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
湖南某镇的张医生是一个有着长期行医经验的乡村医生。但是前几天,张医生侄儿喉胧痛,要求姑父给他输几天头孢消消炎。张医生便用4.5克头孢类药物,加500毫升液体给侄儿滴注,侄儿边吃饭边输液,并喝了啤酒。没过多久,侄儿觉得脸上发热,满面通红,同时头晕心慌。等送到乡镇医院时,人已经快不行了,再加上医院设备条件有限,虽然经过一番抢救,但人还是没有救过来。
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的特点。它不但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还可以在细菌的繁殖期内杀菌,而对机体的毒性相对较低,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抗生素。但是,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些药物反应更是会导致病人死亡。
张医生的侄儿就是因为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喝酒而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效果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效果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最终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环节中的两个酶在酒精代谢中起重要的效果。研究报告表明,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及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痢特灵等药物均能使乙醇代谢停止在乙醛形成阶段,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而头孢类抗菌素,尤其是三代头孢类抗菌素分子中含有的甲基硫代四唑基团(MTT),可按捺乙醛脱氢酶活性,使成乙醛无法降解,形成乙醛中毒现象,就是所谓的双硫仑样反响。从而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快、血压低一级表现,重者可致呼吸按捺、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及逝世。
据相关文献报道,头孢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与饮酒可达99%的密切相关。由于个体差异存在,每个人酒精消除时间不同,但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越长,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
医生告诫:为防止双硫仑样反应,所有头孢类抗菌的患者都应该做皮试注射。头孢过敏表现有皮疹、瘙痒、药物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这也是最主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皮试,注射后观察30分钟并做好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准备。如患者在用药前7天有饮酒史,应禁用该类药;对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应当嘱其在停药后禁酒时间不能少于7天,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