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颖
我和同事们下基层回来了。每次到基层采访,为了获取更新鲜的素材,都会选取比较远的县,而且一天跑一个地方,行程紧凑。
虽然起早贪黑,日程常常变化和调整,可是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非常开心。每次基层归来,一个个儿瘦了黑了,有的還水土不服,但是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采访收获很大,同事感情也更加紧密。
同样是走出去,和家人一起旅行就常常收不到这么好的效果。
按理说,家庭旅行相对轻松很多,不仅没有工作任务,还提早很久就开始计划行程,酒店要高档的、交通要方便的;出行必须专车接送;行程要不紧不慢,边游玩边休闲。即使这样,还常常鸡飞狗跳:这个觉得不好玩儿,那个觉得累了、天太热;酒店不安静,饭菜不好吃都可以埋怨一通。
如果全程下来磕磕绊绊到最后还算可以,有时没到行程结束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以后再也不跟你一起出来玩儿了”,这是家庭旅行常说也常听的一句话。虽然到了下次一家老小还是悉数参加,但是每次回来都是心有戚戚焉,好长时间不敢张罗。
和同事出去为什么轻松,和家人出去为啥劳心劳神,说到底是家人相互迁就又期望太多,既不能随心所欲,又难以面面俱到。
比如,和同事出去,我们可以直白地说喜好,我不吃辣的,我不吃凉的,自己选自己吃的,甚至可以说“你们吃米饭,那我去吃面条了。”分开吃也挺好。和家里人却不能,全家围坐一圈,老人吃不了甜,小孩儿吃不了辣,还有不吃羊肉的,点菜就很麻烦,照顾了这个照顾了那个,再注明“少糖免辣”,经常上了菜后这个说不好吃,那个说点得不好,吃都吃不开心。
再比如,和同事出去,自己照顾自己是必须的,不能要求或希望别人处处照顾你。而其实每个人管好自己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可是和家人出去,互相照顾还常常顾此失彼。喝的矿泉水,我给你背了两瓶,你又给我计划了两瓶,每人的包都很沉,一天下来还喝不完。太阳伞呢,我以为你带了,你觉着我有,结果顶着大太阳,谁都没有带,互相埋怨。
另外最重要的是,和其他人在一起,有照顾不周的地方,我们觉得没什么,互相包容嘛。而如果换作是家人,尤其是老公,那绝对不能忍。你为什么没有发现我走不动了,还拉着去下一个景点?你为什么买水前没问问我想喝什么?我明明爱吃鸡肉,为什么点的鸭子?
期望太多、要求太高,将一点点不满意扩大化,这是我们对待家人和同事的本质区别。这种相互牵扯的感觉,和平时过日子差不多。我们在单位和同事都能相处得挺好,谈恋爱或者回到家就龟毛的不行。更有内心戏多的,从你点了我不爱吃的鸭子,到你都不关心我的喜好,再到你心里没有我,是不是不爱我了?
为什么不能忍呢?因为我是要和你过一辈子的,所以要从细节上改造你。偶尔一次两次还行,要是过日子整天这么矫情,得多累啊!就连人家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自己的家庭里还要琢磨,是改造还是忍呢?不是原则问题的就算了吧,是不是自己先改变更好。咱们这些没什么方式方法的菜鸟,想靠矫情就打造出完美老公,是不是太简单粗暴了。
天挺热的,有要求就直接提,能不矫情就别矫情了,有时候就把老公当成同事,要求降低点儿,内心戏少点儿,可能就没那么多不开心了。
[——详参阅本期P28
《阅人无数的心理咨询师是如何经营婚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