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云
彝良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它东临镇雄、威信,南接贵州威宁、赫章,西靠昭阳区、大关,北与盐津、四川筠连县毗邻,总面积2804平力公里,山地占96%。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们知道版纳,知道丽江,知道大理和香格里拉及罗平的油菜花。但人们却不知道昭通,更不知道彝良,其实,云南的山水之美就在昭通,就在彝良,它的山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大气之美。金江龙盘,乌蒙虎踞,雄关锁钥,古道千里。大山飘雪,密林飞花,云壑瀑流,峡谷泉奔,是那样地沉郁、厚重、磅礴、雄浑。你只有走进彝良,才知道什么叫高天厚土,什么叫大野长川,它既不同于骏马秋风的蓟北,更有别于杏花春雨的江南。这里是山的国度,山的海洋。这里的山,没有泰山的帝王之尊,没有黄山的才子之气,没有华山的奇险,没有庐山的诡谲:因为彝良的山太多,便成了山中的芸芸众生,也就成了伟人笔下的“泥丸”。
风中的群山,守望在时光的长河里,平凡而伟岸,安详而沉着,质朴而奇崛。一代又一代的彝良人,就在这山的皱褶中,生存着、繁衍着,却巍巍然站起了军事家、红军和新四军的战神罗炳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省委书记、革命烈士刘平楷,奋不顾身救人的徐洪刚。如果以彝良的大地为书,这里该读出多少动人的故事!如果以彝良的大山为文,这里该写出多少传世的篇章!以“中国小草坝天麻”而名扬天下的朝天马,气势恢宏,雄奇险峻,它青山叠翠,怪石嶙峋、卉树参天、飞瀑荡谷。在朝天马近20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93科,属1220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珙桐;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香果树、水青冈等;三级保护植物有银叶桂、白辛树、筇竹、黄连、楠木、厚朴、油核、黄檗。还有十齿花、鹅掌楸、领椿木、连香树、木瓜红、蛾眉含笑、大四照花、岩匙铁坚杉、椴木、南乡红豆杉、刺楸等等。广袤的森林和深山中,还有黑熊、猕猴、小灵猫、羚羊、白鹇、岩羊、小熊猫、穿山甲、大鲵和红腹角雉等1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以驰名中外的天麻为主的中药材,资源丰富,产量极高,每年均能收购20万-30万公斤。奇花异草更是数不胜数,兰花、杜鹃花品种多,品位高,每到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如云如霞,十分壮观,让人震撼。
彝良县辖15个乡镇,137个村委会,29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14万人,农业人口49.67万人。因它是山的国度、山的海洋,境内必然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则只有520米,相对落差大。故立体气候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由于历史、气候、环境诸多原因,彝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又是革命老区。当年,贺龙、萧克率领二、六军团,三进三出彝良奎香,筹划、指挥打响了“乌蒙回旋战”,突破了国民党重重的围追堵截,渡过金沙江,和红军主力会合,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彝良人民永远记住了这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并将它化作了扶贫攻坚的动力。到2017年初,尽管全县仍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乡镇10个,贫困村101个,贫困人口41705户,145168人,任重道远。但县委、县政府不忘初心,继续长征,拿出破釜沉舟的胆魄和决心,和贫困决一死战,计划2016年底脱贫出列4个贫困乡镇,36个贫困村,11980户,41027人;2017年计划脱贫出列3个贫困乡镇,38个贫困村,15103户,52294人;2018年计划脱贫出列3个贫困乡镇,27个贫困村,14622户,51847人。让近15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彝良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的有关文件,结合自己的实际,采取措施,扶贫攻坚,决胜小康。创新推行县处级领导担任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非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丁作机制,由“第一书记”或“第一负责人”统揽该乡镇的脱贫攻坚的各项丁作,将责任压实到县级领导,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并立下军令状。同时实行扶贫开发党政主要领导的“双组长”责任制,领导组下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数据调查认定等8个丁作组,根据分丁,由县级相关领导担任组长,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将具体的丁作目标和责任明确到人,细化到部门。同时签订脱贫攻坚的责任书,以“挂包帮”“转走访”为手段,落实“三包三保”责任,即第一书记包乡、保计划精准;科级干部包村,保项目精准;市、县、乡、村、组五级干部包户,保帮扶精准。真是环环相扣,丝丝无隙。
