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甜甜 马炅
摘 要:本文以 2014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在教育技术学领域SPOC研究方向选取了423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Bicomb 2.0软件生成了SPOC的高频关键词和共词矩阵;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共词分析,对近4年国内SPOC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与总结。本文研究发现,国内SPOC研究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和四个研究热点進行。两条主线是SPOC的理论特点和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现;四个研究热点是SPOC教学模式、SPOC教学设计、SPOC应用及SPOC的在线学习。而对发展趋势的预测认为,未来SPOC的应用领域将更加趋于专业化,更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SPOC将有可能替代MOOC成为在线学习的主流,小规模、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SPOC;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多维尺度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1-0005-05
一、研究背景
自2011年以来,MOOC成为教育界的热词,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也改变了单一的传统课堂形式。[1]但是,近几年来,随着MOOC研究的深入,其高学习率和低通过率等劣势也越来越显著。因此现在出现了许多新的样式以对其进行修正,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DLMOOC(深度学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R(大众开放在线研究课程)[2]等。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SPOC是MOOC和传统课堂的融合,并在软件工程这门课中进行了实际的应用,[3] SPOC是后MOOC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课程。它既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也可以用网上网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上课;它主要是针对MOOC辍学率高、缺少互动等问题而产生的混合教学模式。国外最早由哈佛大学、宾汉姆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大学开设了SPOC课程并进行了实践。哈佛大学在edX平台上专门设立了“哈佛在线课堂”尝试SPOC模式。用严格的标准选拔学习者,并对课程的规模进行了规定。[4]
国内最早由清华大学在“学堂在线”的平台上开设了SPOC课程。我国学者康叶钦将SPOC翻译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5]对SPOC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也开始在一些平台上开设SPOC课程。随着SPOC的出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SPOC。
本研究采用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相结合,对国内SPOC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以期对SPOC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做出量化的分析和预测。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论文的研究样本出自中国知网,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页面,以篇名为检索字段,选取“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校本慕课”、“私播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小规模在线课程”为检索词,其中选用的逻辑词为“or”,并且在文献分类目录里选择社会科学II辑中的电化教育进行检索,返回655条论文记录(检索时间是2017年12月31日)。共搜索到的文献655篇为研究对象总体范围,通过人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综合“被引频次”、“下载频次”、“文献来源”等因素,最终选择了相关的423篇文献为研究样本。
2.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词频分析法是利用关键词在某一研究领域学术论文中出现次数的高低,来确定这一领域的核心内容和热点内容。[6]
共词聚类法是指在不确定关键词分类标准的情况下,按照距离的远近将这些关键词进行分类,分为同一类的关键词其相关性会大一些,分为不同类的关键词其相关性就越小。[7]
多维尺度分析法是用二维或三维空间来呈现多个关键词间的关系的方法。即利用平面距离来揭示各个关键词的相似性,对关键词进行定位、分析和归类。[8]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进行数据的统计,使用Excel进行矩阵的转换,采用SPSS进行数据的共词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其中,Bicomb是由中国医科大学开发的书目共现分析系统。从中国知网下载所需的文献记录后,Bicomb软件就可以对文献记录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就可以提取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共现矩阵等基础数据。[9]
三、研究内容及流程
采用Bicomb 2.0软件得出的高频关键词能够反映出学科研究领域的焦点,而且能进一步反映其发展趋势。
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收集数据,从CNKI中检索出来的423篇文献中导出Bicomb 2.0软件需要的文本格式
2.本研究利用Bicomb 2.0软件获得了SPOC的高频关键词频数统计表和共现矩阵
(1)进行项目的建立,在软件新建项目中填写项目编号为20170901,格式类型选择“.cnki”。
(2)进行字段的提取,导入文本文件进行内容的提取,完成后可以选择字段,字段包括关键词、作者、标题等;这里笔者选择了关键词作为字段,共提取出1695个关键词。
(3)进行数据的清洗,中文关键词存在同义词现象,本研究将MOOCs、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等关键词统一用MOOC替换;将SPOCS、校本慕课、小型私人在线课程、小规模限制性课程、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等关键词统一用SPOC代替。
(4)进行频数统计,将阈值设置为5后导出关键词的频数统计结果。
(5)进行矩阵生成,在这里也将阈值设置为5,进而生成共现矩阵。
3.将共现矩阵导入Excel软件中用函数Ochiai系数得到关键词的相似矩阵,在Excel中用“1”与相似矩阵全部数值相减,得到相异矩阵[10]
4.将相异矩阵导入SPSS 19.0软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的分析
四、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1.关键词词频分析
关键词在论文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对论文内容的总结和提炼。[11]
