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九大报告开辟了历史的先河,其内涵主要体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理论纲领和做出实践的战略部署。报告全篇突出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创新、四大理论贡献。
所谓一个中心,是全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所谓两个重点,一是治国理政,二是党的建设。所谓三个创新,一是应用辩证法来处理报告的长与短的关系;二是从执政的要求出发来处理治党与理政的关系;三是应用超凡脱俗的理念来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所谓四大理论贡献,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划分的理论贡献;二是对校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贡献;三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贡献;四是对研究执政党治国理政规律的理论贡献。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划分的理论贡献。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判断。以中国人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为客观依据,分析形势,部署任务,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措施和全新的要求,推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中国人主动争取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以坚决的态度维护祖国的统一,以促进和平与发展为目的,开展国际交流,以地球村中重要成员的身份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现在的中国,在世界政治以及经济舞台上都有令人不可小觑的国格,发挥着积极的正能量。这五年,由我国主持的G20会议、APEC会议、金砖国家会议等国际高层活动,着实给中国人提了气。印度边境的自觉撤军,南海问题的以正视听,对反华势力敢于说不,一系列能够给中华民族提气的所作所为,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全篇展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是一个大有希望的民族,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民族,因而是一个不可能战胜的民族。
对校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贡献。中国人对社会主要矛盾有三次飞跃性的认识。第一次飞跃是1956年,第二次飞跃是1981年。36年后的今天,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校正,是第三次认识上的飞跃。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标志着社会时代特征的主要矛盾变了,我们要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无疑要明确新方向,确立新目标。系统地分析国内形势,客观地看待国际上矛盾的焦点,是校正社会主要矛盾的依据。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首先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还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这样的表述,是把党的战略眼光从“主要是发展自己”,拓展为面向全世界,中国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报告对世界大势的概括性判断是: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调整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正在深入发展。报告指出,处理国际事物的原则立场是“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主张“亲近、诚信、普惠、包容”。按照习总书记的报告,在未来,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将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沿带沿路国家受益;二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差距;三是与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对研究执政党治国理政规律的理论贡献。报告从执政党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全面阐述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和治国理政的规律。报告全文近3.3万字,用时3小时28分钟,堪称前无古人的宏篇巨著。从报告的覆盖范畴上说,充分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方略;从时间纵向上说,充分体现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确把握;从涉及领域上说,立足于国内发展以及外交和祖国的统一,展望国际形势,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党执领下的大国的发展气势和强大魄力,中国人强起来了的内涵浓重;从理论触角上说,既阐述党的建设规律,又阐述社会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了社会治理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执政党的执政作用。因此,这篇报告是未来35年,甚至是更长一个时期,全党各项工作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