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河岸景观是城市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有重要作用。以武汉市汉南区马影河河岸景观设计为案例,提出一线串珠策略、弹性景观策略、文化策略、绿道设计策略、植物设计策略、生态保护等设计策略,探索河岸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马影河;河道景观;景观设计
河流作为城镇发展的载体,关系着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河岸景观是城市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有重要作用,也能反应地方特色。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激活城市活力,带动城市发展成为现代河道景观设计的目标。本文以武汉市汉南区马影河河岸景观设计为例, 对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1、项目现状分析
1.1项目区位分析
汉南位于武汉市西南部,三面环水,东南濒临长江,与嘉鱼县、江夏区隔江相望;北抵通顺河,与蔡甸区相邻;西面、南面以东荆河为界,并于仙桃、洪湖两市毗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马影河又名蚂蚁河,位于汉南东部,是汉南境内最大的天然河流,由主河道、8条连河沟渠和14个小湖泊构成。主河道全长27.4公里,流经东城垸农场、乌金农场、邓南街和纱帽街。流域面积152.49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9.3%。
城市沿“一河两岸”而建,马影河是天然的生态廊道,在汉南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马影河纱帽主城区段长12公里,“一河两岸”生态景观总体规划面积为180万平方米。本次设计范围为兴一路至兴三路两侧、兴三路至兴七路西侧、兴七路至马影河大道东侧,长约5.7公里。
1.2项目周边分析
马影河周边用地主要是大学城片区、绿地城片区、碧桂园片区、纱帽正街,其它大部区域均为待建区,目前人气不足。市区车辆由兴三路汉南收费站抵达汉南,河道两侧交通畅达,目前路面车辆较少。
河道碧桂园段已建设,但局部缺乏管护,效果不理想,绿道建设宽度仅1.8m。河道绿地城段也已建设,目前以婚纱摄影为特点,但局部仍然缺绿缺花缺色,绿道也有待提升。河道两侧有连通水渠、净化水池,鱼塘等,其中牛海湖已建设,但缺乏特色,植物也有待提升。河道两岸大部开敞,局部位置地势较高,现状植被除兴三路桥头较为茂密外,其它均为零星原生植被。
2、规划原则
2.1生态保护原则
依托马影河现状水系、植被、地形地貌等资源,保护优先,因地制宜,保护原有生态基底和生态肌理,建生态景观。
2.2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设计景观, 方便周边城区居民生活、休闲、健身,为居民营造宜人、宜居、宜游、宜赏的环境。
2.3特色鲜明原则
分析周边环境结合项目特点,以一个最适合本项目又能有别于众的突出特色主题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项目的特色文化、特色植物、特色活动等,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2.4彰显文化原则
独特的地理环境,搭建了汉南数千年文化异彩纷呈的魅力平台,而这些文化成为汉南人文的独特精神资源,也是推动汉南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设计要充分彰显汉南地区的文化特色,理解汉南文化和自然的互动关系,从而在设计中弘扬并传承汉南文化。
3、设计构思
3.1设计定位和发展目标
3.1.1设计定位
本次规划以马影河水体、山体、良田、林地等生态资源为本底,依托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满足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将马影河打造成为集“人文、生态、休闲、运动、门户”五位一体的滨水生态廊道。
3.1.2发展目标
以马影河为依托,打造一个地标性的城市生态会客厅,展示城市形象面貌,激活城市活力,聚集新城人气,带动城市发展。
3.2设计方法
低干预:秉承“低成本、低废弃、低维护”的设计理念,实现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程度的干预破坏。
低冲击: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
低建造、低养护:遵循原有生态系统、减少人工介入,多选用寿命长、成活率高、耐修剪等植物,减少建造和养护成本。
高稳定:通过设计形式、材料选择、植物配置等来到生态系统处于长期稳定状态。
3.3总体理念
如幻马影:兴一路-马影河大道,结合马影河自身文化,书写多彩故事;分区设计主题:马蹄留香、马影飞花、马踏芳草;
如画马影:育才大道-兴七路,汉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设计结合现状鱼塘等特征,打造渔米之歌;
如梦马影:纱帽大道-育才大道,如梦汉南讲述汉南的历史文化以及现今汉南的发展历程,分区设计主题:亘古汉南、现今汉南。
4、规划策略
4.1一线串珠策略
以河道为脉,以绿道为线,串连现有的碧桂园、绿地城、大学城、工业园、公园、桥梁等资源,成线、成带、成片。
场地功能定义为文化带、生态带、休闲带,基于场地记忆本身的空间,设计儿童活动与健身娱乐场地。
4.2水淹下的弹性景观策略
打造一个变化的景观,随雨水的涨落,研究常水位同洪水位的差别,预期洪水位,选择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耐水淹的植物,使得即使被淹,也自成一道风景。
4.3文化策略
本次规划充分挖掘汉南商、周、春秋战国、楚国文化,保留场地记忆,景观化将渔业遗存。
场地功能定义为文化带、生态带、休闲带,基于场地记忆本身的空间,设计儿童活动与健身娱乐场地。
4.4绿岛设计策略
营造海绵城市、构建绿道体系。按照具体要求执行,铺装透水达到70%,构建完整的雨水透水基础功能。参考武汉绿道体系建立的原则,设计4m绿道体系,以及相应的绿道驿站站点,构建完整的交通体系。
4.5植物设计策略
利用湿地空间,打造花、草、果、色、香俱全的水岸。营造花海世界、草木天堂、硕果累累、香气四溢的滨水带。
4.6生态保护策略
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通过设计独立的生态体系,净化水质标准;利用河底淤泥结合湿地植物构建环境,美化河道沟渠的地形设计。
总之,河岸已成为市民、游客休娱乐强身健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且城市河道景观作为展示城市生态与美的重要走廊,也必然会越来越得到重视。河道景观建设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综合地对现场分析,因地制宜地结合現状进行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赵赞,胡希军.基于地域特征的城镇河道景观设计[J].广东农业科学,2013,(20):50-54.
[2] 俞孔坚,张蕾.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J].中国园林,2004,(5):28-32.
[3] 朱国平,王秀茹,王敏.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92-97.
[4] 王江萍.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J].武汉大学学报,2004,37(2):32-34 .
作者简介:薛宁 女 1980.09 湖北省公安县,本科,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工程师,武汉唯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