除了压实任务并责任到人,县委、县政府还要求每个亲赴前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必须丁作思路清晰,力求精准到位。从而避免了糊糊涂涂的儿戏之举,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扶贫攻坚的效益。按照省、市的要求,并结合彝良的实际,提出了“123456”的扶贫丁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即到2018年全县脱贫出列这一目标,不管荆棘遍野,道路曲折坎坷,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攻坚拔寨,务必取得决战的全面胜利;在扶贫攻坚中,突出区域开发,即产业建设和精准扶贫两个重点;兼顾大局的同时,突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实际,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不可偏废,更不能顾此失彼;坚持扶贫与扶智,安居与乐业,“输血”与“造血”,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两者互为因果,辩证统一;启动“三年五片区”区域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提升民众的素质和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六大惠民丁程的建设。
彝良县委、县政府,为了使2018年实现全县扶贫脱帽这一奋斗目标,结合贫困行政村“四道四有”,特困自然村“五道一有”,贫困户“十有一保障”的要求,出台了《彝良县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等7个做好脱贫攻坚丁作的政策性文件。同时,还制定了《彝良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和“挂包帮”“转走访”,驻村扶贫丁作等方面的9个考核办法,为攻坚拔寨、决胜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策略的保障。
镇彝威是革命老区,老一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曾作出过卓绝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全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云南省政府批复了《彝良县革命老区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县委、县政府根据这个行动计划,结合县情,绘制了作戰地图、资金投向占比图、项目建设时间表,将资金争取和项目落实,将建设、管理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县级领导和相关的职能部门。对照贫困行政村、特困自然村、贫困户的基本脱贫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召开若干次群众会,广泛征求意见,以乡镇为单位,全县梳理出概算投资117.06亿元的脱贫攻坚项目需求清单。同时,采用新建或盘活闲置资产两种方式,在15个乡镇分别规划建设一个“关爱中心”,主要解决鳏寡孤独等特困群体的安置问题。
县委、县政府遵循“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了资金的整合力度。把危房改造、通村道路、饮水安全、农网改造、土地整理、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尽量集中整合,打捆使用。从而形成规模效应,重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今年,省里已拨付彝良专项扶贫项目资金1.83亿元,农发行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已到位42亿元。年初已划拨乡镇2.4亿元,发放到户7200万元。在强化专项资金整合的过程中,彝良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不少于50%,行业项目资金不少于40%的比例,统筹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集中用于区域开发和产业建设。年初已落实项目73个,资金8714萬元,整合部门资金2.7亿元,集中用于今年的两个片区、4个贫困乡镇、36个贫困村按时脱帽出列。2016年,县委、县政府通过压缩部门的工作经费,安排产业扶贫等方式,决定从2016年始,县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没有产业,脱贫的农产,特别那些基础薄弱的农户很快就会返贫。所以,彝良按照户均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安排产业扶贫资金,并坚持“长中短”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发展天麻、山羊、土鸡、竹笋、核桃等优势产业。同时,差别化发展蔬菜、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确保贫困群众近期实现增收脱贫,远期稳定致富。
