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杉木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

2018-08-07 09:06周勇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杉木种植技术

周勇

【摘要】:杉木是我国林业中的重要树种,其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应用杉木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国林业快速发展,发展高效的杉木种植技术成为了我国林业努力方向,相比较传统的杉木种植技术,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基于此本文浅析了杉木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希望能够改善我国传统杉木种植技术的缺陷,同时大力推广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杉木;种植技术;高效经济;生态造林

【前言】:杉木是我国林业建设组成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大力建设杉木成为了一种趋势,杉木能够防风固沙,改变气候,进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等诸多优点,但是杉木对环境和种植条件要求较高,传统造林技术成本过高,不利于我国林业发展,因此如何改善种植技术,采取高效生态的造林方法已经成为了人们思考的问题。

1杉木的生物特性

杉木为常绿乔木,通常能够达到30米高,2.5-3米宽,能够有效的防风固沙,因此也被称为沙树。杉木幼苗期间难以成活是显著的特征,主要原因是幼苗期间的杉木根系较浅,仅为15CM,气孔位于针叶两面。在快速生长阶段,通常每年会拥有2~3轮的侧枝生长,塔尖形是树冠的主要形状。通常情况下,拥有20~30年的杉木人工林生长周期。杉木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20℃。

2杉木的作用和价值。

杉木具有高大的树冠和繁盛的树枝,杉树能够有效的预防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次杉木也是一种优质的木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被广泛的利用在建筑业当中,如船业和家具业等。

3传统杉木种植技术的缺陷

3.1破坏地表环境

杉木不同于其他的植株,其根系较浅,幼苗期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难以成活,因此传统的种植技术要对土地进行大量的翻耕,要将地表的杂草全部除去,虽然大量的翻整工作能够除去地表的细菌,但是也将破坏地表的植株,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高温不仅能够杀死细菌,也将杀死土地中有益菌,破坏土地的营养结构。在进行炼山处理后,地表缝隙被灰尘堵塞,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中层,同时雨水将直接冲刷地表,径流将带走大量的泥土,造成水土流失,其次由于地表植株被清除,杂草的种子将更容易在地表中存活,土地营养被杂草掠夺,影响杉木的生长和发育。

3.2过度抚育,削弱土地营养

由于杉木幼苗期间的生长经常受杂草的影响,因此在杉木种植的过程中,林农通常会频繁的进行除草工作,过度的整地导致土裸露严重,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削弱了土地的营养,其次整地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杉木林地管理有所增加,不利于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

3.3加剧水土流失

传统的杉木造林主要采用了全垦技术,为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林农要对土地进行全面的深挖,因此容易造成土壤结构不稳固的情况,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相比全垦所带来的益处,明显得不偿失。

4杉木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

4.1精良选种

选种是种植杉木重要的环节,种植者应当在种子检测的基础上对杉木种子质量进行判断,选取优良品种。优良的杉木种子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抗病能力,能够减少后期的困扰,因此对于选种是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的重点。在选取杉木种子的过程中,林农首先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标准,同时要结合该地区种植的具体条件,选取虫病能力较强的优质杉木种子,通过科学的选种能够有效的保证杉木种植的经济效益。

4.2整地施肥

杉木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由于幼苗期间杉木的根系较浅,难以在土壤中汲取营养,因此应当选取山脚或其他土质疏松的位置进行种植,其次杉木为嗜酸性植株,最好选取酸性土壤进行种植,也可以选取阴坡种植。在选取合理的种植场所后,林农要采用科学的整地方式,在造林之前,首先要彻底的清楚杂草,避免杂草与杉木竞争土地中的营养,通常所选择的山地应拥有低于25°的坡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带垦方式得以充分利用;如果选择的地块的坡度超过25°,在进行整地的过程中,应选择局部地区,通常可以对鳞垦或穴垦的方式进行。在加大生态环境和植被保护的过程中,严禁在林地清理中采用炼山的方式。避免降低土壤养分,同时提升水土保持能力,为杉木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稳定的土地环境。

4.3移植定植

在杉木定植的过程中,林农首先要将外表的塑料袋去掉,并将杉木幼苗放置在定植坑中,确保幼苗处于正中间,避免发生歪曲和位置的偏移,随后要进行培土工作,此阶段注意培土量和培土时间,尽可能的缩短时间,在完成培土工作后,要进行压实,最后要在杉木根部进行灌溉,给予幼苗适当的水分。此外,密度也是移植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多数林农没有科学的掌握杉木林的密度,降低了杉木的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在土壤条件良好时,杉木的密度为2500植每平方千米,如果地质条件较差,应当以小径杉木为主,初植密度为为3500株每平方千米。

4.4抚育管理

4.4.1除草松土

在完成了移植工作后,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杉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培育,在完成移植后,首先要进行的就是除草松土工作,幼苗期间的杉木生命力较弱,根系较浅,不具备土地竞争力,因此林地间的杂草将对杉木的生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工作人员要加大除草的力度,同时要注意除草的过程中避免伤害杉木的根部,第一次除草的时间通常在幼苗返青期间,在除草后要进行培土,将除去的杂草根本与土壤一同掩埋,增加土壤营养。由于初次除草,将对林地土地造成大量的破坏,因此要在除草的过程中不断平复土地,保证土壤的水分。此外林农和林地管理人员尽可能不要在阴雨天进行除草工作。

4.4.2科学施肥

施肥是后期抚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杉木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营养,由于杉木幼苗期间根系较浅,无法深入土壤汲取营养,进而导致营养供给不足,生长缓慢。因此林农要进行科学的施肥。满足杉木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首次施肥在杉木移植2年后进行,施肥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果林地具有一定的坡度可以采用穴施和垄沟施肥两种方式,施肥比例要适当,避免过低的肥料损伤杉木根系。为了获得施肥的最大效果,应当在雨后进行施肥,或施肥后进行及时的浇水灌溉。

4.4.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降低杉木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常年由于病虫害造成的杉木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万,因此进行抚育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病虫害的防治。叶枯病和炭疽病是杉木常见的病害,其中炭疽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杉木抗病能力的下降,炭疽病感染之初并没有明显的病症特征,在患病初期将出现叶子枯萎现象,并逐渐向树干蔓延,严重时将导致杉木死亡。当前防止炭疽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取抗病植株,降低炭疽病对杉木的威胁。枯萎病是一种细菌感染病害,当树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伤口时,将导致细菌感染,因此林地管理人员平时要细心观察杉木的生长状态,及时处理杉木伤口。

杉木常见的虫害为小卷叶蛾和天牛,当杉木受到这两种害虫侵害时,树叶逐渐变黄枯萎,停止生长,严重时将导致杉木死亡。针对这两种害虫的防治,相关工作人员要把握时机,综合利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如焚烧法,可以焚烧枯萎树叶,杀死害虫,还可以采用农药法,喷洒敌敌畏杀死幼虫。

结论:综上,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造林技术得到了更新,传统的杉木造林技术不够科学,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壤结构。现阶段我国应当积极推广采用高效生态造林技术,缓解土壤流失,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高效生态造林技术不仅提升了杉木的经济价值,同时还能够促进我国林业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韦柳玉.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7,21(21):180-181.

[2]班荣辽.杉木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7.21(19):185-186.

[3]李生财.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探讨[J].福建农业,2015,12(06):43.

[4]廖正思.淺谈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34(10):75-76.

[5]汤魁光.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13(05):106-107.

[6]许忠坤.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J].湖南林业,2009,15(10):24.

猜你喜欢
杉木种植技术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生命无悔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杉木造林良种化的途径和措施
关于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