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
“看苏州”“文化名人谈”“黄蕾直播秀”—— 互联网+时代的一众新宠,生机勃勃地把《苏州电视书场》的评弹传播繁衍放大,促生苏州评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景象。
手机+网络—— 21世纪人文传媒体量巨大最为近身贴心的不二法宝,现身在《苏州电视书场》旗下。大屏带小屏,线上连线下,亲和地归拢在一起且又向那传统化的电视传媒迅猛推陈。
如果说,24年前《苏州电视书场》开启了顺应发展大势的可视化评弹传播,将“电视与评弹”结成了“文化佳偶”,那么,正当风华正茂的《苏州电视书场》今天又适势在孕育“文化佳偶”主体内的支系与分蘖。可以说,与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结缘的苏州电视书场,已经把“电视书场,苏式享受”的“文化芯片”一大批又一大批地随身嵌进目前拥有800万天文数字的庞大受众群体的身心。放眼苏州评弹的“两创”愿景,这一大批受众群既是“评弹现代化建设”可望借势的新基数,同时也是培育新听众即实现评弹文化“传统回归”的新基础。
近读《曲艺》杂志刊载的姚萌两篇文章:今年1期《融合新时空下的曲艺传播初探—— 以<苏州电视书场>为例探析广电曲艺节目新发展路径》(以下简称《传播》),4期《平淡故事中的不平凡—— 略谈<评弹人“平淡事”>一书》(以下简称《平淡》),深感这两篇文章被萦绕在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中,而它正映现着“评弹现代化建设中的传统回归”的“两创”新语境。为此,笔者不妨循着这气息,深入走心去尽一番“由表及里、由情及思、由文及意”的阅历。
苏州电视书场―― 新时代:“两创”语境之下有致探寻的新气息
习近平同志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习近平“两创”思想新语境下,正如姚萌《传播》一文所说:苏州评弹作为中华曲艺的优秀代表,“包含了大量家国情怀、扬善惩恶、扶危济困、忠孝仁义、见义勇为等内容,体现了中国人的是非判断和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在《苏州电视书场》新近的访谈中,中国曲协副主席、著名评弹艺术家盛小云介绍:苏州评弹保存着曲艺界最为完整的艺术表演体系,仅流派艺术唱腔就有24种之多。这样宝贵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能不能说,这是“传播语境”中,对于落实“两创”思想的一份宣言。接着地气,多见底气。苏州电视书场,这一颗中华曲艺界的常青树更是瞄准“两创”,通过传播“有着旺盛生命力的评弹作品,来讴歌时代,造福人民。”
旧日祖国北地辽远深沉那老歌里的喟叹——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看似“还是”揣着旧模样。事实上,它早已把传统文化欲求新变的情意蕴涵生生打进国人心怀。于是,它又在怎样给南方的苏州评弹留下对这种心怀释放与革新的新路呢?
