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正华看来,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乡村振兴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战略机遇和广阔的舞台,乡村振兴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体现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目前,发展速度已经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人们更多地要逐步考虑发展质量问题。发展质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看全面劳动生产率,如果全面劳动生产率能够有所提高,就能够真正使生产水平同时得到提高。
蒋正华认为,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乡村振兴的首要条件和根基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现离不开乡村产业的充分发展。特色小镇连接了大中小城市和农村,是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的GDP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同时,特色小镇的农产品消费和就业需求拉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带动农业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乡村振兴的实现形态是城乡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而现在有一些地方已经不是农民进城,而是城市人口向农村流动,出现反向流动。
蒋正华表示,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将实现双轮驱动,从而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目标,统一于城乡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在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提高发展质量,避免盲目发展或一哄而上,过度地追求数量目标和投资规模。特色小镇要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划定建设边界,避免另起炉灶,如果一个村镇能解决的问题,就在一个村镇解决,如果一个村镇不能解决的,几个村镇可以联合在一起解决,打破过去的边界限制,大胆探索,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
首先,在建設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特别要强调市场主导,避免有关部门用政府的意志来指定一些项目,要发挥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搭建平台的作用,同时要坚持市场主导,让企业作为主体。要厘清政府边界、市场边界,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坚持产业建镇,做精做强特色产业,打造独特的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和房地产化。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城镇化,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和文化特色,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的融合,防止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其次,在项目推进当中,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推动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公平交换、有机结合,健全农村、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形成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协同参与投资融资的机制,尤其要引导工商金融资本参与乡村的振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形成鼓励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体制,吸引高校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要把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引入农村。
“只有在实践方面做出更多的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望。”蒋正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