利用Bicomb 软件把从中国知网下载的423篇文献进行处理,提取出频数为5的关键词共有30个,这些关键词基本能够反映出近4年来我国SPOC研究的焦点。
我国SPOC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从表1中得出,除了“SPOC”主题关键词,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依次是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混合学习、混合教学、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在线教育,它们反映了SPOC的基础理论、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及教学应用,也间接反映出我国SPOC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的是SPOC,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本次研究的主题便是围绕SPOC这个主题词来展开的。关键词频次出现最少的是移动学习,本文之所以会出现移动学习,是因为有一些SPOC教学模式是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模式来建构的。
2.共词聚类分析
高频关键词词频分析可以初步反映出SPOC的研究焦点,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是为了进一步了解SPOC研究现状,进而来预测其发展趋势。而聚类分析有助于发现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将关键词划分为类的过程中,相似度高的关键词分为一类,不同类的关键词则是不相似的。
将相异矩阵导入到SPSS 19.0软件中,进行步骤:分析-聚类-层次聚类,就能得到关键词的聚类树状图。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如表2所示,聚类树状图如图1所示。
通过Excel的运算,我们首先获得了相似矩阵,但是由于相似矩阵中“0”比较多,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再通过Excel的计算就可以到相异矩阵。相异矩阵与相似矩阵相反,相异矩阵中的数据是不相似的数据,数据越大表明数据间的间距越大,相反则间距越小,数据的相似度越高。[12]
从数据可以看出,SPOC和MOOC的相异数值最小,那就说明SPOC和MOOC的相似性很大,这是因为SPOC是后MOOC時期的产物,是MOOC与传统课堂的结合体。而教学模式与混合式教学的相异性很大,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小。混合式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的结合体,而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而建立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可以说是两种不同领域的内容,因此他们的相似性比较小。
3.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是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以距离的远近来展现关键词的相似性,更能直观地用距离表明关键词所处的位置。运用聚类分析可以呈现国内SPOC的研究热点,而通过进一步的多维尺度分析我们可以预测近年国内SPOC的发展趋势。
将相异矩阵导入SPSS19.0软件中,按照分析-度量-多维尺度分析(ALSCAL),在多维尺度分析中要选择Euclidean距离。分析关键词聚类树状图,根据结果绘制出SPOC研究领域的热点图,如图2所示。把图1和图2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关键词的聚类和关键词在知识图谱中所处的位置基本一致。依据图1的聚类将图2的类团用曲线圈起来,我们可以看出相似性高的关键词在知识图谱中间距也比较小,如主题1中SPOC、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教学、在线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在知识图谱中就离得比较近。
五、当前国内SPOC研究热点分析
依据以上共词聚类和知识图谱的分析,本研究将国内SPOC的研究热点分为以下几类:
1.SPOC教学模式研究
该主题由SPOC、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教学、在线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等8个关键词构成。这几个关键词与主题词SPOC的距离较近,说明相似性很高。
基于SPOC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三点。
(1)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于歆杰等[13]为代表,其倡导以慕课资源为教学内容、SPOC平台为教学环境、翻转课堂和PBL为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他对四所不同层次高校具体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详细介绍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将MOOC、SPOC、翻转课堂都融合在一起,结合了各自的优势。
(2)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众多高校教师进行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陈然等[14]根据SPOC的特点,以混合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基础提出了设计原则,并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了SPOC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改善教学效果并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3)“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SPOC是后MOOC时期的产物,它是针对MOOC的一些不足,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如方英兰等[15]建立了基于“MOOC+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内课外教学的互补,并以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SPOC在线学习研究
该主题由高职、在线课程、自主学习、后MOOC、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深度学习等8个关键词组成,反映了SPOC教学效果领域应用的广泛性。从聚类树状图看主题4由一个关键词“移动学习”组成,但是在知识图谱中我们可以看到,移动学习所处的位置离泛在学习、深度学习等都特别近,因此笔者将主题4和主题2合并为一个主题。
从在线学习看,包括各个年级的学习者,如高职院校、中小学等;从学习方式看,包括深度学习、泛在学习、在线学习、自主学习等;从课程角度看,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类课程、专业型课程(如绩效技术导论)等。典型如徐葳等[16]基于不同视角研究并探析了SPOC教学的有效性,指出SPOC在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更灵活,既可以采用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用MOOC资源加传统课堂的方式。
3.SPOC应用领域研究