现代化—— 电视媒体,传统文化—— 苏州评弹,在1994年携手走在了一起。迈步,向前。从此,苏州评弹的那颗星星,那个月亮,那座山梁,被“现代化建设”的云端高路簇拥着进入“传统文化广以传播、怎得回归”之天地。
24年。苏州电视书场,围绕评弹的“说噱弹唱演,理味趣细奇”,伴随时代变迁与媒体发展而探寻有致地不断传播着评弹的文化自信,书写“评弹现代化建设中的传统回归”之印记:
从先前的阙如发展到了此后的有路—— 事在人为,方能兴业。姚萌说:“现在活跃在书坛的评弹中坚力量,如盛小云、袁小良、高博文都是在《苏州电视书场》开始他们的屏幕首秀”。
从告别“说唱一声的老派时代”发展到了“评弹音像视听并茂的传播时代”—— 因为栏目定位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曲艺瑰宝,保护优质文化资源,为当代存经典、为后世留珍品。”
从只有“空间实体和广播形式的听觉书场”发展到了“空中电视的‘看得见书场”,从吸引固定受众的特定范围发展到了拥有800万客户的超大受众群,从电视媒体曾经的“一家独霸”发展到了媒体集群各方的互融为大,正应了人们所熟知的那句电視媒体广告语—— 用事实说话。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 不变的歌声中,不停在变化的是时代。时代哲学不啻在昭示:一切“还是”终究在走向“不是”,变生“新的体势”。
评弹在与时俱进,新时代怎肯刻舟求剑,传播要跟上,新媒体岂能胶柱鼓瑟。
新时代《苏州电视书场》正在探寻达致“主媒体创造性转化守成,融媒体创新性发展并进”的传播态势,既要使电视书场新老听众的收视率得以保障,而且,还要大力通过互联网+时代所勃兴的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元化手段,拥有并发挥日益增长着的已经超过800万之众的融媒访客潜在的传播作用。由此电视媒体的强大融合性及其影响力,“以创新、活泼、互动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和信息服务,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广泛传播力的爆款内容”,精彩,喜人。
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新时代的极强音,必得呼叫深切的老歌潮发起新韵。
苏州电视书场―― 新观察:评弹传播之中有机创制的“法术势”
中国古哲谋算政治运作时,常常会讲到三个字,那就是—— 法,术,势。而“法术势”这一组“政纲”用今天的话来“翻译”:从哲学上说,要行包括“治国平天下”这等堂堂政治在内的人间大小事体,欲得所成功,则必离不开“法的规范,术的精探,势的把控”。于此可见,法,应该指制度、内容、目的。术,即:专业、机制和手段。势,就是大势、地气、开拓之所谓。
回到笔者的观察视野—— 苏州电视书场。倘认为,姚萌《传播》一文,把《苏州电视书场》来龙去脉、前事现状、探索新举,做了“简括历程的告白,高屋建瓴的俯瞰”,进而无疑是在写新时代所应对的评弹传媒之大法之大术之大势,以及所取得的可观成绩。那么,她写的《平淡》,则是对于前文描述化、细节化、心绪化的补充和演进,同时也是对其逻辑外延的贯通交契。
而笔者所以说这两篇文章交互生成了新鲜的“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其实,事出有因—— 不管是于事于理产生的新发现,还是于情于心细微的新触动,即或是于想于思真切的新观察,皆让笔者留下这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载体,无论曲艺事业的兴旺,抑或评弹艺术的发展,设若将其置诸“法的规范,术的精探,势的把控”,那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验证习近平“两创”思想所揭示的哲学真谛:“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共频共振。”
只有认真贯彻习近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才能够有机创制,追奔“与时代共频共振”的理想标杆。
回顾—— 苏州电视书场—— 时空,跨越世纪,初心,总难忘记,使命,永远牢记。
评价—— 苏州电视书场—— 有一种骄傲叫做只计耕耘,有一种晴好就是决心坚定。
24年,从来都不事渴慕辉煌耀眼的自己,24年,如今再蓦然回首口碑自鹊声四起。
