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今后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小组 合作任务 驱动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角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小学信息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课重知识轻能力的,课堂上老师以讲授为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本来轻松有趣的课堂却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求知欲望,是教师必须要探讨的问题。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下面简单地给大家谈谈,以求抛砖引玉。
一、采用直观式教学,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人的认知进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论,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对实物及模型的直接感知。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往往是来自于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而小学信息技术固有的特征就是操作性强。因此,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如在讲认识计算机这节课时,我分这么几步来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步,我在课前把一台完整的计算机进行拆卸,并将其几个大的部件如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等放置于展示台上。在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计算机各组件的名称,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辨认,并说出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最后一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做“电脑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自行安装的过程中,透彻了解了计算机,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分组时要保证每位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合作学习阶段,不少学生还拥有了自己的“强项”。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时,也可以采用“走组”的形式,即让学生可以离开自己的小组到别的小组中去传授经验,或者去“取经”,这样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的良好局面。
当然,在小组成员的搭配上,以4——6人一组為最佳,最多不要超过8人。分组时,要注意到小组成员的成绩、性格、气质等,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在学习活动中,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和谐的合作,使每一个组员都能积极投入、发挥作用。小组长最好由组织能力较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担任。上课时的器材活准备材料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在教学中组长也要负责指导组员的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三、采用多媒体交互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导致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而信息技术课生动活泼,计算机又无所不能,变化莫测,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示计算机的魅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建立于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人机交互教学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就教学中,教师的讲是强制性的,学生必须恭听。如果教师在讲的时候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往往会走神,或者交头接耳违反纪律。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一对多广播操作来实现。具体操作时,教师在广播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封锁学生的键盘,中止他们所有的操作,这样教师就可以把讲课的内容从自己的计算机传输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并可以指导和监测学生的学习,很方便教师讲课。
四、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阅历,当所学东西与他们头脑中的认识发生联系的时候,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还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与当前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去学习,会很好地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时,可以创建一种情景,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区学习,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的能动性。
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在学习制作动画这个内容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熊大在森林里玩了一天,晚上他用图画的形式写当天的日记。他画了树木,小河,还有小兔子,小蝴蝶等等。图片很美,可是熊二看了后却说这些图片都是静静的,如果能让他们动起来多好啊。那样小河就会哗哗地流,蝴蝶也会翩翩起舞……可是,怎么让图片动起来呢?当学生都沉浸在故事中为熊二绞尽脑汁帮忙时,我顺势引导,今天咱们就来帮帮熊二,看怎样让他眼里的森林“活”起来。通过这样的引入后,我趁势安排了任务,让同学们结合教材上的提示,制作动画。学生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主动性。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科技进步的一个窗口。学好信息技术,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必要手段,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索,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吕晓琴.浅议小学信息技术中科学的教育方法[J].吉林教育,2016,(31).
[2]张顺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2016,(10).
[3]杜楚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
[4]张莉.培养信息技术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J].新课程(教研),2010,(07).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