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生态环境危机及成因分析

2018-08-07 07:12陈格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成因危机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得到迅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回过头来审视,过去在发展大众旅游中存在诸如旅游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的问题”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旅游资源面临过度开发的巨大压力、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受到损害和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破坏了旅游区形象风貌等严重的旅游生态环境危机。从而要求人们改变传统发展观念,走生态旅游之路。

【关键词】:旅游生态环境 ; 危机 ;成因

【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已经得到迅速发展,成绩是斐然的,有关统计材料可以列举出一系列令人欣喜和振奋的数字。但是,人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把旅游业列为优先发展项目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旅游业非持续性,或不能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可以归纳成下述几个问题:

1、传统大众旅游挑战旅游生态环境

1.1 传统大众旅游对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有限的自然旅游资源面临过度开发的巨大压力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就相对数目来说,有的旅游资源是短缺的。如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的第121位,但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地区的森林植被再次遭到破坏,造成动植物种类及其数量减少,不少珍贵野生物种受到严重的威胁,直接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例如,在安徽黄山,由于每年基建用材、薪炭用材数量增加,再加上游人破坏,风景区内植被蓄水能力大大下降。

风景旅游区内不适当的开发,使地貌和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尤其是公路两侧、湖泊水库四周、宾馆和房屋等建筑物所在地,水土流失现象更为突出。据黄山风景区抽样调查,逍遥溪在暴雨时溪水中含砂量达5%~15%,瞬间最高竟达20%左右。由于水土流失,石门电站一座高2.5m的拦沙坝,已于1985年被填平。

风景旅游区内不恰当的开发,破坏旅游资源。杭州西湖,名泉众多,过去的玉泉由于地下水受沙砾石层的阻拦,水从孔隙上喷,形成珍珠泉、晴雨泉等奇特景观。可惜现在泉脉切断,奇特的景观从此消失。

(2)脆弱的生态系统与旅游需求快速扩张之间的矛盾尖锐

许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富集区,生态系统本身十分脆弱,抗干扰能力很低。如四川西部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长期以来由于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自然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然而,其中许多地区目前仍旧高速度沿袭大众旅游之路,一哄而上开发低层次粗放式旅游产品,使大自然遗留给人类的许多珍贵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这与当前世界高层次生态旅游需求有很大差距,如此下去,无疑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障碍。

(3)超负荷游客量的负面影响

生态旅游区无规则地过度开发,自身不适度地畸形膨胀,盲目扩大规模,以及旅游区超负荷运作,致使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受到损害和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当前很多旅游风景名胜区“人满为患”现象已严重危及旅游环境质量。如北京八达岭、十三陵地下宫殿、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以及西安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地,都不同程度存在这种状况。

(4)在大众旅游开发中“破坏性建设”及景区城市化

在旅游开发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进行不适当的工程,破坏了旅游区形象风貌,这是开发中不应发生却屡见不鲜的事实。例如,旅游区的索道建在游人视线集中的地方,严重破坏了景观风貌;有的在公路线路设计中缺乏科学论证,在公路修建中野蛮施工,大肆炸山砍树,形成风景的“创伤面”;有的旅游区舍弃自然的登山步道而铺设拙劣的水泥台阶,既破坏了美感,又不经济。

再如,风景名胜区的城市化倾向,有的旅游地生态环境是介于农村型和城市型生态环境之间的中间型形态,具有脆弱性和过渡性的特点,稍不注意保护就会改性向城市型生态环境发展。如多年来乱建房屋之风使庐山牯岭成为一个十足城市;浙江舟山普陀风景区和四川都江堰龙池风景区等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化倾向。

(5)旅游废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響

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旅游供给一方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主。如厦门黄金海滩,“三废”的污染造成16hm2宝贵的沙滩永远消失。

旅游需求一方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表现为:①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带来拥挤、混乱和人为破坏性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②大幅度增加的飞机、汽车、游船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造成大气的光化学烟雾污染;③各种交通工具带来的噪音以及景区游客过多造成的噪音污染;④水体污染广泛,如游船过度使用造成油污外泄,游客量增多而大大增加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促使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加剧;⑤固体废弃物日益严重,据估算,每人每次旅游活动平均约有0.3kg固体废弃物,累积起来则是一个天文数字。

(6)国民素质淡薄,环境意识和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存

目前,大众旅游者一般素质不高,属于一种初级的旅游行为。所以,一方面环境意识不高,另一方面普遍存在不文明行为,这二者并存给旅游管理增加了难度,也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阻力。这需要发展现代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同步和接轨。

1.2 .传统大众旅游发展对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及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除自然环境因素中的大气污染、水体侵蚀、山地灾害、虫蚁蛀蚀等因素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对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及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如开发建设中的不当、管理中的不善以及游客本身的素质不高而有意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等等。例如,由于游客的乱刻乱画,使旅游区的摩崖石刻、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遭到破坏,失去原有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

