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明飞
(河南省新野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河南 新野 473500)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含量上升,导致结缔组织及皮下内尿酸盐结晶沉着的代谢类疾病[1]。急性发作期一般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治疗,但停药后容易复发[2]。笔者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共72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6例。联合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6~65岁,平均(44.85±5.74)岁;病程7~53h,平均(32.25±7.54)h;平均血尿酸(512.51±54.85)µmol/L。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7~66岁,平均(45.11±5.82)岁;病程8~52h,平均(31.93±7.32)h;平均血尿酸(521.51±53.54)µ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西医内科学》第8版教材[1]。①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②多见于中老年人,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③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1跖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痛风石;④多以单个趾指关节猝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有头痛、发热等症;⑤X线摄片示软骨缘邻近关节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辨证为湿热痹阻型[3]。临床表现为关节(尤以下肢小关节,第1跖趾关节多见)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可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心烦,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继发性痛风,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认知障碍、精神病史等。
两组均进行低热量膳食,严禁高嘌呤食物,戒烟戒酒,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避免受凉受潮、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卧床休息,关节抬高制动。并给予秋水仙碱(云南昊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3021798)0.5g,日2次口服。若症状无明显缓解则增加塞来昔布(Pfizer Limited生产,注册证号H20120355)200mg,1日1次口服,症状缓解后改为100mg,1日1次。若症状仍无改善,则给予泼尼松(许昌奥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1021232)20~30mg,服3~4天后逐步减量至停药。
联合组加用刺血疗法和加味四妙汤内服。①于入选后第1、4、7天行刺血疗法。选择患侧行间穴、太冲穴、太白穴、陷谷穴,每次取2~3穴,先用手指拍打,使局部充血,并给予分常规消毒。分别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3根小号三棱针,用孔穴刺血法迅速点刺,并将流出的血吸出10mL。治疗后通过酒精棉球将残余血迹清除,通过2%碘酊进行针眼消毒,用干棉球对创口按压并固定,避免感染。②加味四妙汤。药用黄柏、苍术、牛膝、泽兰、泽泻、赤芍、丹皮各15g,薏苡仁、茵陈、萆薢、土茯苓各30g。伴尿路结石加石韦、金钱草,伴痛风石加金钱草、炮穿山甲,伴水肿加泽泻、防己、猪苓,血尿酸显著升高加威灵仙、秦艽,形体肥胖加山楂,关节剧痛加桑枝、制乳香、制没药、威灵仙、细辛。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饭前半小时服。
两组疗程均为7天。
肾功能包括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症状积分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
关节疼痛通过VAS评分表进行评价,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1~3分为轻度疼痛、可正常活动,4~6分为中度疼痛、对日常工作有一定影响但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且生活无法自理。
关节肿胀分为0~3分,0分为无肿胀,1分为轻度肿胀,2分为中度肿胀,3分为重度肿胀。
关节压痛分为0~3分,1分为无压痛,1分为轻度压痛,2分为中度压痛,3分为重度压痛。
痊愈: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正常,肾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好转:症状有明显改善,肾功能检查指标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无效:症状、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剧。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白细胞计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白细胞计数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白细胞计数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血尿酸(µmol/L) 24h尿蛋白(g) 血肌酐(µ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36 584.81±89.69 314.51±26.25* 1.82±1.01 0.97±0.29* 284.69±21.05 160.92±13.62*对照组 36 595.28±93.65 422.43±21.51* 1.76±1.06 2.03±1.51 284.17±22.36 296.59±26.65 t / 0.485 19.080 0.246 4.136 0.102 27.199 P/0.315 0.000 0.403 0.000 0.46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关节疼痛 关节肿胀 关节压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36 7.16±1.36 2.57±1.21* 2.06±0.44 0.71±0.26* 2.39±0.58 0.93±0.32*对照组 36 7.11±1.53 4.63±1.45* 1.99±0.39 1.21±0.35* 2.35±0.61 1.51±0.47*t/0.147 6.545 0.714 6.881 0.285 6.120 P/ 0.442 0.000 0.239 0.000 0.388 0.00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腹泻3例,肾功能损害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600,P=0.03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复因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流注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经络所致。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多为湿热内蕴型,兼夹瘀浊阻络[4]。国医大师朱良春云“痛风乃浊毒瘀滞使然”,“多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迈脏气日衰,若加不节饮食……浊毒随之而生,滞留血中,终则瘀结为患”。认为发病也与血中瘀热有关。
通过对行间穴、太冲穴、太白穴、陷谷穴等穴位的刺激,能起到疏肝泻火、行气活血、健脾和中、解表清热的效果。加味四妙汤中黄柏、薏苡仁清热利湿、健脾利水,茵陈、萆薢、土茯苓利湿泻浊、清热解毒、通利经络,泽兰、泽泻利水消肿,赤芍、丹皮凉血活血、散瘀止痛,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之功。
刺血疗法配合加味四妙汤并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相关指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