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现代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教育。近年来,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评级的重要指标。对一个博物馆的价值进行评价时,并不仅仅是看其各类物品的收藏是否丰富,还要看它在教育群众方面获得的成就。现代博物馆应当通过体验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体验,对其进行教育。遗址类博物馆是博物馆中一种,它在青少年的教育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遗址类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设计及开展,首先分析了遗址类博物馆的特点和教育功能,然后介绍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展方式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遗址类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设计
前言
遗址类博物馆主要是为了保护历史遗存而兴建的,它具有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职能。当前,在我国所有种类的博物馆中,遗址类博物馆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如我们十分熟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虢国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铜绿山谷铜矿遗址博物馆、北京大葆台西汉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等。在文博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遗址类博物馆面临着转型,其教育功能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何以博物馆为依托,以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为对象,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增长其历史知识,激发其爱国精神,这对遗址类博物馆的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遗址类博物馆的特点
由于自然或者人为活动的原因形成遗存的原址,遗址类博物馆就是在此基础上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的依托是遗址本身。遗址类博物馆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是特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反映,是我们研究社会发展史和文明史的重要载体。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作为历史性的遗址博物馆,其展品具有断代性、单一性以及专题性,多是某个特定时代、地区的社会状况或自然风貌的反映,而且更多时候仅仅是某一个侧面的反映。遗址类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就是围绕这个单一的主题展开的,因此存在局限性[1]。
遗址类博物馆内保管和收藏的文物,大部是遗址周边出土的,这类展品具有很好的价值,一般不能被其他物品取代,而且它還具备一定的排他性,即使有比其历史文化价值更高的文物,将其掺杂摆放在遗址类博物馆的专题展览中,也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价值,没有任何意义。
在遗址类博物馆中,遗址就是唯一的观赏主体,它具有不可移动性。遗址类博物馆的修建过程是,先由专家对其进行研究,在确定其存在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后,动工修建。在修建时,修建位置是固定的,不能进行随意的自主选择。在遗址类博物馆中,观众参观的主体是遗址或者相关文物,人们只有在充分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后,才能将参观遗址作为游览目的。
概而言之,遗址类博物馆具有位置不可移动性、文物不可替代性、观众参观主体性等特点,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进行青少年教育活动设计和开展。
二、遗址类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文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是任何其他物品不能替代的。在我国众多的遗址类博物馆中,其陈列的精湛文物和蕴藏的文化内涵,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的形象资料,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征,这种教育影响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2]。
在当前众多类型的博物馆中,遗址类博物馆一直都是佼佼者,其参观和游览人数一直位于前列。这主要是因为遗址类博物馆是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不同类型的历史博物馆,其风格和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上文提到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主要是说大沽口炮台起起伏伏的悲壮历史,承载着我国一段屈辱史,在敌人的威逼下,腐朽的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一个有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又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立碑和地下展厅基础上扩建而成,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它生动地展示了东北抗战过程和日军占领东北后残害百姓的血腥情景。同时提醒世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苏,时刻以史为鉴。这些博物馆使观众在进行参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历史背景和陈列展品的了解,体会那一段或心酸或悲壮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会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当前各种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很容易被一些不良思想腐蚀,尤其是人生经历不足的青少年,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遗址类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作用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使其树立强烈的爱国意识,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遗址类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设计及开展
对于遗址类博物馆来说,教育不仅是其首要首要功能,同时也是其主要经营内容,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启智教育、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博物馆专家有说过这样一句话:“博物馆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利用其资源做了什么”,这段话一直是世界很多知名博物馆的座右铭。当前,我国遗址类博物馆的教育理念和形式都在不断的变化,博物馆不再将“藏品”作为活动的唯一中心,而是更多以“观众”为中心,注重和观赏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主动的投入社区、学校服务中,引导人们更多的关注博物馆,而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动的等待观众上门参观。就青少年教育来说,如何创新活动模式、设计活动方案,使青少年在遗址类博物馆教育活动中,体验参与快乐,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和民族精神,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是当前应当思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现实,分析遗址类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3]。
(一)紧扣展览主题,挖掘教育资源,制定科学的教育活动方案
首先,就遗址类博物馆来说,紧扣展览主题是合理设计和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前提。遗址类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和学校教育活动存在差别,前者的教育体验活动是其陈展内容的延伸。其次,遗址类博物馆和文博知识密切关联,将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举例来说,鸦片战争博物馆在组织青少年教育活动时,可以仅仅的围绕“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组织策划教育实践项目,如人物篇、军事篇、服饰篇、风情篇等多个系列,具体的开展时间可以围绕清明节、虎门海战等纪念日,组织策划大型主题性纪念活动,并与学校加强联系,使学生深入的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荣誉感。
(二)丰富活动形式,突出互动体验性
遗址类博物馆教育活动过程中,除了紧扣展览主题、与文博知识结合外,还应当在活动形式上下功夫,不断丰富活动开展形式,提高其生动有趣性。一座好的遗址博物馆,一定是受到人们爱戴和欢迎的博物馆。遗址类博物馆当前应当思考的是,如何是自己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欢迎和爱戴。关于这个问题,一个有效的举措是增加青少年的参与体验感。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利梭也说过与之类似的话,即“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两位先人不约而同的说明体验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遗址类博物馆应重视这一教育特点,在开展相关的活动时,重视实践性和参与性的要求,打造可操作性、引人入胜的感观效果,增强活动的互动性、体验性以及趣味性,如沙龙讲座、绘画演讲、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进而丰富青少年的体验,使其获得一定经验和知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应用[4]。
