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学,且行且珍惜

2018-08-02 07:23孙卫赤张然然倪浩
环球时报 2018-08-02
关键词:团组游学孩子

本报驻美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孙卫赤 张然然 本报记者 倪浩

编者按:“不少中国父母携孩子来美国旅游……中国驻美国使馆特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项……”每年暑假,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安排孩子去海外游学,不仅形成庞大的市场,也牵动着很多人的心。相关调查显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为中国家庭游学热门目的地“TOP10”,2017年出国游学86万人次,2018年预计将达105万人次。国内一位专门从事游学业务的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中国民众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尤其是中产阶级群体的不断扩大,海外游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种群体性行为也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扩散。”海外游学的好处自不必说,很多孩子的确收获颇丰,但其中存在的一些乱象也值得关注,如游学低龄化、监管薄弱等。业内人士提醒: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游学前的功课,减少盲目性。

1 正规教育的“大众化补充”

刘蕊(化名)是深圳一所小学的学生,过去因成绩中等,在学校中总是显得缺少自信,但到英国游学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她。游学中包含潜水、打高尔夫、攀岩等活动,当项目负责老师发现她打高尔夫天分很好后,就不断鼓励她。这让刘蕊增加了自信,回来后在学校也有了新的表现。刘蕊的父母觉得这次游学“非常值”。

谈到这个案例,深圳三一游学创始人、CEO刘太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多人说人的个性难以改变,但事实上,人的品质、观念和眼界都是可以培养或改变的。”

游学中除了改变,还有发现。两年前的暑假,还在西安益新中学读初三的郭宇熙参加了“无冕之王·环球小记者英国行”的项目。她在行后感《英伦之旅》中写道:“带着环球小记者的身份,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旅行了解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们都是学生,最想知道的就是英国同龄人的情况。我们首站去了英国南部的伊斯特本小镇,《环球时报》的叔叔阿姨们安排了英国文化委员会认可的教育咨询专家,带着我们参观英国排名靠前的公立学校……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当地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表演和动手能力。”

在之后的几天里,郭宇熙和伙伴们还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甚至有的还“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这样的名校”。郭宇熙在游记中写道:“参观国王学院,那庄严的气氛和哥特式的建筑,立刻使我们变得安静,屏住呼吸听着解说,感觉有好多的问题想要问,但又不知从何问起。”让孩子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三一学院培养出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从牛顿故乡移植过来的苹果树……郭宇熙还描写了孩子们的天性:“来到《哈利波特》取景地——霍格沃兹大礼堂时,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每个同学都拿着魔法棒在那里比划着,说着剧情里的台词。”

世研旅游智库研究员邱庆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游学介乎游与学之间,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留学,它的内容贯穿了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实践证明,游学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培养孩子的个性以及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还可以训练孩子相对独立的生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帮助他们接受西方先进教育理念。而且每个家长的诉求也不同,有的未必是抱着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定要学到什么的想法,只是去考察下学校。”邱庆生说,游学正成为正规教育的一种“大众化补充”,日渐进入各国的正统教育体系。而在中国,越来越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把眼光投向了海外教育资源,因此海外游学的数量从2012年开始急剧膨胀。

“2000年时我在洛杉矶就接待过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夏令营,30多人,上几天英文课,然后就是出去游玩,包括参观大学。那时还不叫‘游学,不知什么时候夏令营变成了游学团。”在美国西部从事旅游业的王杰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游学的说法应该是国内先叫起来的。游学美国的行程一般在10到15天,地点以美国东、西两岸为主,如美西地区的洛杉矶、旧金山,美东地区的华盛顿、纽约和波士顿等。据美中文化协会基金会主席林旭介绍,游学团集中在每年6月底到8月底,7月是高潮。费用一般根据团组的线路安排、接待标准、停留时间以及团组的人数而定,平均每个学生要3万元到4万元人民币。

洛杉矶阳光假期的负责人张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游学团分两类:一类以“游”为主、以“学”为次;一类是“半游半学”。前者的“学”主要是参观大学校园,对美国的大学有一个大概的、比较直观的印象。后者“学”的内容就丰富多了,包括在大学上课、与美国的学生交流以及住宿美国家庭等,对美国的教育会有亲身的体验。一般团组成员在15到35人之间,至少配备2名老师,其中1名老师还要英语娴熟。▲

2 鱼龙混杂的巨大市场

美国的华人旅游业者普遍认为,游学团组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具有正面、积极的意义,这是必须肯定的,但存在的问题也相当多,需要国内的教育机构、旅游机构和家长重视起来。安全问题是游学团组存在的最大隐患。2013年7月6日,载有浙江和山西学生团组的韩亚航空在旧金山机场发生坠机事故,造成3名中国学生死亡。事故一度导致赴美游学热有所降温。