年初至年中,彝良已落实专项扶贫资金3700万元。扶贫关键在于精准,只有精准,才能体现社会公平,才能杜绝大大小小的腐败现象。彝良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五查五看”“三评四定”的要求,从严从实从细,一刻都不放松“回头看”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全县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41064户,计14.5万人,同时针对乡镇需要保留的250家贫困户,县纪委成立了专项督察组,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做到lOO%的核实,100%的精准。
彝良在实行双组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工作体制的机制,实行扶贫领导组办公室、革命老区三年行动领导组办公室、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办公室和“挂包帮”“转走访”联席办公室“四办合一”,同时抽调了20名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高、求真务实的工作人员合署办公,统一指令,统一声音,从而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合力。又特别在“四办”之下设立了综合项目、资金监管和考核四个组,主要职能就是对扶贫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使用审核、监督、检查。更为重要的是对乡镇扶贫资金进行月审,还要求县审计局每月均安排出3天时间,对15个乡镇扶贫资金,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因此做到了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和干部安全。
扶贫攻坚的战役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忠于职守,形成合力,切忌出现缝隙和漏洞。所以,必须压实工作责任,彝良便实行“定单位、定人、定点和定责”的挂钩帮扶。为此,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9个考核办法,形成并建立督促检查、考核激励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挂钩扶贫后浪推前浪,很快便潮涌浪翻,气势磅礴、锐不可当。挂联彝良的5家省级,14家市级单位,5457名各级挂包干部,10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624名工作队员,在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上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且各具特色,省国行在“挂联示范点”的建设上就独具特色;云南民族大学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干部培训和高考录取上,对彝良实施定点招生;市财政局强力推进“四位一体”等项目,不仅见到成效,而且硕果累累,形势喜人。在此胜利在望的关键时刻,彝良又顺势新组建了扶贫先锋突击队,充实到第一线,使扶贫攻坚如虎添翼,捷报频传。今年4个贫困乡镇,36个贫困村,11980户41027人有望兴高采烈脱帽出列。
彝良县委、县政府不忘初心,以继续长征的精神投入了攻坚拔寨,决胜小康的战役。加之思路清晰、措施过硬、方法得当、各路主攻部队方向明确,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奋斗了一年有余,目前已初见成效。
拟投资9.5亿元的全县7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已百分之百地启动开工,它覆盖3488户14647人,其中建档立卡的2188户7242人;相对集中安置的有2066户8781人,分散安置的有1422户5866人。到今年6月底7月初,累计完成投资4.01亿元,其中,房屋建设累计完成3.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100万元。在3488户住房的建设中,10月底入住110户,竣工1164套,进行主体施工的1529套,基础动工的685套,可望在年底竣工,春节前后搬人新居。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道路建设完成90.6公里;饮水管网完成136公里;电网建设15公里;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正开展光纤项目相关的设计工作;文化活动场所已完成3000平方米的建设。
