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民 吴有刚 陆克安 王雷
【摘 要】:2008年,延庆县杨树炭疽病发生严重。通过对全县7.5万亩的杨树调查,发现全县炭疽病发生面积达15286.5亩。其中发生情况严重的林地面积达3721.5亩,占发生总面积的24.3%;发生程度中级的林地面积为5233.5亩,占发生面积的34.2%;发生程度轻级的林地面积为6331.5亩,占发生面积的 41.5%。
【关键词】:杨树炭疽病; 发生严重; 最佳防治次数 ; 防治效果
【绪 论】:延庆位于首都北京的西北部,东南北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20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67%,森林覆盖率达56.20%,活立木蓄积量达180.9万立方米。
1.杨树炭疽病在北京市发生情况
杨炭疽病在北京市发生较为普遍,该病在毛白杨上发病较早,北京杨5月下旬-7月下旬开始发病,从树干下部开始发病,逐步向上蔓延。毛白杨、北京杨最易感病。北京杨感病后,首先在叶柄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环绕叶柄1周后,叶柄及叶片变黑枯死,叶片悬挂枝上直到第2年才全部落光。
2.杨树炭疽病病在延庆县的发生情况
2008年,我县杨树炭疽病发生严重。通过对全县7.5万亩的杨树调查,发现全县炭疽病发生面积达15286.5亩。发生范围遍布全县,主要也是以北京杨为主。
杨树炭疽病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县林木的生长状况,减少了林木的生长量,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另外黑叶挂在树上,非常不美观,影响到了我县的生态环境,破坏生态景观。
1、实验方法
1.1防治时间地点的选择
1.1.1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延庆西部川区,海拔平均500米左右,试验地紧邻妫河,林地为20年的人工林,林地内主要的有害生物有梨卷叶象、杨潜叶跳象、杨炭疽病等。
1.1.2实施的时间:
2009年5月——9月进行最佳防治时间筛选。
1.1.3实验药剂
使用的药剂共2种:分别是氟硅唑、苯醚甲环唑。
1.2具体的防治手段
1.2.1标准地的选择
标准地选择在延庆县的香营、旧县、延庆、康庄、大榆树5个乡镇的八块实验地,每块试验地画出三个互不干扰的区域作为处理区和对照区。
1.2.2 喷药时间与方法
本次试验共涉及8个处理方案,即每块林地用药次数依次增加,用药浓度不变,每个实验地为一个处理方案,到9月1日喷药结束,详细情况有下表
喷烟按药油比1:10的比例混合,喷烟药剂按照生产浓度配比。
1.2.3结果调查
我們于每次防治前调查上次的防治效果,我们一共调查 7次,因9月15号后大量的落叶,调查数据不准,没有再进行调查。
调查采取每标准地按照随机选择10株标准株进行调查,每棵树按实际情况分上、中、下三部分,取样枝,其中没有病斑的叶片算作0级,叶柄变黑或小于叶片三分之一病斑的算作1级,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算作2级,三分之二以上算作3级,全黑的或落叶的算作4级。
外业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的数据,计算防治区和对照区的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用病情指数进一步计算防治效果:
2、实验数据
结 论
1.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感病最重的应当属于北京杨。
2.根据表1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氟硅唑还是苯醚甲环唑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的,苯醚甲环唑比氟硅唑相比防治试验效果略好。
3.据表2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在提高。
4、根据表2可以看出,施用氟硅唑效果最好的地区是王泉营,防治效果为达88.32%,而施用苯醚甲环唑效果最好的地点是公园,防治效果为91.49%
【参考文献】:
[1] 贺伟,杨旺,沈瑞祥 北京杨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j] :《中国森林病虫》1991年第04期
作者简介:王长民( 1971.5), 男 ,高级工程师 , 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