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金融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问题已经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鉴于金融体系内存在一系列的风险隐患,因此需要做好对应的维护安全工作。本文对完善金融制度,维护金融安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问题的提出背景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金融制度不完善之处,研究了金融制度不完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金融制度、维护金融安全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完善金融制度;维护金融安全;提出背景;不完善之处;影响;思路
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完善,各种产业类型先后涌现出来,经济行为更加复杂化,这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为更多风险点创造了可乘之机。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风险并解决风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如果风险的防患和处理不当,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尤其是对金融企业来说,做好风险防控,保证金融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国家更需要站在制度的出发点上,完善制度体系,指导金融工作的顺利展开。
一、问题的提出
完善金融体系的一大重要功能在于保证内部资源的高效配置方面,而在此过程中,市场与制度会同时发挥作用。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得到有力的制度指引与规范,从而保证经济健康向前发展。但是在现实中,现代人过度关注市场功能,却轻视了制度的作用,其实制度作为能激励进步、约束行为的重要工具,其性质如何,也会对经济形成影响。比如限制性的金融制度,有利于控制风险,但经济的活跃度会有所降低,而实施自由的金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竞争活力,但也会为风险隐患带来更多可乘之机。因为金融制度和风险并不是绝对相关的,而风险一直存在,因此不论采取怎样性质的制度,都需要做好安全措施,确保金融系统平稳向前发展。
二、我国金融制度不完善之处
(一)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完善
在金融系统内,制度往往能梳理清楚各个概念与产业范围,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比如在产权界定方面,目前就存在不明朗的问题,财产是归属于国家或者民间团体、亦或是个人都无法准确定位,比如在金融资产从盈余方转调到稀缺方时,为了做好担保,就需要对产权分属进行,因为法律不全面,担保资格难以确定。其次,在金融交易方面,在市场体系内的部分金融活动是被明令禁止的,市场自由度不足,阻碍了资金的顺畅流通,如民营金融准入难等等。再者,市场退出的法律不完善,在市场上,出现意外危机,往往只有靠政府注资才能克服困难,这对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不利。最后,在金融监管方面,这是确保金融安全的重要渠道,但因为法律不全,使得许多新兴起的金融单位还无法得到法律认可,如擔保机构、典当行等等,这些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机构,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很可能造成漏洞和风险。
(二)金融市场的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的整体市场环境看,目前的金融结构尚且未能突破二元金融的形式,这是由于国内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金融业发展比较成熟,而经济实力略弱的中西部则未能形成可喜的金融产业格局,因此国内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金融资源分布不均现象。而且,从金融系统的内在结构看,结构规划也不够科学,银行往往是核心要素,证券、保险等的规模则往往达不到对应的地位,因此银行带有一定的垄断色彩,以银行占主体的金融系统,将对信息的正常披露造成干扰。金融系统是在历史时期内逐渐发展成形的,而固定利率制度是导致其演变成目前结构的重要推力。而一个相对平稳的存贷利差,可以帮助金融实现规模扩张,但有碍于通过价格波动获利来推动金融进步,因此需要科学利用利率价格杠杆的功能,使其对完善金融结构发挥正面作用。
(三)金融交易参与者存在三种不利的行为
虽然制度的建设是属于政治层面的话题,但是它和一个国家、地区的风俗、文化、习惯等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对这些不同要素进行正确的看待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目前国内的金融交易参与者行为看,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关系金融方面,它是无需经过法定程序监管、不需抵押担保的一种融资活动,因此其风险大小受企业对债务人的信任程度影响、决定,因此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和不稳定性,极易引发风险。其次,非理性金融交易,这是一种经过某自然人或少数人控制的私营机构单方面发出的,一般情况下,该机构可能会在获利时因担心风险采取迅速锁定利润的策略,在受损时又因偏好风险而试图加大投资力度。其三,羊群行为,在整个国内金融业领域,盲目跟风一直是一个值得诟病的地方,操作人很容易在行为中被投机分子欺骗,出现短期套利等不合理的行为,容易诱发风险。
