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 佛系的女高音

2018-08-01 07:34帅丹
优雅 2018年8期
关键词:佛系声乐古诗词

帅丹

孙彦,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文学硕士研究生,现任四川交响乐团独唱演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青年歌唱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艺术研究院考级评委,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比赛中国赛区评委,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赛区金奖获得者、中国声乐大赛文华奖优秀奖获得者。2017东京国际声乐比赛荣获中国作品组金奖获得者,多次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出访美国、墨西哥、瑞典、奥地利、比利时、波兰等国家交流演出,获得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茶与稀饭

女人的而立之年是风华正茂的时刻,仿佛千般珠玉最为佳饰,可点缀万种风情。但孙彦的装扮却显得很沉静,她的手腕上盘着一串珠子,衣着很内敛,清雅中透露着落落大方。很多人都会觉得,一个刚刚三十出头的女人,更应该去享受生活,美妆与包包才是人生的主题。因为,这个年龄以前,刚刚踏入社会不久,物质水平相对平乏;经过十来年打拼积累后的三十来岁,相对富足可又既将韶华不再,容颜渐老,再不嗨就嗨不动了。但孙彦可以让你看到一种平和的年轻之美。

她喜欢茶道。孙彦斟茶时不緊不慢,不偏不倚,看得出来,茶道的细节她早已了然于心,与其说是娴熟,倒不如说是因为热爱而形成了一种自然。虽然她看起来有那么一点“佛系”,但却一点都不显得老气。作为一名获奖无数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她有她的才华横溢,也有她的与众不同。

每天练歌,几乎是所有声乐家的必修课,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铁律,孙彦也一样。但今年年初,她唱着唱着忽然觉得有些迷茫了,加上三个月的时间没有演出,也没有教学生,仿佛觉得自己在艺术生涯的前进之路上遇到了一道坎儿,很难跨过去。朦胧中就不那么想练歌了,那怎么办呢?

先喝茶吧。“少不入蜀”,成都是一个很养人的地方,任凭你是自律达人也能赋予你慵懒的气质。当自己迷茫的时候,孙彦就关起门来,早上喝点茶,到饭点儿了就熬点粥,白水煮青菜蘸点酱吃,闭关三四日,让自己完全放空。毕竟艺术的瓶颈不是你咬着牙硬练就能突破的,有时候遇到坎了不要想着怎么跨,停下来歇歇,等坎自己没了再接着往前走,这叫“随缘”。

让她重振旗鼓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只要有演出安排,她肯定很提前很我就开始认真地练歌,因为要给观众一个完美的交代。自律和佛系,其实是可以自由切换的。

学习声乐,她并没有童子功。虽然孙彦打小喜欢歌舞,但父母都觉得学这些东西又苦又没意义,就没让她学。但她那时候似乎有一种刻意的叛逆,一心想学歌舞,故意松懈了文化课。最终,孙彦的父亲妥协了,并承诺她到了中学可以进艺术学校学习。高中的时候,她才第一次接触到声乐。所以,与她目前取得的成就相比,她在声乐这条路上可以算是进步神速。

这位佛系的女人,当年也是佛系的少女。老师见她嗓音条件特别好,便建议她学声乐。刚开始都不知道什么是声乐,一接触才知道声乐有民族、美声、流行等多种唱法。”大家都要通过学习美声唱法来打基础,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唱法。“我自己语言天赋不好,什么德语法语意大利语都说不利索,所以就直接跨过了美声打基础这一段。我的的嗓子还不错,悟性也有点,就选择了民族唱法!”走着走着,她便一路随缘地稳步向前了。

小爱与慈悲

佛系,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心性。

孙彦加入了东方妙喜慈善基金会,连续五年都在里面做义工教师。这些年,她会随着这个慈善组织去慰问四川凉山州麻风村的老人和小孩。一二十年前,人们对于这个地方还有一种“谈麻风色变”的惊恐,但其实很早之前麻风病就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治愈了。即便如此,人们对于患者还是有一些排斥的,加上凉山州地理位置偏僻,当地人们的生活还是有一些艰难。

“说是患者,其实应该说是康复者,他们仍然需要获得一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孙彦和基金会一行人,这些年开车跋山涉水,绕过崎岖的山路,深入麻风村,给村民们送米面油,给孩子们送学习用品。她觉得这非常有意义,虽然谈不上大爱无疆,但自己付出的“小爱”,总是能收获许多快乐。