苏州电视书场—— 正是用它那“天天弦索奏新声,夜夜说噱陪知音”的精彩华瞻,送给苏州评弹听众由衷的骄傲,评弹听众骄傲—— 他们骄傲有苏州评弹生生不息的艺术流传,带给更多受众群体莫大的晴好,受众群体晴好—— 他们晴好于苏州评弹辛勤传播的文化自强。请看:
法“二为”,精准为民。听:广告语已然贴心—— “评弹艺术的窗口,评弹知音的朋友”!苏州电视书场——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广大评弹听众服务,在路上,进行时。
累计7000多期的评弹节目,继承保留下了120多部长篇弹词,47部长篇评话。而“评弹春晚”11年的艺术大餐,把“苏州文化”“苏式审美”传播到千家万户。2017年该栏目市场份额9.83%,创下了近年新高。如姚萌《传播》一文所说:“电视传播的优势在于直观性强,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带给观众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它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精准为民,市民欢迎:老年固定受众群如痴如醉其乐陶陶,一大批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喜爱其情迷迷。
这方面,笔者自有发言权。我的祖母带着我从小就听苏州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书场”的评弹节目。后来我成了书迷,祖母也渐老渐衰。而就在她生命尽头的最后两年,她对评弹艺术的热爱,又有了新的寄托之所。那时祖母经常夸赞说:“我们苏州老年人多么有福气,倷看夜里只要开开电视,电视就把‘评弹书场开到我们眼睛面前”。祖母一生节省,无论怎么劝,都不舍得去买彩色电视机,一直便只是开着她那台12寸黑白电视看《苏州电视书场》。到了1996年的初秋,生病不肯住院的祖母每晚还是要守着她的《苏州电视书场》,累了睡着了,只要醒过来,顺口问出的第一句话一定是:电视书场阿结束了?至今每思及于此,笔者都会潸然泪下,不能自已。祖母住院弥留时,我实在应该把电视机和《苏州电视书场》一起搬到她的病房里。
术“双百”,精华蕴涵。姚萌《平淡》一文,又转由《评弹人“平淡事”》一书写出苏州电视书场实现“评弹梦”过程中那些精彩之极的内容。且不说,日常制作的辛苦煩累,平时不倦的坚持摸索,更慢论,会求突如其来的爆发走红,存想一心向往的奢侈奇迹。精华蕴涵就在一颗评弹心、奋力“平淡事”:精华,来自点点滴滴心灵的积淀,蕴涵,起于孜孜矻矻术业的认真。
不妨随意拈出些节目制作的花絮来啧啧品味:评弹的家底多么深厚,评弹的人才多么高端,评弹的事业多么可待。珠圆玉润《珍珠塔》,百年传唱放光彩。—— 目前已经担任上海评弹团团长的高博文就是《珍珠塔》的艺术传人。他“是陈希安、饶一尘、赵开生、薛惠君的‘四房合一子”。这一般如数家珍,带着诙谐,透出金贵。“以青春的名义向大师致敬”—— 高博文,周慧,陆锦花,一班上海评弹团的金童玉女、红台柱子,许多风光,相约汇聚,他们要到苏州电视台拍摄18回《白蛇》经典“盆景书”,而排了长队的铁杆粉丝“观摩团”,“10分钟内就把200多张票一抢而光”。这一场纷至沓来,送进期盼,带回惊艳。“爱江山更爱美人”,司马伟演绎的多尔衮传奇,历史、戏说,故事、喜剧。他让“太监叫马健健、瞎起劲,老宫女叫阿香婆,多尔衮的儿子叫‘多头喜,甚至把豪格的福晋叫作‘迷露天”—— 这有什么呀?有,可有大发了。这一类评弹密码,纳藏玄机,实为趣笑,不是最资深的评弹听众就休想得知个中真情奥妙。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固然首先离不开评弹演员“台上三刻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与升华,与此同时,电视与书场—— 这一体“恩爱如意,不愿分离”的“文化佳偶”,之所以长期使评弹听众远悦近来,又能让各界人士回头留驻,是因为这一体“文化佳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道世纪性命题赋予评弹的光荣责任,同样离不开多年来台前幕后、忙进忙出、不舍追梦在《苏州电视书场》评弹传播工地上那些创制者的名字和事迹:黄蕾,她的青春靓丽、文艺素质,就像一张天然的评弹名片;殷德泉,他的评弹储备、丰富家底,标识电视书场的文化意蕴;姚萌,她的精准接力,编导细致,加深评弹传播的艺术三昧......
