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聪
摘 要 面对目前高职学生精神空虚、被动学习的状况,将“传统文化经典悦读”融入普通话课程讲授,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從教学课时的安排、教学时机的选取,教学形式及内容的设置,一一精心设计,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好。遂分享与同行探讨、切磋。
关键词 普通话教学 经典悦读 课时安排 形式与内容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5.018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Classical Reading into
Higher Vocational Putonghua Teaching
KE Cong
(Public Class Department,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present mental emptiness and passive lear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roblem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by integra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lassics into Mandarin teaching. This article carefully designs from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hours,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timing,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is good. Then share with the colleagues to discuss.
Keywords Putonghua teaching; classical reading; teaching hours; form and content setting
1 传统文化经典悦读融入普通话教学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重视,目前,基础教育中已经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但是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多数都暂时还没有做到专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赏析”这类必修课。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文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人文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不仅成为专业技能型人才,还能以良好的素养作支撑,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拥有可持续成长的能力。拥有可持续性发展思维的教师,应不满足于仅让学生学会知识,也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成熟,塑造人格,提升品德修养。
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有普通话课程。它是基础技能课,提升学生普通话语音面貌和口语表达技能,为学生增加就业软实力,同时,它也是一门人文课程。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随着它日益普及和各民族相亲相爱、相互交流的深广,已成为优秀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场合、各传媒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传承和解读都是以普通话作为传播介质的。上述条件,给传统文化经典以“悦读”的方式融入普通话教学提供了土壤。作为一门提升语言能力的课程,读是最重要、常用的训练方式。传统文化经典“悦读”融入普通话教学,就是用快乐朗读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到普通话课程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普通话教学现状与经典悦读融入教学课时安排
目前,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偏重应试教学,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加普通话等级测试,教师常常围绕如何得高分来教学,课堂训练材料也限制在考试范围内,枯燥乏味,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如果在教学安排上减少一些功利性,以让学生“体验中国语音和文化之美”为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得丰富、生动许多。
根据各专业对普通话课程的不同要求,经典悦读融入普通话教学课程一般设置30~60学时。30学时以提升整体语音面貌为重心,主要进行声母、韵母、声调发音知识和正音训练;60学时在正音基础上,向着提升普通话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方向拓展,在正音教学基础上,可纳入朗读、诵读、说话、演讲和口头表达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为保证学习效果,教师每课时中与学生进行课堂口头训练的时间,应占到每课时1/2的时间,这为传统文化经典悦读的融入提供了较大空间。
带着把中华优秀传统经典引入普通话教学,给学生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使学生拓展能力、净化心灵、感受美好、提升修养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授课班级的60名大专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一学年教学实践。
3 经典悦读融入教学的时机、形式及内容设置
3.1 课前读,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课前读,常采用听读形式。内容一般选取古代启蒙经典,因为它们内容浅显、音韵优美、节奏感强,配上标准普通话朗读,琅琅上口,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听觉体验。课前10分钟,播放以古典乐为背景的《声律启蒙》,带着学生一起打着拍子朗读它,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前开开嗓,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进入课堂。一学期完,一本《声律启蒙》读完。在听读本书时,学生在优美的普通话音韵中感受中国独有的语言文化之美,感受中国人文精神,培养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类文还有《训蒙骈句》、《笠翁对韵》、《千字文》、《增广贤文》等可选取。
3.2 课中读,正音同时提升素养
