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党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党校系统图书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也面临诸多挑战。长期以来,党校图书馆一直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学工人员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迫切需要从明确党校图书管理目标上,认清形势,注重现代管理理念的应用,突出党校图书资料在党校学员学习中的支撑优势。
关键词:党校 图书管理 问题 对策
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对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党校图书馆是党校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的重要文献资源平台,也是顺应党校教员、学员更新理论知识,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知识智库。但长期以来,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一直存在不均衡发展问题,制约了党校图书馆功能价值的有效实现。藉于此,分析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问题,运用现代图书管理理念,来优化党校图书管理与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图书文献资源的服务价值。
一、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基本理念
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发挥其图书资源的智力支撑作用,明确发展方向,增进广大教员、学员积极借阅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发展环境变了,条件变了,理念也要转变”。同样,对于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方式而言,在新的发展理念下,也需要强调创新。一是要协调好图书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党校图书馆在图书管理上,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问题突出,要想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就需要从党校图书馆的整体发展,与教员、学员的学习需求相统合。如结合党校整体发展来选购图书文献资料,结合读者实际需求来确定文献购入,每年要开展图书文献调查与摸底分析,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二是要融入绿色服务理念。讲究绿色服务理念,就是要立足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实际,以节约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为宗旨,打造绿色图书馆。如在图书管理中对纸张的需求量较大,要在馆员队伍中加强电子化办公意识,减少纸张的使用和浪费;在进行教员、学员问卷调查方面,多采用邮件、网络、微信、QQ等信息平台,来强化信息服务与互动反馈管理。三是要注重管理开放与跨界交流。合作与交流是未来图书馆图书管理的重要趋势,不仅表现在图书管理资源、技术、人才方面,还需要从图书馆区域联盟等方式上,来实现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跨界交流就是要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积极探索党校图书馆馆际合作,从降低图书资源管理成本,提升图书资源效益最大化上,融合图书馆、出版社、书商,以及档案馆、博物馆等多种合作关系,充分满足教员、学员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当下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突出问题与表现
党校图书馆是广大教员、学员获取理论知识,学习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推进党校发展,为党校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知识库。然而,在党校图书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突出的问题。其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校图书管理经费不足,制约文献资源的合理化购置。经费是保障图书资源配置的基本条件,而当前信息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快,党校图书储备量难以获得有效增补,特别是物价上涨,图书价格逐年攀升,有限的图书经费难以为继,一些专业期刊、文献无法得到购置,也制约了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服务效率。二是馆藏图书资源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对于党校图书资源建设的投入,因管理观念落后,使得馆藏资源结构不合理。如过去注重图书的保存,轻视使用和借阅;在书籍文献选配上,重视书的本体及未来价值,以保存有价值的书为主,忽视对读者、教学、科研需求的重视。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从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图书资源库建设、软件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网络系统较为落后,数字化网络资源比重较低,以纸质图书资源为主,缺失应有的网络化学习、借阅平台。如电子书少,下载或查阅程序繁复,电子阅览室管理不到位,制约了电子书籍资源的高效利用。四是管理队伍水平偏低。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配备,但很多党校图书管理人员,并未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得图书管理工作方式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同时,图书管理要突出图书资源的服务价值,要对图书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管理,要提升图书资源利用率,要强调服务的人性化。但党校图书管理队伍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年龄结构偏大,新技术、新观念落后,使得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另外,党校图书管理中人、财、物的投入不足,使得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够,缺乏主动性,缺失责任感,导致图书管理工作形式化,成效不明显。
三、完善党校图书管理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笃”。针对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问题,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推进党校图书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教员、学员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强化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提升图书资源利用效率。
(一)重视经费投入,提升党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环境
经费是保障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全面提质、提升的基本条件,要重视资金投入,切实提升党校图书馆软硬件环境。管理人员要向校方反映硬件设备不足问题,要积极协调相关经费,加强对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的合理化配置。如在党校图书馆馆际合作上,建议与其他党校、高校进行联合引入数字化信息库资源,既充实和丰富了本校图书资源,又降低了购置成本,实现了数字化图书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增加党校图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硬件服务器、数据库设备及终端平台投入上,要结合党校学员学习需求,优化资金使用。建议对图书管理软件进行更新,引入B/S网络化结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以校图书馆、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图书信息化管理队伍,负责党校图书资源信息服务工作,并从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上优化部门间的协同关系,提升图书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二)注重党校图书资源社会化服务,完善阅览室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党校图书资源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条件,从拓宽党校图书馆图书服务范围上,必然需要以开放化理念,来转变服务理念,让党校图书馆焕发生机。如建议党校图书馆在图书资源服务及管理方式上,逐渐引入信息化、多元化、多领域信息服务系统,整合图书资源优势,优化图书服务层次,立足需求,为读者服务。如满足图书检索、导航、信息咨询、科研专题检索等服务,并鼓励学员参与课题立项、成果鉴定、代查、代译等服务,真正促进图书管理服务再上新台阶。同时,要加强图书阅览室建设,结合党校实际,开设满足图书阅览的公共图书室,从环境、条件、光线、硬件设施等方面,为读者营造良好的借阅环境,促进读者静心学习,主动借阅。
(三)注重党校图书信息化建设,顺应网络学习需求
图书资源信息化建设,将图书信息资源共享作为基础,以电子化图书为载体,來优化图书管理软件,实现对图书文本、图像、音频、数据等综合化管理,为广大读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泛在化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图书信息化管理,还要考虑介质质量因素、人为因素等对图书资源信息的影响。如在日常图书信息化管理中,要对图书资源进行定期抽查、普查检测,做好日常图书信息库的病毒检测,对图书资源进行拷贝、转录、迁移管理,完善图书信息,特别是电子文件管理制度,增强图书信息化管理、操作的规范化、科学性。信息化图书资源建设的目标在于服务读者,随着网络政府、远程教育服务的实施,对于图书资源的网络化利用,需要与当下知识共享服务环境相结合,通过引入移动无线通信网络,打造移动APP、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号,为广大教员、学员提供网络化、移动化、实时化图书知识信息服务平台。
(四)加强图书管理人员队伍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党校图书馆图书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引入专业性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图书专业类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图书管理需要,积极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来提升广大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精神。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培训,要从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情操,丰富的文化才识修养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与党一致的政治方向,热爱党校事业,把党校图书管理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加强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特别是组织学习调研,了解行业动态,整合党校图书资源,拓宽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图书管理专业化水平。再者,加强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引入校园网络化图书借阅平台,加强对教员、学员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员、学员使用图书信息的能力。
四、结语
列宁提出“图书馆员是图书事业的灵魂。”图书馆馆员要积极从自我做起,加强知识、能力学习,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转变思想,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素质和水平。树立奉献精神,提高责任感和思想觉悟,立足党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无私奉献,本着热心、诚心、耐心、细心,为广大教员、学员提供“舒适、便捷、满意”的图书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汉荣.从数据库到智慧库:新时期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探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02).
[2]方文辉.党校图书馆加强知识管理和创新的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6,(05).
[3]吴云.数字化时代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6,(04).
(作者简介:陈光,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图书信息管理处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