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父亲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之一。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赋予他的温柔角色。多少年来,人们在歌颂和赞美母亲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伟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地“模范父亲”的故事。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无闻,但培养出了扬名天下的人才;有的自己就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不管这些故事是令人感动或给人以启发,它们都真实地再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关爱,显示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
杨澜爸爸的“不帮忙”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杨澜之所以有今天,也多亏了杨澜爸爸当初不帮忙。就因为爸爸不帮忙,杨澜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出去闯,她也曾连连碰壁,吃闭门羹,可是,天道酬勤:功在不舍,最后她还是凭实力、凭拼搏、凭付出,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创造出了令同龄人仰慕不已的惊人业绩。
解读:父母对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呢?我们现在退一步说,假如当初杨爸爸爱女心切,想方设法找关系、托门子,给杨澜安排了一个舒适的工作,杨澜也就在班上过起了安逸的日子,然后嫁夫生子,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她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和辉煌吗?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和宝贝孙子一起游戏时,让孙子爬到他的拐杖上,然后一松手,孙子摔了一跤,他意味深长地对孙子说:看,就是最疼你的爷爷也靠不住,将来要靠你们自己闯。这都是在反复阐述一个道理:爱孩子,就要帮他们早日自立;爱孩子,就要逼他们出去闯;爱孩子,就要为他们计之长远。
适用文题:
真正的爱、不帮忙的哲学、独立、闯劲等。
对崔永元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父亲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原主持人崔永元,出了一本《不过如此》的书,出版后仅一个月竟卖了70万册,使崔永元再度成为新闻焦点。在崔永元人生里对他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父母的爱。他把这爱作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父爱就像日出那样光明磊落、真挚深情;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
读小学时,崔永元有一次排练群舞《地道战》,由于表演难度过大,崔永元最终落选了。崔永元很难过,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当他的父亲知道情况后,拍着崔永元的肩膀笑着安慰他:小小挫折算什么呢?并鼓励他说今后有的是机会。最后经过努力,崔永元出演了压轴节目的主角,在歌舞剧《野营路上》中扮演部队指导员。
小时候,他们家曾经养了一只大花猫。一天早上,崔永元发现大花猫守着两条大黄花鱼自鸣得意。崔永元就把这事告诉了父亲。全家人顺着脚印一查,知道黄花鱼是大花猫从屋后墙外的国营菜市场叼来的。崔永元的父亲二话不说,就带着黄花鱼和崔永元直奔菜市场,说明情况后,把黄花鱼的钱付给了营业员。
解读: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崔永元;以父母为榜样,养成了崔永元善待他人、坦诚处世的好品质。这是他主持《实话实说》节目成功的根源之一。
适用文题:
榜样的力量、成功的背后、挫折、诚实等。
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竟然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解读: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也向我们诠释了伟大的父爱。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的确,孩子是鲜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生長节奏不是老师、家长所能完全预料的,他们的发展状况不是家长能够设想的,因此教育应追随孩子的发展。让我们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民主的空间里张扬个性;让我们带着教育的智慧,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给予适当帮助,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适用文题:
引路人、兴趣、孩子的选择、放手等。
毕加索父亲赏识孩子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他为20世纪的艺术史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赞不已,称毕加索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而且他似乎永远都学不会枯燥无味的算术。他无奈地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而且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又羞又恼,觉得无脸见人。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
面对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他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
解读:赏识孩子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赏识自己的孩子,不是容忍孩子一错再错的缺点,也不是盲目地溺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弱点,而我们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恨铁不成钢,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因为全世界都可以嘲笑、讥讽他,都可以遗弃他,而作为父母的你不能,只有你能给他信心和勇气,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对待人生。毕加索的父亲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尽可能地扬孩子所长、避孩子所短,使孩子身心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即使他没有毕加索那样的天赋,也至少给他一个没有阴霾、充满阳光的心灵。
适用文题:
赏识教育、特别的爱、依靠、成功的动力等。
盖达尔当众将女儿赶出会场
有一天,苏联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带着5岁的小女儿珍妮到少先队的夏令营营地去,为少年朋友们讲自己的童话故事《一块烫石头》。
正当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盖达尔讲故事的时候,小珍妮却旁若无人地在礼堂里走来走去,有时还使劲地跺跺脚,发出恼人的声响,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从她那洋洋得意的神情中,似乎可以看出她心里在这样想:“我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是盖达尔的女儿!你们一个个都在听我的爸爸讲故事呢!”
盖达尔看到了自己女儿的所作所为。停止了讲故事,提高了嗓门厉声地对大家说:“请你们把这个不懂礼貌、不守秩序的小家伙撵出去!她妨碍了大伙安静地听故事。”小珍妮没有料到爸爸会如此“绝情”,连哭带喊地撒着野,但是谁都不同情她,她硬是被工作人员拖出了会场,一个人在一间小屋里向隅而泣。
故事会结束了,孩子们对盖达尔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感谢盖达尔给他们讲的动人的故事,更感谢盖达尔以自己的身教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就在盖达尔即将离开会场时,两个少年向他怀里塞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在本子的扉页上写道:“赠给公正无私的阿尔卡蒂·盖达尔伯伯。”
解读:盖达尔当众将女儿赶出会场看似不近人情,却给女儿上了生动的一课。5岁的小珍妮想借助父亲的声望在大伙面前出风头,以示自己是名人的女儿,这种莫名的优越感如若不加以遏止,会使孩子成为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仗勢欺人的人。盖达尔对女儿的这一撒手锏将她自恃不凡的骄气和优越感一扫而尽,这比要求女儿自强自立的说教要强得多。
适用文题:
教育的智慧、爱的哲学、我看人情、身教与言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