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楠
从会计学原理来讲,应收账款科目产生于出售自有货物、资产或服务后,在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属于债权关系。此类债权关系是指为了维持自身业务,将自有货物、资产等无偿提供给客户,但随着公司发展与业务扩张,不断累积的应收账款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现金流压力,甚至会使公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应收账款融资,就是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新思路。应收账款融资,即将应收账款视为担保而进行融资,金融企业通过核算该公司应收账款情况,判定公司风险大小,然后向其提供一系列的资金周转服务以供企业正常运作并对其风险有效掌控。应收账款融资既能够代理融通,又可以保付代理。现阶段,应收账款融资是金融领域最前沿的融资模式。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即使应收账款融资很早就在金融市场运用开来,该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难以推广应用。
应收账款可根据融资风险及盈利与否,分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转让融资以及证券化融资三种模式。除此之外,还存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国内信用保险和商业发票贴现等融资模式。现阶段,质押融资和转让融资在金融企业中得到开展,而证券化融资业务未能广泛应用。
应收账款融资本质就是把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放弃流动性强、短时间不可变现的资金利率,降低资金占有率以盘活公司现金流量。实际上,应收账款属于流动性强、变相能力较强的金融资产,是企业资金流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应收账款融资也的确是解决现金流难题的优选方法。
从属性上来说,它从属于被担保债权。一旦融资过程中出现损失,金融企业有权受到应收账款赔偿。
应收账款质押进行转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被担保债权。担保债权常以债权即质押的存在为前提,并非相互游离。
针对出质人是否履约而定,若不履约,质权人就可以享受到这笔应收账款受偿之优先权。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原理是将企业的应收债务权作为一种担保,通过金融企业把资金提前取出,最终仍以权益为担保的交易。质押融资极大程度缓解了中小企业现金流负担,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在金融交易中,应收账款仅作为质押品,但不同于其他的担保,应收账款是现金权益。现金权益在交易处理中相对灵活,若双方存在矛盾纠纷,金融机构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处理。
此质押融资模式适用于数额确定的单笔应收账款,而现实中,企业双方交易通常涉及款项巨大且一次交易,故通常以一次付清或依据合约书分期交易。在特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过程中,需双方协商同意在金融企业进行现金业务办理,并非双方直接进行现金交易。故特定应收账款质押受到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广泛应用。
此质押融资模式适用于数额较小且交易频繁的应收账款。此质押融资模式的授信基础是一揽子应收账款,是以应收账款的收回为基础而形成的。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在确定数额的信贷限额内面向银行进行贷款;而银行会在数额确定的信贷限额内为公司提供循环授信。由于中小企业交易频繁,且金额不大,中小型企业应善于运用该质押融资模式谋求企业发展。
此质押融资模式适用于应收账款余额循环融资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针对公司应收账款的峰值额度,根据人民银行制定的有关质押融资的规定划拨相应融资额度,在企业应收账款实际余额的基础上进行资金支出,以达到适时的调整担保融资余额的目的。
此质押融模式适用于经营良好、信贷诚信且拥有一定实力,在市场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例如通信行业、电力系统企业等。金融机构采取应收账款未来担保融资方式的基础是借款人把双方签订购买合同、明确支付时间和金额的应收账款当作质押物。融资信贷活动中,承保企业采取分期付款形式取得款额,且秉承“总时间段分期逐步减少,平衡逐渐恢复,信用不能循环,付款金额逐渐减少”的原则。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操作流程,首先由公司以销售合同、付款方证明、发货单、收货单和承诺书等主要载体向金融机构递交质押融资申请,继而由金融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及机构内部质押融资规范流程进行质押融资授信调查与审查,核查无误后通知其开立回款账户、签订合约并购买相应保险以控风险,放款后借款人开始还款并结清质押。
借款方根据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准备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申请,并配合金融机构依法进行授信调查核查。
金融机构客户负责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等规定在人民银行信贷征信机构公示系统办理质押登记证明,开立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回款账户。
业务办理中,金融机构严格遵照相应的放款审核规定,根据批复条件审核放贷,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相关手续严格审查后再进行放款。
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严格按照金融企业贷后管理办法,做好借款人贷后审查及管理工作,并保管好质押融资相关材料。
合同到期前,借款人按合同约定期限及金额还款或由应收账款债务人直接偿还贷款,授信结清,办理质押注销手续。业务流程如图所示:
附图 应收账款质押流程图
首先,金融企业应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并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管理办法、业务操作规范和风险管理办法,通过金融企业规范制约,主动有效地规避风险。
其次,应加强贷款前的调查核查力度以及放贷后的管理力度。在放贷前加强对借款人贷款历史及信用评级的严肃审查,对于应收账款真实性核查、公司现金流盘活能力的评估,确认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管理办法;同时,要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放贷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以及公司持续经营状况,要时刻关注、持续跟踪。如若发现丧失履约条件、信用评级不达标等状况,金融企业应在缓冲时间内采取急救措施,将违约风险控制到最小。
最后,把握合同效益,协商防范措施,在有关应收账款融资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且无适用条例的现实情形下,双方应将融资具体事项在合约中完全体现,明确在合同生效期间双方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严格遵照条约执行。若存在违约情况,要遵照合同进行赔偿。
企业应牢固树立维护自身诚信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化。正是因为中小企业尚未健全自身财务制度,未能使企业财务信息公开透明,诚信意识不够重视,甚至存在财务报告弄虚作假,公众影响力低下,当前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愈加难以开展。故中小企业当前首先应予以关注及重视的内容是企业自身诚信建设及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达到这项要求,中小企业才能给自身带来更多融资与发展机遇。
针对应收账款,企业应据自身情况建立有效的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政策。不科学的信用政策是企业坏账损失的重要来源。当企业中的坏账损失达到一定数额时,诚信等级不足以凭借应收账款质押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给企业自身经营发展带来阻碍。同时,企业应该时刻坚持把账款回笼、现金盘活当做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加大对于拖欠账款的收款力度,缩短资金回笼的缓冲时间。如果将应收账款质押出去却对该笔账款置之不理,也会给企业带来发展损失。
3.立法层面应完善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应收账款法律法规。《物权法》对涉及应收账款质押的具体法律问题尚未明确,例如应收账款的定义和范围尚不明确,质押操作中仍留存许多问题,这都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引。现阶段,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准备开展建立健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法律工作。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法律体系。现阶段,人民银行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已基本完成,但是所含信息大多形式单一,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我国企业征信系统进一步开放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征信体系法律法规尚未建立。我国政府应建立健全征信系统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开放系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完善诚信系统信息收集及管理,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提供更为便利的信用条件,使质押贷款双方以及金融机构全面、及时的了解相关信息,并从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构建完备的质押融资基础设施。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规定,登记机构仅执行形式检查,相关风险全部由质权人(银行)自行承担,这项规定向银行风险管理控制提出较高要求。更为现实可行的办法是考虑采用实质审查,并在人民银行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进行录入公示。在现行阶段,公示登记系统受到时间和政策制约,在现实质押融资业务中仍存在些许弊端,这些弊端的消除主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