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强 沈文波
【摘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既是国家发出的号召,也是城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现实选择,宁强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以重点项目推进森林城市创建,以工程建设打造城市绿化亮点,全县绿化水平大幅提升,于2017年8月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本文主要讲述宁强县创建森林城市的总体规划、建设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创建;森林城市
1、 宁强县地理优势
宁强县地处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是陕西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246.8平方公里,总人口34 万,辖18个镇(办)213个村(社区)。林业用地面积361.4万亩,占国土面积74.2%,森林面积304.4万亩,活立木蓄积687.4万立方米。
近年来,宁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通过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卫生城市”“中国天然氧吧”。
2、创建森林城市总体布局
以重点工程为依托,结合地理地貌特征及现有森林资源,构建“一核、二网、三环、多园、多点”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2.1一核:以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包括县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及七里坝新区。对各类公园、居住绿地、城市广场、街旁休闲绿地等现有城区绿化进行提升,合理规划拟建造绿地,构建一定规模的城市片林,打造宁强县城市绿核。
2.2二网:以现有路脉、水脉为布局重点,对县域内公路、铁路、河流、湖泊、水库及城区骨干道路等开展全面绿化,对重点区域开展美化、亮化,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城市绿网。
2.3三环:以县城为中心,由内向外辐射县境全域,形成围绕中心城区的三个环带状自然地貌单元。其中“一环”是指城区周边,以“谷地丘陵园林化”为目标,在谷地丘陵地段重点发展苗木花卉、茶叶和银杏采叶园为主的产业园区;“二环”是指海拔800米以下的浅山低山地区,以“浅山低山林果化”为目标,在浅山区域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和林下种植天麻、重楼、华细辛等名贵中药材;“三环”是指海拔800 米以上的中高山区,以“中高山区森林化”为目标,在中高山区发展以汉水源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旅游,培育林麝、梅花鹿等特色养殖业。
2.4多园: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宣教基地、义务植树基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场所,设立专门的科普宣传栏、科普馆等,保护具有传统文化的林木和林地,通过开放共享生态建设成果,构建完善的生态文化体系。
2.5多点:针对集镇、移民搬迁安置区等重要区域,以林业生态工程为支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遍布县境全域的绿色生态亮点。
3、创建措施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累计投资超过1亿元,实施了8大项30个创森工程项目,完成绿化面积4万余亩,全县绿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心城区精品化、谷地丘陵园林化、浅山低山林果化、中高山区森林化、路河林带景观化、集镇村庄优美化”的生态景观体系基本形成。
3.1城市绿化提升。完成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等新造林任务3340公顷;实施18个镇(办)100个村(社区)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00公顷;实施道路、河堤绿化提升60公顷。
3.2重点区域增绿。在县城主要街道放置大型防腐木花箱300个,栽植栀子、海桐、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常绿观赏植物,新增绿化面积1公顷;在玉带河县城段河堤悬吊玻璃钢花钵800个;将烈阳路纳入百里生态文明长廊建设范围,新增绿色长廊20公里。同时,还实施百里生态文明长廊和青木川古镇景区绿化提升工程、阳平关镇子龙新区及嘉陵江堤岸等绿化工程。
3.3生态资源保护。加快推进林业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应用,建立覆盖全县的森林防火、林木采伐管理、森林资源管护、征占用林地等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林业资源动态监测管理;进一步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标准化管护站建设,提高管护能力;强化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工程建设。
3.4发展林业产业。新建和改建核桃经济林各5万亩,新建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0.3万亩,改造老旧茶园0.75万亩,新建猕猴桃、油用牡丹示范种植基地1.3万亩,新建花卉苗木基地0.5万亩,新建银杏采叶基地3万亩,新建以重楼、天麻、华细辛为主的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亩,新建林下特色种植养殖基地3.75万亩,推进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项目建设。
3.5生态文化建设。在编制汉水源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创建方案中,结合实际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实施“百亩格桑花海、千亩桃园、百亩杜鹃”林带建设;聘请植物专家对县域内绿化树木进行命名挂牌,同时,积极开展單位绿地认养和个人树木认养活动。在湿地公园宣教馆、自然保护区标本馆开设生态文化建设专栏;制作汉水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宣传专题片3部。
4、 保障措施
4.1资金投入
近年来,我县坚持将生态建设作为政府工作重要内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了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创建期内:一是将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投入制度,建立生态工程项目稳定的投入机制,严格投资预算,保证资金投入效益和连续性。二是协调整合水利、水保、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移民搬迁等相关建设项目,多渠道筹集生态建设项目资金。三是积极鼓励引导各类社会投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4.2完善法规制度
我县将进一步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绿化的方针、政策、法规,认真执行《汉中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实施细则》《汉中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汉中市森林防火工作条例》《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步健全完善县级配套制度,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4.3科技支撑
邀请国家林业局西北规划设计院林业专家作为我县创森工作顾问,与县科技局、科协等单位共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
4.4档案管理
实施了创森资料精细建档、精细管理,以省上40项创建指标为档案管理标准,每项指标单独建档、规范完善。同时,注重工作全过程影像资料收集和建档,将档案以纸质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备份存档,实现了档案资料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汉中市宁强县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 雷陈友.景宁县创建森林城市的思考[J] 绿色科技.2010 (12)
[3] 单锦炎.创建森林城市 打造美丽乡村[J] 浙江林业2010 (9)
[4] 许云飞. 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 持续推进大连生态建设[J] 国土绿化201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