该主题由微课、应用、高职院校、高校图书馆等4个关键词组成,反映了SPOC应用领域是由高职领域向其他领域扩散的。如高职院校、高校图书馆、中小学等。现在对于SPOC的实际应用还处于最低层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初步使用阶段,而下一步的重点就要考虑教学模式的使用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SPOC教学设计研究
该主题由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程设计、自主学习能力、SPOC平台、教学改革、SPOC模式等10个关键词构成。一些学者是基于SPOC平台来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学习策略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另外一些学者更关注课程的设计,包括微视频录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内容。
六、国内SPOC的发展趋势预测
依据以上研究,笔者发现国内SPOC研究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和四个研究热点进行。两条主线:SPOC的理论特点和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现;四个研究热点:SPOC教学模式、SPOC教学设计、SPOC应用及SPOC的在线学习。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的定量分析,笔者对SPOC的发展趋势做出几点预测。
1.未来SPOC教学模式的研究将以提高教学效率为首要目标
基于前面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可以看出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多种多样的SPOC教学模式,但这些模式多是理论层面的构建和探讨,实际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未来关于SPOC教学模式的探讨将更加深入和务实,以应用于教学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首要目标。
2.SPOC的教学应用将更加趋于专业化
未来SPOC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将不再局限于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也将开始应用于一些专业课程,如绩效技术导论、软件工程、高级财务会计等,随着SPOC教学应用模式的简化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专业课程教学将被纳入SPOC的应用范围。
3.SPOC将替代MOOC成为在线学习的主流
随着MOOC研究热潮的退去,MOOC课程的大规模、低通过率的弊端也被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可以预计,未来SPOC将替代MOOC成为在线课程的主流,相关学者應该未雨绸缪,及早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并做好布局,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未来。
4.小规模、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将成为趋势
SPOC课程具有的小规模性、私密性、个性化等特点,将弥补MOOC高辍学率、师生互动少、缺乏个性学习、质量危机等不足。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的SPOC或类SPOC的小规模、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将成为主流,将会有更多新型的在线学习模式出现。
七、结束语
本论文的研究基于共词聚类和知识图谱,对国内SPOC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直观、科学、可视化的分析,目前,大多数学者更关注SPOC基础理论和模式的构建,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线教育的发展会越来越迅速。SPOC是运用MOOC的线上资源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它对学习者也有一定的要求,学习者一般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本校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MOOC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师生缺少互动性、高辍学率等。相比MOOC的高大上和不接地气,未来SPOC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其应用范围将更加深入,随着SPOC和更多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的成熟,相信SPOC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3):36-43.
[3][4]桑新民.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6):5-10.
[5]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 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6]王米雪,张立国.我国智慧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基于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7(3):41-48.
[7]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7):118-120.
[8]那一沙,袁玫,杜修平.基于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的教学设计热点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3):31-35.
[9]谭春辉,桑静.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三十年——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J].情报杂志,2013(12):132-138.
[10]卜彩丽,张宝辉.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解析——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教育导刊,2015(9):48-53.
[11]黄冠,刘倩倩.国内微视频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1):14-18.
[12]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5):4-10.
[13]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4]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5(5):42-47.
[15]方英兰,张永梅,孙晶.基于MOOC+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3):120-122.
[16]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从 MOOC 到 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 MOOC 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2.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