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萍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恐怕是难以达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优化了语文课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优化 课堂教学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深深地吸引学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吸引学生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如我在教二年级的《识字5》时,“台风”这个词语的教学,有难度,我们孩子从没见过台风,更不知道台风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台风,这正是教学这个词的重点,于是我播放了杀伤力相当强的台风视频,孩子们看得入神了,眼睛睁得大大的,因为画面非常刺激,令人胆战心惊。学生在2分钟不到的录像中,认识到台风的危害,懂得台风来时要躲在屋里。这里,学生从音像声音画面感受到了恐惧。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一个个惊恐的小面孔,告诉我:孩子们了解台风的威胁力,懂得台风来时不能乱跑乱走。还有在教学夏天的花时,平时孩子们都习惯地认为春天的花最多,最美,为此我播放下夏天的花图像,那些美丽的色彩和多姿的花瓣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他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哇!哇!!啧啧啧……太美了!我微笑着关闭图像,出示一个句子:“夏天的花真——啊!”夏天的花让学生补充句子完整,只见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答案伴着举着的手有的已经提前脱口而出了。此时的课堂是活跃的,没有任何的压力,而又了解夏天的特点,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二、直观演示,突破重难点
在我们的古诗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我们县城的孩子,其中大部分来自附近农村,祖国的名山大川从未亲自去领略过。比如“庐山”,它拥有90多座山峰,由于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加之云雾的变幻莫测,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题西林壁》其中前两局是难点,农村的孩子想像不出庐山山峰山石的千奇百怪,更理解不了后两句的意思以及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教学这首诗时,这些就是重难点,如何突破?多媒体的采用,就能迎刃而解!我在教学时,播放了在不同角度航拍到的庐山山峰图,全境,局部境,远景,近景,45度角境……展现的是角度不同,拍摄到的景象各不相同,一目了然。然后,我趁热打铁,问:“这是航拍到的庐山美景,如果在山里走来走去,能看到如此的美景吗?为什么?”让小组讨论。孩子们明白了,这是航拍的,角度,高度,不同,航拍可以得全境,站在山里面看不到全境,好!孩子们明白,要看到事物的全面,才是真正的了解事物的本质。
三、入情入境,引起共鸣
入情入境的阅读,是和作者同呼吸,共感受,引起共鸣,这才是身心投入的阅读。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九寨沟》是非常优美的文章,但没去过得人如何能与作者一道去感受呢?显然没见过的,没有语言积淀的学生,自主式阅读时难以进行的。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但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现象”,使学生也深得文章旨趣。
《九寨沟》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雪峰插云”,“古木参天”,“白练腾飞”,“银花四溅”,我先让学生齐读词语,然后出示相对应的图片,再让学生图词连线,最后再齐读这些词语,此时,词语的意思已无须教师多言,学生一目了然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气势来,学生完全入情入境了,感受到了九寨沟的神奇壮观。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闭目聆听九寨沟动物发出的声音,听课文描写景物的这一部分,录音中悠扬的音乐,夹杂着清晨山中鸟叫的声音,还有动情的描述。音乐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让学生眼前展现出了九寨沟的美:时而如白云从身边抚过,时而又如倾泻而下的九天瀑布。学生投入地听了,身临其境。在谈感受时,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说:“我好像到了九寨沟了”还有学生说:“我放暑假一定要去九寨沟看看!”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搜集资料,缩短与历史、与文本的距离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如六年级下册“漫话《三国》一课,这要求学生必须读过《三国》,可认真或者粗略读过三国的孩子少之又少,特别是女孩子,更是知之甚少。要到等待每个孩子读完,可能毕业了都等不到。怎么办?信息技术上场,立马解决问题。第一课时,全班进入电脑室,一个人一台电脑,搜索关于三国主要人物有哪些?人物的簡介,有哪些精彩情节等。给足孩子们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跨越时空,走进三国,畅游三国,并打印好记录卡片。课堂上,先让孩子们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网上获取的关于三国的信息,再全班交流。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虽然孩子们大多数没读多三国,但课堂上都能借助在网络看到的三国资料对人物,对精彩情节等“侃”上好几分钟,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挖掘课文内涵,对学生打开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尔满.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周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