土坯房农危改造,全县6800户,今年已百分之百地开工改造建设,到10月底已竣工4752户,竣工率超过70%,由国家补助的资金1959.47万元,县级配套的3160万元,合计3319.47万元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政策性贷款和房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的8亿贷款已到42亿元,今年五六月前后,已拨付到乡镇2.44亿元,其中农户有偿使用资金2.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资金0.34亿元;农户建房贷款已完成放贷1959户,发放贷款1.5亿元。
由国家扶贫的专项资金,省上已拨付彝良1.6113亿元。到10月,2015年第一、二批切块到县资金2528万元已启动项目实施,完成投资1011万元;2016年第一批切块资金4385万元,已完成450万元。三个整乡推进项目的4000万元,完成投资1300万元。其中投资200万元的劳务输出,已完成劳务转移输出9.7万户14.5万人,技能培训90户94人。镇彝威革命老区的专项资金5000万元,目前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正组织评审后,报上级部门审核批准。
彝良县到今年10月底,严格按照“六个一批”的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证”标准,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在已脱贫出列6986户25157人,贫困群众实现了短期脱贫、长期致富的奋斗目标。
那天,市委副书记王忠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了两河镇大竹村金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万物生养殖合作社和钟鸣村海子易地搬迁现场进行观摩点评。他颇为感叹地说道:“近期,省委书记陈豪等来到彝良调查研究,并督察检查工作,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但不能骄傲自满,你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可谓任重道远。总的来看,彝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挂联单位,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认真落实了省、市相关要求,结合彝良的实际搞扶贫攻坚,有认识、有行动、有氛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对不符合标准的985户3349人,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状况进行了严格的核查,就查出了不少问题。其中有公职人员47户145人,有机动车的839户2852人,甚至有法人代表,出资人及企业高管99户352人,核查出不精准的对象724户2534人,目前已锁定需剔除的对象3263户11110人。却增加了真正的贫困对象3410户11344人,这是一件值得称颂的大事,既春暖乌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又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难能可贵啊。彝良扶贫攻坚工作,之所以任重道远,除掉脱贫出列的6851户25439人,全县还有贫困对象41064户145168人,还需我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行。”
“抓机制保障、资金筹措和抓项目实施、产业培育都有新举措、新经验,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突破和创新。特别在产业培育上,坚持短中长相结合,发展天麻、山羊、竹笋、花椒、核桃等优势品牌产业。并按照户均不少于2000元标准,安排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目前已落实了资金3700万余元。”
王忠副书记同时指出:县、乡、村三级上热下冷的现象还存在,尤其是乡镇,村组干部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相关的脱贫规划中,因以乡镇为主,由于没有专业技术,视野不宽,规划还不够完善,技术性和合理性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规划中难免有重叠和遗漏的现象,项目实施也有不够精准的地方……
