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伊朗、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田雨 萧达 青木 ●本报记者 崔杰通 ●柳直
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万万没想到,他对伊朗递出的“橄榄枝”——愿意和伊朗领导人举行无条件会谈,在伊朗引发的是一场对他轰轰烈烈的声讨运动。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发公开信称特朗普为“大撒旦”,从伊朗外长到伊朗网民则指责他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不尊重国际法,这种抨击美国各界似乎都不愿为之辩护。特朗普更大的麻烦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他的“外交套路”:先是发出极端威胁,然后改变立场,举行会谈,最终宣布自己从自我制造的危机中获得胜利。从以“火与怒”威胁朝鲜到“金特会”,从辱骂
墨西哥移民是“强奸犯”到向墨西哥新总统示好等都是这种路子。频繁“急刹车”让特朗普如愿以偿成为许多世界故事的“主角”,但也为他带来“溜溜球总统”(《南德意志报》1日语,指其时高时低不稳定)的称号,以及政策寿命可能“仅有一天或一个星期”(以色列《国土报》)的评价。
德黑兰的“不”
“特朗普,伊朗不会接受你的会谈提议。你将带着你的愿望走进坟墓,伊斯兰共和国的官员不会要求和你或者你的官员举行会谈,你永远不会等到那一天,即使你的继任者也不会等到。”1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贾法里的这封公开信在国际媒体上广为流传。“美国之音”题为“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不与‘大撒旦谈判”的报道称,伊朗最强大的军方领导人在该国国家控制的媒体法尔斯通讯社发表公开信,强调伊朗的信仰决定了它与别的唯唯诺诺的国家截然不同,他将特朗普称为“业余总统”。报道强调,这是伊朗最高官员对特朗普谈判提议的直接回应。
“谈判?我们一直在那里。”《德黑兰时报》在头版最醒目的位置刊登一幅特朗普背身离开一个会议室的照片,嘲讽是特朗普先撕毁伊核协议。截至今天凌晨本报发稿时,尚未看到伊朗总统鲁哈尼对特朗普的提议做出直接回应,他只是表示,特朗普退出2015年的伊核协议是“非法的”,伊朗不会轻易屈服于华盛顿绞杀伊朗石油出口的新攻势。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两周前曾称,和特朗普会谈“没有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外关系战略委员会由哈梅内伊建立,用以帮助规划伊朗的长期政策。该委员会主席、前外长哈拉齐回应特朗普的提议称:“基于我们与美国谈判的糟糕经历以及美国官员对承诺的违反,我们自然看不出他的提议有任何价值,特朗普应首先对退出核协议做出弥补并表明他尊重前任的承诺以及国际法。”
特朗普从政策到人品都遭到伊朗的批判。伊朗内政部长法兹里质问“如何信任一个单边退出伊核协议的国家?”伊朗外长扎里夫在推特上写道,伊朗与美国进行了两年会谈,我们达成了一个独特的多边协定——《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它一直在有效运转,“美国只能怪自己退出了谈判桌,威胁、制裁以及公关噱头不会起什么作用。尊重伊朗人和国际承诺吧”。
伊朗议会副发言人莫塔哈里被视为伊朗温和派的成员,但他的说法是:现在与特朗普协商“将是一种侮辱”。伊朗的改革派报纸《消息报》首日只简单报道新闻,似乎是等待事态明朗化,改革派人士偶有表态也十分谨慎。伊朗法尔斯通讯社载文将特朗普称为“投机商人”,认为他试图通过接触伊朗为其“破产的外交”沽名钓誉,“如果特朗普信奉外交就不会退出经过两年谈判才达成的协议,对于每个人来说这就足够了”。《纽约时报》称,在伊朗人看来,特朗普鲁莽、反复无常,与他举行会谈是对帝国主义和压力的耻辱性屈服。
“迷宫里的老鼠”
与德黑兰的批评声浪相比,美国国内的反应也没好到哪去。
“就像迷宫里的老鼠,我们很难适应特朗普的评论和推文,并给予严肃对待。”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学者米勒7月31日在媒体上发文称,特朗普与伊朗“无条件会谈”的提议其实就是“一切都是我说了算”式的外交。他认为,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个人虚荣心、政治需要以及要当每个故事的主人公来确定国家利益的总统,“这不是外交,这是肥皂剧”。他称,如果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会谈,或许会冲淡一下国内对“普特会”的批评。
特朗普周一提出可与伊朗领导人“无条件会谈”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看上去也是“迷宫里的老鼠”之一,几个小时后他接受美媒采访时明确表示美伊会谈是有条件的,被视为对特朗普“打脸”。周二,国务院发言人劳维德在记者会上称,国务卿蓬佩奥支持特朗普总统准备与伊朗政府进行无条件会谈,否认两人立场冲突。
“特朗普正与峰会陷入爱河。”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周二在最醒目的位置以此为题报道称,特朗普青睐电视制造的胜利和剧场式演出。他的模式就是:先是猛烈侮辱对方,威胁带来极端后果,然后与对方举行会晤,变卦,耀武扬威地宣布从自己制造的危机中拯救了世界。文章称,领导人会谈,尤其是没有顾问在场的一对一会谈是特朗普最喜欢的处理国际事务的方式:通过一场高压、交易以及高度私人化的双边机制,这种方式跟特朗普竞选时期的表现一脉相承,当时他就美国的许多问题表示:“我一个人就能搞定。”
美国媒体大都不看好美伊峰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伊朗与朝鲜的情况不同,金正恩前往新加坡时是作为一个胜利者,朝鲜已经拥有了可以轰炸美国的核武器。伊朗在当前情况下与美国举行会谈不会得到什么。特朗普要想达成新的伊核协议,也需对伊朗让步,美国的盟友以色列和沙特不会同意,美国国会也不会同意。
世界明白了他的套路
“好警察与坏警察的游戏”,“德国之声”1日如此评论特朗普对伊朗的“无条件会谈”提议,称“美国三军总司令把这个游戏引入了世界政治”,他经常玩的就是先胁迫再妥协,一人扮双角儿,在伊朗问题上先是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发起制裁,让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的官员四处游说并警告别的国家不要购买伊朗石油,被认为要颠覆伊朗政权,现在又开始扮演“好警察”。德国《西南新闻报》认为,特朗普的新提议是一时冲动,注定会失败,但对于特朗普而言,引起世界媒体关注就是取得巨大成功。德国《新奥斯纳布吕克报》总结道,这其实就是鞭子和胡萝卜的外交政策模式,但迄今特朗普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成功。
周二和周三,以色列媒体纷纷报道称,美国国务院官员已向以色列表示,特朗普的伊朗政策没有改变。以色列《国土报》载文称,伊朗没有敲华盛顿的门谈论核协议与制裁,看上去却是美国在向德黑兰求爱,这“令人惊奇”。文章还称,特朗普在政策上一直自相矛盾、轻率、缺乏长期性,他有关和伊朗对话的言论可能一天或一个星期就过期。
俄罗斯方面看上去也明白了特朗普的套路。《生意人报》1日题为“特朗普言行不一”的报道引述学者的话称,特朗普与伊朗领导人会晤的提议完全符合他与竞争对手的谈判风格:首先是高调威胁,然后他用自己的言辞做出让步,作为一名商人,特朗普已习惯于此。俄罗斯政治研究中心专家巴克里茨基称,伊朗没人愿意耗费政治资本与非常不受欢迎的美国总统举行不会取得任何成果的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