课中读,常采用朗读、朗诵和听读形式。这些形式用于课堂中时,可以灵活巧妙,不拘一格。根据作品题材、风格、意境的不同,有时教师或学生领读,有时横向或纵向接龙读,有时分组读、配乐读、分角色读,有时多人或男女生合作读,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上,可多种文学体裁搭配,如经典诗词、中华文化散文,甚至是带着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绕口令、顺口溜、颠倒歌、歌词。
3.2.1 经典诗词的运用
诗常短小精悍、意境美好、语意浅显,是优质的经典悦读材料,又是理想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材料。如,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之“一字的变调”教学中,朗读清朝陈沆的“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此诗是含有文字游戏成份的诗歌,10个“一”字道出“独”、“一”、“满”、“全”等多种涵义,且每个“一”都引出一个鲜明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诗情画意。根据变调规则,每个“一”字或读去声或读阳平,错落有致,语调的变化之际,让人读来兴趣盎然,学生在轻松美好的审美意境中,掌握了“一”字的变调规则。
其它还有,“前后鼻韵母正音”教学中,朗读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内有11个带前后鼻韵母的字,可进行针对性训练;朗读的技巧之“唇舌部力量控制”教学中,朗读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普通话朗诵教学之中华经典课堂朗诵会中,带学生朗诵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不胜枚举。
3.2.2 中华文化经典散文的运用
针对不同正音知识点,教师针对性选择一甲水平朗读音频给学生听读,穿插于每组声韵调正音训练之中来强化所学的普通话发音知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贾平凹的“丑石”,冯骥才的“国家荣誉感”,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夏衍的“野草”等。
这些经典散文,均取自现当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核,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3.2.3 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绕口令或顺口溜、颠倒歌、歌词的运用
教师精选这类优秀材料融入普通话课堂,学生读来兴趣盎然。如,前后鼻韵母正音时朗读的绕口令“生身亲母亲,谨请您就寝。请您心宁静,身心很要紧。新星伴明月,银光澄清清。尽是清静境,警铃不要惊。您请我进来,进来敬母亲”;韵母中的“e和uo”發音辨正时朗读的颠倒歌“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腊月苦热直流汗,六月暴冷打哆嗦。姐在房中头梳手,门外口袋把驴驮”;普通话声调训练时朗读的歌词“长江流,黄河流,滔滔岁月无尽头。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情悠悠,思悠悠,炎黄子孙志未酬。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电视片《九州方圆》主题歌,苏叔阳填词)。
3.3 课后读,巩固知识反馈效果
课后读,常采用朗读或朗诵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普通话课程每章学习结束之际,从课上练习过的传统文化经典材料中任选一篇,通过手机录制,用朗读或朗诵的形式,将自己的音频作业发送至教师提供的课堂互动教学平台之上,供教师查阅、学生互相品评。教师甚至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免费的朗读、朗诵作品配乐视频制作软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经典朗读朗诵作品配乐、配图,做成视频成品。教师用心评选优秀作品,在平时分中适当加分鼓励。这种课后练习方式,灵活又新颖,既巩固了课上所学的知识,又及时向教师反馈了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促进学生主动感受、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提升了学生参与普通话课程的学习兴趣。
4 经典悦读融入普通话教学效果及教后反思
笔者在传统文化经典悦读融入普通话教学实践结束之际,在授课的60位学生中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表示了对此教学方式的喜欢,认为它新颖、有趣,近1/3的学生明确表示了对普通话课程学习的积极态度。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课堂,使他们认识到普通话学习不仅仅是把发音说标准那么简单,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是那么博大精深,进而萌生出想提升普通话语音面貌,提升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愿望。事实上,随着经典悦读不断融入普通话课堂,这种朗读练习成为课堂的常态以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必须参与到课堂口头练习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被教师和大集体拉回到课堂上,他们在课堂上讲话、玩手机、开小差的情况也会大量减少。
教学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经典悦读和高职普通话教学是完全可以无缝结合在一起的,并且是可以用这种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普通话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将传统文化经典悦读融入普通话教学的实践,是尝试用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通话课程教学。以标准的普通话语音为平台,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改善语音面貌,充分体味中国文化、语言文字之美,吸引他们主动学习,甚至萌生提升自我的愿望。也只有这样,教学效率才会逐渐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走进更多学生内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学生内心,帮助他们加快走向成熟,增强职业素养,帮助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2017年度科研规划项目课题“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建设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615Y41)之子课题“传统文化经典悦读”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赵菁.通过经典诵读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J].语文论坛,201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