势“两创”,精彩纷呈。体势、大势,声势、气势,动势、形势。没有势的事业,不可能有滋有味,有瞩有得。势,根本就是举事干事成事的机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由“二为”“双百”不断发展而来之“两创”,这“两创”自身就是对于“二为”“双百”能动的深化。
多年前,一部精彩纷呈的中篇评弹《雷雨》,挟大家名著之天下传奇,擅苏州评弹之艺术精细,以说表洋洋赚得语惊四座,用弹唱声声教人耳目一新。有人说,这是苏州评弹为它的当家花旦盛小云所“量身定做”出来的最有势派的“文化惊艳”。大制作必有大手笔,大风雅必须大造势。—— 因此,《苏州电视书场》与当地其他主流媒体一起“鞍前马后,跟台随幕”,定时直播,专题访谈,海量花絮,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谓极尽“轰炸式传播”之能事。应该说,这就是在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典型做足传播效应。
以此,回顾总结,我们也可以发现:“两创”新思想,不仅起到了对于推动文化实践、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其本身就来自于对文化实践与文化自信之“势”的升华和坚持。
苏州电视书场―― 新愿景:“整旧”创新之间有序相融的新主旨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强大的文化自信。
明年,2019,将迎来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史幕。这场以完成现代化建设为己任的民族文化变革洪流延续至今仍然没有“收步”,现代化建设—— 势将更其成为国人注目和关切的重大问题。而内中关涉到的“传统回归”话题便会随之凸显它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意蕴。中华曲艺的繁荣发展,既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同时,又是民族文化自信迫切需要切实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躬逢千载盛世,文艺守土有责,“评弹现代化建设中的传统回归”这新的主旨应该引起业界十分的注意。
《曲艺》杂志自2014年第3期改版以来,其《特别策划》栏目一直都在关注曲艺建设的现代化与传统回归问题。以现代化立场来观察和塑构“曲艺新愿景”,并且用它来指导传统曲艺在其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发展,这对于“评弹现代化建设中的传统回归”亦以构成俯瞰全景的指南。
习近平文艺“两创”思想,立足于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文化自信的民族理想,又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中华曲艺与之有着最为相通的文化血缘、最为切肤的“血亲”关系,新时代向往“曲艺新愿景”,密切关注和潜心促进中华曲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来自于历史经验和现实召唤的重要课题,必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相信也将会大有地位。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请别忘了这深沉的老歌,还在续唱涅槃的新调—— “乌鸡变成彩凤凰”,沧海桑田,转化为王,人类的审美,多么有意味。
还是要回到—— 评弹现代化建设中的传统回归—— 这个主旨。对于这个主旨究竟应该怎样实施和推进?而这个主旨在新时代“两创”标杆下如何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贯彻、深化、升华?
评弹的新愿景新主旨:春江水暖鸭先知。去年6月,盛小云就在《苏州电视书场》的专题访谈节目中,明确提到长篇弹词《啼笑因缘》的“整旧”工作正在深入进行。当时盛小云的老师蒋云仙也在访谈现场。而这位说活了传统书目《啼笑因缘》的老一代评弹艺术家,一再表示:这部书有许多经典之处亟待做好“整旧”工作,才能进一步保留下去。可见,通过整旧、改造、转化这一系列步骤来保护、弘扬传统书目,激活其生命力,实质上就是在以“创造性转化”为新的主旨落实其“传统回归”。今年4月,至今仍活跃在评弹演出一线的著名评话艺术家周明华发布新近将在《苏州电视书场》推出“新评话”《伍子胥》。周明华探索了13年的新评活,围绕“现代化建设”的新形态—— 补充、拓展、完善—— 有序相融传统文化的内涵,已经对“吴文化历史”作了评话形式的“创新性发展”,以增强新评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也许用以上粗线条的表述来看待“两创”思想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失之偏颇乃至显得肤浅,可从中不难看出:“乌鸡变成彩凤凰”的有序相融—— 任重道远。显然,“两创”新思想已经为评弹现代化建设中的传统回归提供了哲学思维的方法论,而只有进入“两创”思想的新轨道,才能为建立在中华曲艺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的“评弹新愿景”优选落实方案与操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