举例来說,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在进行青少年教育活动设计时,一直基于“寓教于乐”的原则,常年开展青少年体验互动活动,如:“模拟考古发掘”和“原始手工制陶”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参与和体验,组织一些人员在模拟考古发掘环境下,通过进行教学和示范讲解,然后由孩子们自行参与现场挖掘,做一个“考古学家”,亲自体会发掘的乐趣与魅力,以此增加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历史知识,还可以收获知识培养亲子关系,一举多得。
(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作为学校教育的拓展
遗址类博物馆教育活动和学校课程相结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实践形式,以此形式为参照,依托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课程教育为主导,充分挖掘博物馆中与学校课程教学有关的教育资源,联合进行教育活动,这样可以促使遗址类博物馆开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动,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长期以来,青少年教育过程中,书本知识传授一直都是教育重点,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5]。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素质教育成为当下的热点,在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博物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博物馆可以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亲自操作的机会,进而提升学生对文物的认识和情感,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民族情感,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遗址类博物馆可以与学校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与学科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四)开辟教育体验场所,提供活动器材和设施
遗址类博物馆在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时,活动场所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为避免对正常的游客造成影响,可以开辟一个专门的教育文化活动场所,与此同时配备一些必须的教育设备。始终保持活动场所的整洁、美观,并完善健全安全用电、消防、治安等安全防护措施。另外,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通过直观的展示和生动的讲述,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为参与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创新活动内容
与藏品一样,观众也是遗址类博物馆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遗址类博物馆应当爱护观众,提高服务质量。如为陪同青少年的家长供应茶水、提供休息等候场所等,配备一定的医疗服务人员,为其游览提供交通指引,提供智能化信息查询和手机充电等服务。给予来访人员人文关怀,不断的提高游览人员的满意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和网络平台,扩大博物馆的宣传,使每个青少年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6]。此外,应当提升博物馆的生气和活力,吸引青少年反复前来。不断的创新活动内容,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充分挖掘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馆际展览和交流,进而满足青少年的多样化需求。
四、遗址类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开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基本陈列的教育功能
对于青少年来说,遗址类博物馆基本的教育活动参观展品。遗址类博物馆主要通过文物、标本的直接性和形象性对人的大脑产生作用,吸引人们的注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学校教育不同,学生在博物馆中的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因此,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形式和内容,应当考虑青少年的认知特征,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和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其一,筹划和设计中更多关注观众因素。当前的青少年接触信息面广,思维活跃,传统的翻版形式已不能满足其需求,青少年来到博物馆,主要是为了获得学校教育无法给予的知识,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这个层面的需求。
其二,根据青少年学习心理安排和表现主题。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精美有趣的导览资料,使其在参观学习前对整个活动有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可以在参观中更有针对性,强化对展览主题的理解和认同。
其三,基本陈列展示的灯光照明、空间设计、色彩设计应当主体突出,和谐美观,相关的文字介绍需简洁明了,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堆砌,使青少年理解起来更加便利。
(二)转化藏品资源优势为教育资源优势
遗址类博物馆中,藏品是最具价值的文物,在展览厅中的文物,只是博物馆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藏品都收在库房中,其蕴含的教育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7]。
其一,为青少年举办流动展览和专题展览,是当前充分发挥博物馆藏品价值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博物馆研究者可以充分的挖掘藏品的内涵,使藏品信息可以被最大程度的揭示,并将其转变为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有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文物藏品蕴含的信息,将具有相同或者相似信息的文物组合在一起,组织小型的展览活动,地点既可以在博物馆,也可以在学校。
其二,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立网上博物馆是一个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青少年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意点击、切换网页,方便快捷的获取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与家庭、学校联网,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学[8]。
(三)疏通遗址类博物馆和社会交流渠道
遗址类博物院是文化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系统具有密切的关系。遗址类博物馆可以将新开设的教育项目列入工作规划,以新闻媒体、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以增强自身的宣传效果。在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前,可以先通过相关媒介进行预告,简要展示本次活动的内容。与此同时,制作免费的小册子或者精美的展览图,将其统一寄发至教育系统或者学校,然后通过教育系统或学校转呈至学生手中[9]。学生可根据学生意愿,统计参与人数、年级等,提前向博物馆通告,以便博物馆合理的安排相关活动。在进行活动内容编写时,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增,与学校老师一同设计导览资料,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遗址类博物馆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在现代化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中,应当充分重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遗址类博物馆在设计组织青少年教育活动时,应当以自身的教育资源为依托,组织设计青少年教育活动,以增加青少年的文博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爱国意识,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整体人口素质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斌. 青少年观众心理研究对博物馆教育的启示[D]. 兰州大学, 2014
[2]黄翠. 青少年綠色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理念和成效——以中国湿地博物馆为例[C]// 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 2015
[3]陈火金. 浅谈基层博物馆如何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6(8)
[4]辛思斯, 田哲. 浅谈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5):216-217
[5]王亮. 启智.互动.体验.创新——浅谈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J]. 科技风, 2017(14):263-263
[6]马丽华. 将人类文明的火种传播公众周口店遗址社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世界遗产, 2017(2):71-77
[7]庞红琳. 博物馆如何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J]. 大观, 2016(7)
[8]黄悦.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设计——不能只讲一个关于过去的故事[J]. 博物馆研究, 2017(2):38-44
[9]谭治平.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发展——以鸦片战争博物馆教育活动为例[J]. 报刊荟萃, 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