个问题。在笔者的几次提示下,这名学生最终答出了内因,刚才的尴尬劲早就烟消云散了。整个问答过程中,这名学生虽然出错,但并非全错,只是回答不全面而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类似的情况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否则会扼杀一个潜能生争取进步的信心。
“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是潜能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是极不公平的。教育者应该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2]。很多潜能生都是在反复出错中成长起来的,要让潜能生“乐于出错”。当然这里说的“乐于出错”并不代表故意出错而扰乱课堂秩序,而是要把每一次出错当做一个进步的契机,这样才能吸取教训,走向成功。
例如,在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时,有这样一个例题: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单位为103kJ·m-2·a-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小
B.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6%
C. 肉食动物由于数量较少即便不补偿输入能量一样能较好地生存
D. 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给了分解者
解析:由图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越高,在这场地震中受影响越大,A项错误;要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根据第三营养级(肉食动物)的同化量占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同化量的比例,即2.5/(14+2)=15.6%,B项正确;肉食动物虽然数量较少,但是由于地震的影响,由上一营养级植食动物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满足其需要,要补偿输入能量才能生存,C项错误;各级消费者通过粪便流给分解者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而是上一级同化的能量,D项错误。
在解答这个问题过程中,有潜能生提出异议:“老师,我觉得应该用(2.5+5)/(14+2)来进行计算。”笔者没有立即反驳,“问题提得很好,说出你的理由?”生:“能量传递效率公式即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很不错,但是题目中的能量值5是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吗?”笔者又笑着反问。这名学生不知如何回答……笔者微笑着示意他坐下,“有没有其他学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另一名学生:“能量值5是补偿输入的能量,不是来自上一个营养级,所以5不能加进来计算,否则是错误的。”“回答得很好,请坐。大家听懂了吗?”笔者边问边看看先前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只见他会心地点点头。接着,笔者又补充问到:“那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又是多少呢?”后来大家都一一解答出来了,而且答案也正确。只是仍有少数几个潜能生还是有些不明白。课下笔者又引导这几个学生单独分析这个问题,他们若有所悟。但是在后来复习课讲到此类题变式训练时,这几个潜能生中仍有出错现象。于是笔者又针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引导,并让他们亲自算出每一步并加以说明,最终正确。其中一个学生有一次考试碰到了这种题型,还得意地跟我说:“老师,幸亏平时多次出错吸取了深刻教训,这次考试总算对了!”以后这几个潜能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几乎不再出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