(2)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及环境受到同化和影响

少数民族风情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和神秘感。旅游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旅游发展使少数民族受到外来文化的同化(建筑、服饰等方面),逐渐改变着民族地区的民族风情,甚至传统民族节日和礼俗渐渐面临衰落和消失的趋势。

(3)民族文化艺术受到冲击和不良影响

民族文化是经历漫长历史变迁而聚集形成的民族瑰宝。旅游业发展能刺激旅游地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复兴,但大量大众旅游者涌入,在外来文化和经济利益的冲击下,自身经济又不发达时,极容易导致资源地民族文化发生异化,甚至庸俗化。

(4)大众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污染

在旅游过程中,部分旅游者的不良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无形中在传播和渗透给东道社会,产生潜移默化,或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不采取有效引导和必要措施,旅游地将逐渐失去传统文化、纯朴美德;少数旅游者的放纵行为,甚至会造成旅游地治安恶化,影响社会秩序稳定。

2、造成旅游生态环境危机的因素

当前,旅游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耗竭、旅游景观破坏等状况已成为制约旅游业持发展的首要原因。造成旅游生态环境危机,绝不是偶然的,其中有其深刻而又复杂的背景和原因。

2.1 “无烟工业”观的误导

在有的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界、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曾一度流行着“旅游业就是无烟产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观点。这种观点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旅游业发展;而另一方面,有关旅游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种种严重问题的警告和呼吁却不能形成什么实际影响,不能唤醒有关部门的重视。于是,“全民办旅游”的热潮方兴未艾。其实,只要我们将由热情所启动的思维用理性加以冷却,采取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去考察、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各种活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就不难发现,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它也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它尽管不像工业“三废”污染那样直接在危害人的健康方面令人恐惧,但对旅游区生态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破坏与污染却是不容忽视的。“旅游公害”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威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失控,带来的旅游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已向那种盲目乐观的“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旅游业不仅排放废物污染生态环境,破坏旅游资源和生态系统平衡,而且这些废物的处理技术因旅游区特殊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其难度并不亚于对工业“三废”的处理。一旦处理不好,必将导致旅游区“生态冲击”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

2.2 “低投入、高产出”观的误导

在旅游界、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认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产出的产业”的观点也曾一度盛行,于是,各省、市、县、区都一哄而上盲目开发旅游景点。人们之所以把旅游业看成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旅游资源“原材料”消耗,尤其是生态环境资源耗竭、生态环境“三废”处理等纳入旅游成本之中,从而忽视或错估了旅游成本水平,虚增了旅游新创造价值部分。如果把上述各项纳入旅游成本中,那么就不难接受西方多数学者把旅游业看成是环境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观点。

2.3 .“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的问题”观的误导

“旅游資源主要是由可再生性资源组成的,而旅游消耗又基本上是‘感觉消费的过程,因此,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的问题”。这又是一种在旅游界、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中有一定影响的错误观点。这种观念的产生来自人们对旅游资源特性的不理解,套用了一般资源可再生性的衡量标准。

旅游资源开发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人类劳动,使其成为具有旅游使用价值的旅游吸引物。这是一项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技术经济工作,其中也包括古迹的重建、原物的还真、艺术的返璞、因地制宜地开发民族民风地方色彩等工作。一旦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旅游业,随着各项旅游活动开展,将会出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物物种质和量的改变,“三废”导致旅游资源破坏、旅游环境恶化、景区生态平衡失调等等。综上所述,从纯粹价值观来考虑,旅游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性资源。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它不仅消耗资源,而且有过度消耗的能力。

2.4.“旅游是单一性产业”观的误导

该观点虽然不是一种普遍提法,但近十几年来,在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决策部门中,有不少决策者是在下意识地按这种思路来确定旅游发展的策略。某些旅游供给的倾向性发展和“超前发展旅游业”这种政策导向,都多少反映了这种观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启动都是十分复杂的。它涉及许多企事业单位和部门,需要各部门的默契配合和支持。例如,为了使旅游区具备可进入性,就需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大量游客蜂拥旅游区,就需解决他们的吃、住、行、玩等问题。也就是说,旅游业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的综合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如果不在宏观决策与控制方面谋求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协调配合,其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可能获得不合理的倾向性发展,最终导致旅游业的整体不经济,影响其持续发展。例如,我国近几年宾馆供给过度膨胀,竞相建设各种“官”“园”“城”“馆”“街”等景点景区,虽然热闹了一阵,然而由于交通“瓶颈”问题未得到缓解,便造成投资不小,建成后游人却寥寥无几,惨淡经营的景象。

总结:

旅游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资源、环境等问题,如上种种,在旅游区已屡见不鲜。这些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都向已往各种乐观的观点误导提出了挑战,旅游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对经济发展与其环境效应的关系进行思索的产物。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处理旅游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时,选择并且实现旅游与环境、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新兴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祥荣,张鸿雁.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2] 金岚.环境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杨桂华.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4] 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1.

[5] 李爱贞.生态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陈格,副教授,男,生于1968年9月,籍贯 四川射洪;工作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猜你喜欢
成因危机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危机!未来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停电“危机”
“声”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