林旭表示,相对而言,美方接待公司对司机、大巴车的可靠性以及导游人员的专业和责任心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洛杉矶地区的游学团组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交通事故,但游学团组住宿及休息时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是发生过一些问题。今年2月,在洛杉矶县西考维纳市一酒店内,一名未满13岁的来游学的中国女生被突然入室的歹徒性侵。

“这几年在洛杉矶发生过中国游学团的学生在酒店游泳池溺水而亡的严重事故。”张戈提醒国内准备游学的同学注意安全。同时,张戈提到游学团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孩子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不敢提问;生活自理能力差,丢三落四,居住的房间杂乱无章;有的比较自私或缺少公共意识,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进入酒店后乱跑乱串。

在加拿大东部从事旅游业务12年的李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生活环境、教育质量、社会治安都很好的加拿大一直是中国学生游学的热门选择。他2011年开始接待游学团组,但因为感觉利润不高、收款也常有拖延,所以近两年主要还是接其他类型的游客。李导说,常听到一些华人导游抱怨现在来的孩子难管,而且人多照顾不过来,如有的孩子在景点走丢,吓得大家赶紧报警。加拿大当地旅行社多找华人开的租车公司合作,但一般华人租车公司都不会“养”太多司机,一到旅游旺季就临时请,但有时请的司机缺少开旅游大巴的经验。

据李导介绍,加拿大本地的夏令营团,一般要求1个老师最多照顾5个孩子,但有些中国的游学团考虑到成本,会让领队老师带10到20个学生。他有一次甚至在魁北克蓝山度假村看到一个100多个中国孩子的游学团,随同的只有四五个中国老师和三四个本地工作人员,而这几个白人面孔看上去都很年轻,像是高中生或大学生义工。据了解,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旅游公司都需要持有TICO牌照,接待中国旅行团还需要ADS牌照,但有些做华人游学的机构并没有这些资质。

海外游学行业还存在一些乱象。海外游学毛利率目前高达30%甚至更高,而普通旅游产品只有4%,在利益驱动下,加上行业门槛低,大量的机构和个人都加入其中,造成行业力量良莠不齐。刘太戈说:“目前海外游学市场已高达300亿元人民币,大大小小的‘玩家都进来了,但目前没有一个‘玩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因此整个市场显得非常分散和混乱。”此外,由于海外产品与国内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行业中存在虚假信息泛滥的现象,一些家长最后发现,实际游学中并未包含某些组织机构宣传时的承诺内容。还有的家长对海外游学项目并不了解,也未做太多功课,在选择劣质游学项目后所得甚少,有时还会导致孩子对游学国家以及学校出现反感和排斥,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3 家长要消除恐慌和攀比心态

海外游学低龄化的趋势引起业内人士关注。据刘太戈介绍:“‘70后送孩子海外游学的年龄一般限定于孩子15岁之后,而‘80后一般在孩子8岁时就开始短期游学,更有甚者让上幼儿园的孩子也加入游学大军。这其中有两种不太理性的心态:一是恐慌,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的孩子出去我的孩子也要出去;另外一种是攀比,别人能海外游学,我为什么不能。”还有一些从业者说,游学很多问题都是出在低龄团组中。

谈到对国内游学团组的建议,张戈表示:“一是孩子年龄不能太小,年龄小恐怕什么都记不住,有些东西也理解不了,回去后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些照片。二是孩子要有一些生活自理能力。”他认为,初三到高中的学生来美国游学比较合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基本上具有自我约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来到美国后会有很大收获。

王杰生说:“如果条件允许,游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了解华人移民的历史,到当年华人淘金路上走走看看,会对美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林旭则强调学校、学生和家长要具有安全意识,游学团组也要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包括行车、饮食、住宿和游玩等方方面面。安全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孩子一定要服从老师管理、听从导游指挥,这是必须的,一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孩子不服管理。因此,行前的安全教育很重要。一些从业者谈到日前中国外交等部门对暑期赴美旅游的提醒时表示,“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加拿大的李导建议说:“家长首先目的要清晰,是为让孩子和不同文化的人交流、增长见识还是为了将来留学提前了解当地的教育环境?要有针对性选地择适合自己的游学团。花点时间、做点功课总比盲从好。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

对于游学内容,一些美国华人旅游业者说,近些年的游学团大都取消了“赌城”拉斯维加斯的行程,因为大家都觉得有些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还有的对游学团安排去联合国,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模拟联合国会议、探讨国际事务的做法表示支持。林旭说,近些年游学团组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主要是学英语,现在则强调要与美国孩子多互动。

“环球小记者”们除参观名校和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曼联俱乐部等众多“必到之处”外,还走访《金融时报》等多家英国新闻机构。郭宇熙说:“我们像真正的记者那样,采访那里资深的工作人员,从我们的角度试着去了解这个文明的国度。”据她的父亲介绍,孩子通过这次游学,对英国和欧洲的历史更感兴趣了。▲

猜你喜欢
团组游学孩子
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接待外宾团组会见会谈字时的座位安排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寓教于游,从“新”出发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