通过王忠副书记的点评,彝良县委、县政府深切地认识到,乡镇、村社存在的瑕疵,虽是局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否则,扶贫攻坚就不够精准。于是,便以问题为导向,分别到各乡镇、各村社,很快那些美中不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彝良近3000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更加潮起潮涌,生机勃勃,丽日中天,日新月异,就在这个时候,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魂牵梦萦的小草坝……
当年,诸葛亮南征,平定朱提之后,以孟获为向导率部进入小草坝。《华阳国志》清楚地记载道:孟获,朱提人也;即是地道的昭通人,他以后任了蜀国的监察御使。诸葛亮经闸心场,顺五马海,下龙塘进入角奎,小草坝彝族部落首领济火早已在那里等侯。诸葛亮十分清楚:在离角奎百里之外的小草坝,因蜿蜒起伏,错落有致的小山峦中,有一片叫大草坝的地方,在它的周围还有6个獨有牧草的坝子。而它的四周却因大树参差,翳天匝地,翠竹翁蔚环卫,且林木的根长到边地即止,人们便称之为小草坝。这7个坝子犹如天上之北斗七星,济火时代便称它为七星营,但因小草坝呼之朗朗上口,部落里几乎所有的人便称这片莽莽苍苍、古树参天蔽日的大森林叫小草坝。
那天,诸葛亮到了小草坝时,天色已暗,加之军旅劳累,便歇息了。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他在杨仪、盂获、马岱、济火的陪侍下,进了小草坝的深山密林。行不到半个时辰,诸葛亮但见小草坝山峦起伏,逶迤磅礴,犹如碧波万顷的大海,烟波浩渺,足让人感慨万端,不禁神思遐想。在清晨薄薄的雾霭中,翡翠一般的山峦若隐若现,霞飞岚涌,如梦如幻,气象万千。此时的森林里,除了百鸟啾鸣,就显得特别地幽深空寂,而流泉、飞瀑又从偌大的岩石上或缓缓地淌过,或溅起朵朵激越的浪花,空灵的岩石,竟成了鬼斧神丁雕制而成的古琴,经飞瀑犹如纤纤玉指的弹拨,就传来了山泉颇有韵味的旋律。诸葛亮便想起古曲《高山流水》中,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他俩正是在皓月当空的秋夜相遇的。那天晚上,伯牙乘船出游,小船停泊在江阳江口,面对平静的江面和长空皓月,雅兴大发,便在船上焚香弹起古琴,一曲《高山流水》未终,他的琴弦断了。伯牙便惊叹道,一定有人在偷听我的琴声。白语间,只见朦胧的月色中,一个打柴人挑着一担柴薪向自己的小船走来,他便暗暗吃惊,樵夫本是山野村夫,他怎么听得懂高雅、深奥的古琴之旋律。于是,他便接上琴弦,若无其事地弹奏起来,一曲弹完,樵夫便惊叹道:多美的琴声啊,它的旋律多像那雄奇险峻的高山。伯牙听了十分吃惊,接着便以涓涓溪水为意境,又弹奏了一曲,琴声刚停,樵夫又赞叹道,这一曲犹如淙淙流淌的溪水那样秀美。伯牙倏地站起来,惊呼道,我总算遇到了知音……互相见礼后,伯牙才知樵夫叫钟子期,亦是弹奏古琴的高手,便惭愧之极,以后,他俩便成了知交。后来,钟子期不幸生病逝去了,伯牙得此噩耗,悲痛之极,便毅然扯断琴弦,摔破琴身,发誓终生不再弹琴,因为天地之间,他再也遇不到钟子期这样的知音……
时值仲秋,层林尽染,诸葛亮抬头看去,有巴掌大的枫叶已经发红,在金色灿烂的阳光下,妩媚娇艳中显出几分光怪陆离。他触景生情,心都醉了。他见过不少的枫叶,如此漂亮的还未曾见过,天地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小草坝却独占鳌头也。
那天,诸葛亮兴致极高,他又骑马翻过几座山峦,见到了济火称之为鸽子花的珙桐,他便情不白禁地走进了遮天蔽日的珙桐林。珙桐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在地球上已有五六千万年,之后,地球经历了一次极为寒冷的冰川时代,恐龙灭绝了,而珙桐却奇迹般地留下了为数不多的物种,成了地球发展变化的活化石。诸葛亮尽管是智慧的化身,但他却不懂这些——这是现代科学所研究证明的。他抬头望着鸽子花,它树冠高大、美观,时值仲秋,但碧绿如洗的树叶,仍是那样鲜嫩、肥厚,叶面纹路清晰、细腻,极富规律。它的树干,就像丝绸,用手去触摸,细嫩如人的肌肤,让人心旌摇动,浮想联翩。诸葛亮第一次见到珙桐,竟让他瞠目结舌,感慨万端。此时正是中午,整个小草坝的千山万壑都沐浴在秋天金色的光芒中,极目远眺,日照树明之处,红叶耀眼,金光生辉,好一个让人失魂落魄、心灵震撼的人间天堂啊……
这时,一阵带有寒意的山风吹来,满头是汗的诸葛亮不禁全身一颤,一股冷气便直袭心脾,回到营地便病倒了。杨仪便叫人去传随军的太医,济火便挡住说,一点小病,我把毕摩叫来,便药到病除。
毕摩应召而来,只随便看看,便觉得诸葛亮心神过于劳累,一路走来,又餐风宿雨,起居饮食有违常规,心气上逆,导致卫气不畅,血运不足,冷热不调,又染风寒。使得肝风骤起,心惊头晕,精神倦怠,四肢无力且有些麻木。毕摩便拿出天麻,并对诸葛亮说道,此药根据它的茎叶形状和药效,叫赤箭或定风草、鬼督邮,只产于小草坝的山林中,其药性味甘平和,有平肝、熄风、活血、益气和定惊的奇效。故用它来治疗头晕目眩、心神不定、失眠早泄、风湿腰损和四肢痉挛,甚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和肢体麻木。毕摩更说道,就是早先魏王曹操的头风病,哪怕它发作时头疼如裂,痛苦难耐,生不如死,如果常服天麻,也可收到药至病除的奇效。
诸葛亮看着山药式的块状物,它油沁沁的具有光泽,结构紧密,如铜铁那般坚硬、厚重,便问道,毕摩先生,这么坚硬的东西,如何才能服用它啊?毕摩便说,既可熬水,亦可炖成肉汤,无异味,不仅味美,而且可以治病,我这儿磨有细粉,用鸡汤便可送服。诸葛亮便用鸡汤服了两勺,觉得味道极佳,连连服了两碗。半个时辰之后,诸葛亮便感气顺头轻,心律平稳,不烦不躁。倒在床上一觉睡到第二天申时。
