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的疗效分析

2018-08-01 06:05王月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球型鼻道鼻窦

王月华

(德昌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四川 德昌 615500)

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是耳鼻喉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抑郁、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1]。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为了分析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笔者对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这11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

试验组6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在23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85±6.67)岁;其病程在0.6年至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01±2.25)年;其中有双侧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12例,有单侧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48例。对照组5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在22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6±7.13)岁;其病程在0.8年至1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25±2.21)年;其中有双侧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13例,有单侧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4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线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在术前8 h,为患者修剪鼻毛,并让其服用5 mg的地西泮(安定)。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协助其取半坐位,然后将含有肾上腺素和丁卡因的棉球置于其下鼻道、中鼻甲、鼻中隔黏膜等部位。使用扩鼻镜和扁平剥离子在下鼻甲的外侧面将其向上翻,使下鼻道外侧骨壁充分暴露。在距离下鼻甲前端后方约1 cm的下鼻道外侧壁处做一个垂直切口。在此切口后方1.5~2.0 cm处做另一个垂直切口。在这两个垂直切口上方和下方做两个平行的切口,并分离骨膜及黏膜,使下鼻道骨壁充分暴露。在下鼻道骨壁上用上颌窦弯形骨锉对上颌窦进行穿刺。用前向咬骨钳咬去穿刺孔上方及下方的骨壁。对鼻腔进行冲洗,然后对下鼻甲进行复位。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使用碘仿纱条对其鼻腔进行填塞止血。为试验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的鼻腔进行表面麻醉处理,协助其取半卧位。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开放患者的全蝶筛或全筛,相应地扩大其上颌窦和蝶窦的开口。视情况开放患者的前筛,吸除其窦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其窦腔内病变的组织,使其鼻额管保持开放。彻底地清除上颌窦处的鼻息肉。在此期间,注意保护鼻窦黏膜。取少量的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在术后,用凡士林纱条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填塞,2~3 d后将填塞物取出。在术后,为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2~3周的治疗,为其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7~10 d的治疗。每周对患者的窦腔进行1次冲洗。

1.3 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治疗后,患者的鼻窦黏膜完全恢复,其流脓涕、鼻塞等症状完全消失,其鼻通气功能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患者的鼻窦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其流脓涕、鼻塞等症状明显好转,其鼻通气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流脓涕、鼻塞等症状未好转,其鼻通气功能未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痊愈的患者有33例(占56.90%),为好转的患者有17例(占29.31%),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占13.79%)。试验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痊愈的患者有46例(占76.67%),为好转的患者有13例(占21.67%),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1.67%)。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6.21%),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术后,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占5.17%)发生鼻腔出血,有7例患者(占12.07%)发生鼻腔疼痛,有3例患者(占5.17%)发生鼻腔感染;试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1.67%)发生鼻腔出血,有2例患者(占3.33%)发生鼻腔疼痛,有1例患者(占1.67%)发生鼻腔感染。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41%),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的比较

在术后半年内,试验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20.69%),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在此病患者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周围存在病变时,其鼻道窦口会出现阻塞,从而导致其鼻窦易发生真菌感染[4]。对此病患者的鼻腔进行检查可发现其中鼻道、后鼻孔处存在白色或淡黄色的脓涕[5]。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鼻塞、嗅觉障碍、抑郁、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6-7]。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多种并发症,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痛苦小等优点。笔者认为,在对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尽可能地保留患者鼻窦的基本结构。2)应彻底地清除患者鼻窦内病变的组织,并对其异常的鼻腔结构进行修整,使其鼻窦充分开放。3)应尽量保留仅轻度充血或水肿的鼻窦粘膜[8]。为了分析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笔者对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6.21%),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41%)。在术后半年内,试验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20.69%)。

综上所述,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球型鼻道鼻窦
二氧化硅薄膜中微纳球型结构对可见光吸收性能影响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BIM技术应用于球型网架空间坐标的智能检测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基于可操作性指标的球型腕优化*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
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