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 渡边淳一
1958年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我在附属医院当了整形外科医生。在这十多年里,我动辄就挨前辈训斥。在感叹自己没本事的同时,我也一点点地磨炼出了医生应有的医术。
当时,我的教授是位意气风发的优秀医生。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满时爱在手术当中对下属的医务人员发牢骚。他发牢骚并不是出于恶意,也不是在教训人,只是有唠叨的毛病。他常常说“动作太慢”“赶紧拿好”“你在看哪儿呢”,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听者不在意,这些并不算什么。实际上,在大血管破裂等严峻的情况下,他的牢骚就会戛然而止。所以他牢骚多的时候,不妨认为他心情好,或者手术顺利。
可话是这么说,一旦自己成为他发牢骚的对象,恐怕就会觉得郁闷、困窘了。
附属医院按毕业年次明确限定上下级关系,下属在手术台上要绝对服从上司的命令,挨训和挨骂是家常便饭。
虽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和自己心仪的负责递送器械的护士一起上手术台时,让她看到自己一味挨训,一点优秀的地方都没展示出来,真要哭鼻子了。所以,我每逢被列入教授的手术助手名单,想到第二天要挨他的训,心里就有点烦。
但一开头我也没辙,自己还只是第三号、第四号助手,挨骂也是自然的,可比我早三届的S医生不知是否因为是首席助手,挨训最多。
每个单位大概都有S医生这样的人。他个子很高,略显驼背,戴一副黑框厚眼镜,样子有点可怜兮兮的,看着就是那种容易挨骂的类型。在上头的人看来,他这种人大概正好拿来唠叨。每逢S医生被教授训斥,我私下里总是同情他,觉得他真可怜!
有一次,我留意到他挨训时独特的反应。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他挨训时必定说“是呀是呀”——轻轻地把“是呀”重复一遍。无论教授说什么,S医生都是这个反应。有一次,我听着听着,感觉他脸皮厚得簡直刀枪不入,教授的唠叨对他根本不起作用。
总之,无论教授说什么,S医生都毫不抗拒,“是呀是呀”地回应,大概这一贯的回应也让教授唠叨得十分安心。这样一想,我才发觉“是呀是呀”与教授的唠叨一应一和,具有某种节奏,像两个人配合着捣年糕一样,颇为默契。
我甚至开始认为,挨训也是一种技能般的东西。托那轻轻的“是呀是呀”的福,手术才得以顺利进行。(摘自《钝感力》南海出版公司 图/乐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