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EB是在歼7E基础上专门为飞行表演生产的特种飞机,曾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的专用机。该机的研制背景是:鉴于当时“八一”飞行表演队还在使用歼教5作为表演用机,无法体现中国空军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和形象,且歼教5教练机已于1992年初停产。于是,新型表演机的选型被提上日程。
参与选型的机型是K8教练机与歼7E战斗机。前者操纵特性好、机动能力强、留空时间长、起降距离短,且有良好的失速特性。尤其是其可进行尾冲、小速度定点急侧转和顶点速度为零的小半径筋斗飞行。其中尾冲这类大迎角机动动作国内少见,在国际上也只有少数高性能战斗机才能完成。K8的尾冲机动能力不仅能为其实施高难度战斗避让、反追击机动提供优良的训练平台,而且能大大提高飞行表演的精彩程度。
而歼7E则是当时的新型战斗机。它采用新研制的面积加大且带前后机动襟翼的双三角机翼,特别是前缘机动襟翼,在國产战斗机上是首次采用。歼7E改进了亚跨声速机动性,续航能力与起降性能明显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由于升力系数提升,该机机翼载荷下降,因此其失速表速比此前的型号有较大放宽,整体机动性能已达到三代战斗机水平。
经综合对比,歼7E最终战胜K8,成了“八一”飞行表演队专用表演机。
1994年12月2日,首架歼7EB首飞,并很快交付全部12架。这批飞机沿用了“八一”飞行表演队传统的红白色表演涂装。为了适应特技飞行表演需要,歼7EB拆除了机身右下方的航炮与弹药舱及武器系统,加装了用于特技飞行的高精度仪表及新型迎角探测器。此外,它还换装了HTY-6A第三代火箭弹射座椅,救生性能、使用维护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均得到很大提高。
1995年,“八一”飞行表演队由歼教5高亚声速教练机直接改装歼7EB超声速表演机,使我国飞行表演跨入了一个新时代。同年7月7日,表演队首次使用4架歼7EB进行飞行表演。
1997年秋,表演队提前完成改装任务,探索出具有16个表演动作的表演方案,飞出了6机楔形队筋斗等5套世界级高难动作,形成了表演能力。这标志着我国飞行表演完成了从亚声速到超声速的跨越。1999 - 2000年间,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再次交付12架歼7EB型飞机,后于2003年改用新型蓝白涂装。
1998年和2000年的珠海航展期间,“八一”飞行表演队在10天表演中,先后以6机向上向下开花、高速俯冲、低空横滚拉起、急速横滚跃升筋斗、单机大速度横滚倒飞等16个世界公认的高难动作进行了20场次、132架次表演。此后表演队将距前机5×3米编队改为3×3米的距离。 2003年,表演队又增加了宝塔队、蓝宝石队、双机对头、顺风队等多套表演动作,使表演方案中的动作增加到21个。此外,表演队还使用歼7EB参加了国庆五十周年庆典空中阅兵。2004年,“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歼7GB,歼7EB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