当地的学校没有音乐老师,自然也就没有音乐课。每次来到麻风村,孙彦都会教当地孩子们音乐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比较经典的歌曲。学生们没有任何基础,孙彦一开始以为会很艰难,但学生们却表现得非常聪明,这让她感到非常欣慰。她每次来这里都会呆上个三五天,给当地的村民献上自己的歌声。

“你平时花好几千块钱买个包,但这些钱可以为那里的一名孩子提供一年的学费。你买一个包,用用也就放那里了,有点浪费。如果为孩子们换成学费或者书,就能为他们解决很多实际的困难,我个人认为这个意义是不同的。”

除了这些需要关爱的地方,部队也是孙彦常去的地方。孙彦的父亲曾经也是一名军人,所以她有着深厚的军旅情结。每当她到部队慰问演出的时候,她能感受到军人们的热情,而每一次与部队战士的互动,都令她非常感动与震撼。那一刻,她的歌声虽不在剧院,但却比在剧院更能深入人心。

孙彦的身上,看不出有什么名贵的饰物,虽然这些东西应该在她的消费能力之内。但她的心思不在这里,她的不同是物质不能体现的。

唱颂古诗,静守安宁

几年前,孙彦在一个演唱会上听到吴碧霞老师唱了一首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深深地被震撼了。吟唱出来的古诗词,比朗诵更有意义,更能让人勾起画面感,更清晰地代入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之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仿佛敲在了她的心海。

一石激起千层浪,孙彦对古诗词吟唱一见钟情,渐渐地深入其中。她总能从其中感受到诗词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作诗人。尤其在吟唱李清照的诗词时,比如《月满西楼》、《如梦令》,她仿佛感觉到自己被李清照附体,那一刻,所有李清照的凄婉哀诉,都从她的喉咙里迸发了出来。

在成都的环球中心,孙彦有一个吟唱古诗词的地方,名唤“影悟学堂”。这里的学生都是成年女性,孙彦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感受到古诗词吟唱的魅力所在,通过唱歌来帮助学员提升文化涵养和精神气质,也为了让她们找到自己好听的声音。

每当唱完这些诗词歌赋,包括一些颂经的佛乐,孙彦都感觉到内心异常的平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这种音乐适合自己。她的音乐艺术,是一种沉淀与修身养性。“大家都说唱歌唱到最后就不是唱方法技巧,而是唱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所以,唱到最后还是归功于文化。这些古诗词沉淀了千百年,最能唤起人们最深层次的精神与气质。”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难免染上浮躁的气息,一些艺术创作者也不例外。比如有企业花钱请艺术家为它创作音乐作品,在规定好的时间里就得做出来。可艺术创作并不是一件急中生智的东西,灵感也不是硬想就能冒出来的。孙彦觉得但凡艺术和文化,都需要时间来沉淀,普通人是如此,艺术家更是如此。

人生不可将就

如果沒有成为歌唱家,孙彦也许就去考公务员。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老师问她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她说想当公务员。但命运还是一步一步地将她推到了舞台之上。

走访过大大小小的国家,孙彦的阅历自然也很丰富。舞台上的她,能够挥洒自如地演绎各种角色,温婉的、泼辣的、疯狂的,通通不在话下。台下的她,能于独处时内敛沉静,能于群体中展现热情。在朋友们眼中,孙彦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很愿意主动帮助朋友。“他们有时候觉得我有点二,有点神经质。”初见离远,久处相惜。

孙彦热衷于为艺术执着地付出,也牺牲了作为一个爱美女性应该拥有的东西,但她并不后悔,反而为此感到欣慰。虽然她至今仍是孑然一身,一个人在成都工作生活,父母都在山西老家。在她的理念里,很多事都可以见一步行一步,处处随缘,可惟独人生不可将就。当然,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即便自己不急,家里人也会催。孙彦也同样面临着这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但她始终觉得并不是年龄到了就该结婚,而是遇到了合适的人再去拥抱爱情,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邂逅白马王子的到来。“如果没遇上,我也是不会将就的。反正年纪大都大了,再等等也无妨了。”

不骄不躁不将就,还因为她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唱歌、泡茶,有时候她也会写写字。当一个人的身心都被自己的爱好充盈,她是不会感觉孤独的。

也许佛系的年轻人与这个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但这个时代好像跑得有点过于快了,需要一点宁静与平和。喝不到孙彦斟的茶,可以试试听听她的歌声。

猜你喜欢
佛系声乐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佛系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