三、金融制度不完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一)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产权法律不明晰,会导致产权所有者的利益无法得到法律认可,因此很可能出现资源被削弱、侵占的问题,在担保时,他们必须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而且,金融交易市场准入问题的弊端,也导致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出现,场外的“准金融交易参与者”会因此遇到机会成本被牺牲的后果。再者,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完善,迫使许多面临经营危机的机构咬牙强撑,破坏整个市场秩序和运转效率,类似的面临发展危机的金融机构如果只是依赖政府扶持,会导致其在其他资源受到更大的损失。
(二)金融业市场结构问题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在整体角度看,因为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落后区域的金融体系难以承担聚集资本所带来的资金、资源成本,而大量的资金发达城市所吸收,在后者地区出现资本膨胀现象,于是其内部的机构需要支付更高的保留资本成本,获利空间受到压缩,在实业经济无法对这些可用资金进行充分利用时,相关机构只能通过转变自身行为来承担这些成本压力。当金融系统内的主体地位被银行垄断时,以其为导向的市场发展是不平衡的,于是信息的流通不再对等,加上机构需要对信息生产支付成本,而信息本身是不排他的,于是许多机构因此丧失了生产信息的动力。
(三)金融交易参与者的不利行为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风俗影响下,金融系统内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关系金融行为、非理性金融行为和羊群行为等现象。关系金融行为一方面改善了资金的利用率、扩大了机构获利的空间,但却可能造成比较高的风险成本。而后两者行为所形成的负面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出现这些行为的机构很可能被投机分子欺骗,使得这些机构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类受损资金就是这些机构在金融交易中需要承担的成本。
四、完善金融制度、维护金融安全的几点思路
(一)健全金融法律法规
在法律的建设方面,首先要从打造科学的产权法律制度入手,这构成了资源优化调配的前提。所以,唯有从法律出发确保产权归属划分问题,才能保证这些资产在在交易行为中起到担保的重要作用,由此打开金融交易的全新格局。在完善法律的过程中,需要对动产产权加以重视,完善动产的浮动抵押担保机制,这将能起到丰富融资渠道、控制融资成本的作用,进一步杜绝金融风险。再者,国家要从改善金融市场环境的工作着手,把民间的、非金融机构等相关的金融行為囊括到现代化的金融法律系统内。最后,打造科学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以便机构在面临运营危机时能实现自我偿付,减少政府的注资压力。
(二)优化金融市场的结构
我国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正稳步推进,利率的浮动区间放宽,银行息差收窄,但是金融自由化的配套改革还未启动,如金融业市场结构的优化,这种环境下放松利率价格只会进一步恶化金融业市场结构。优化金融业市场结构的政策措施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政策上应对所有合格的金融机构实行国民待遇,避免出现某一种金融业务的独家代理;另一方面,应剥离超大规模金融机构的资产和业务,削减其市场的控制力和规模,使市场内各金融机构的规模竞争趋于公平。
(三)通过制度规范金融交易者的行为
规范关系金融的关键便是建立客观公正的信用制度,该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减少关系金融交易的信息摩擦,降低交易成本,也降低了金融风险。非理性金融和羊群行为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过度自信;二是金融知识匮乏。前一种需要通过金融交易实践的挫折和磨练才能改正;而后一种则需要建立与我国当前金融环境相适应的金融教育制度才能加以克服。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完善金融制度,维护金融安全的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问题的提出背景;同时了解我国金融制度不完善之处,如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完善、金融市场的结构不合理、金融交易参与者存在三种不利的行为等等;并且把握金融制度不完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包括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金融业市场结构问题对金融安全的影响、金融交易参与者的不利行为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金融制度、维护金融安全的几点思路,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优化金融市场的结构,通过制度规范金融交易者的行为。
参考文献:
[1]Allen and Gale.Competition and Financi~Stability[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1.36,No.3,May21—123,2010(Jun..2004).
[2]Beck et a1.Bank Competition and Access to Finance:International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1.36,No.3,M ay 21—23,2003.
[3]包学博,蒲勇健.开放条件下中资银行业效率与金融安全分析——基于超越对数利润函数形式SFA模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7).
[4]王伟.国家金融安全法治体系研究:逻辑生成与建构路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