以后,诸葛亮又连服了几次,原来的心神不宁,头晕目眩,恍恍惚惚且失眠困倦的症状完全消除了。他不禁感叹道:这天麻是上天赐给朱提郡小草坝的神药,为什么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竟不能长出这种神药……真可谓人杰地灵,小草坝从那个时候起,更是名扬四海,誉满神州。
小草坝因受四川盆地南下的暖湿气流和云贵高原北上干冷空气的交汇影响,在这里形成了春夏清凉潮湿,秋冬阴雾寒冷的特殊气候,从而为天麻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这是得天独厚,物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不可复制。正因为如此,我对小草坝情有独钟,故春夏秋冬四季,都去过小草坝,所有领略到的神韵,足可滋润我的心灵,直到成为灵魂皈依的地方……它不仅有神奇的天麻,而且还有杜宇啼血染红的满山遍野、火焰般燃烧、无比瑰丽娇艳的杜鹃花……
然而,小草坝却在我们手里遭受过两次毁灭性的浩劫。一次是1958年的大炼钢铁铜,为了烧制炼钢所用的木炭,小草坝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中,不少的参天大树遭致无度的砍伐。结果除炼出一些似铁非铁的炉渣外,却没有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得不偿失,使小草坝遍地疮痍,很多年无法恢复。以后,又变成国有林场,几十年的砍伐,更使小草坝雪上加霜,除了深涧、沟壑、悬崖峭壁上,无人能涉足的地方,留下一些诸如珙桐、银杏、香果树和青冈、桢楠等参天古树外,其余的地方,只留下让人潸然泪下的小灌木。自然资源的深度破坏,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而且使气候变得格外地恶劣,从而苦了祖祖辈辈居住在小草坝的山民,小草坝也渐渐地成了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的地方。
改革开放后,小草坝又进入了昭通乃至外省不少人的视线,但是因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极差,多少年过去了,它仍然苦苦地挣扎在贫困线上。直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精准扶贫、拔寨攻坚的总动员令时,小草坝还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228户7127人,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部署指挥下,敏锐的镇党委、政府死死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乘势而上,使小草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他们便规划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五个安置点,惠及313户1028人,其中三道村庙坪安置84户274人,建档立卡的66户218人;三道村下海安置55户180人,建档立卡的29户96人;小雄马村廖家坪安置52户170人,建档立卡的37户123人;小草坝村广东安置109户357人,建档立卡的78户258人;大桥村刘湾安置13户47人。今年7月先后启动,到现在已基本竣工,三道村庙坪的84户,274人已先后搬人新居。
今年11月底,我去了小草坝。相隔两三年时间未去,变得有些陌生了,沿着平坦、通畅的柏油路,从彝良县城出发,就是这么半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便来到了妙坪。昔日星星点点,萧瑟、破败的荒村,现在变成了青瓦白墙,有着现代韵味的民居,一栋接一栋,绵延几里,俨然形成了一条大街。每家每户的过道前,都砌有贴了瓷砖的花台,上面栽有木本的花卉,时值深秋,花期已过,但却青枝绿叶,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民宅阶梯之下的公路两旁,每隔3米左右,植下的几乎全是樱花,小碗口粗细,均三米左右高,树叶完全落了,看不到姹紫嫣红、成串成簇的各色樱花。可以想象,明年春暖花开时,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观。从妙坪到小草坝集镇,再到景区,足有20公里的公路,它便有近15000棵樱花树构成的林荫道,其景观该有多么地气派和恢宏,它也许是全省第一条景观大道,至少也是全市独一无二的。以后到小草坝旅游,就算不进风情万种的林区,仅在这条被樱花覆盖的大道上徜徉,也是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进入小草坝景区,不是时候,既不是杜鹃吐蕊、鸽子花绽放的美好时节,也不是漫山遍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金秋,而是雪飞霜冻的孟冬晚期。所以,几乎所有的阔叶树都落叶了,变得光秃秃的了,没有落叶的,也进入了休眠期,好像有点无精打采,它们正积聚能量,等待来年绽放更加生机无限的活力,故显出清寂。
在一处农家乐,我们吃到了地道的土鸡炖天麻,还有石磨推出的豆花和当地原生态的蔬菜,女主人告诉我,这些蔬菜全是野生的白菜、青菜。围在火炉旁,那种惬意,那种舒畅,那种家的感觉,激起了缕缕乡愁……
吃完午饭,天气又变得雾气茫茫,淫雨霏霏,山风吹来,有种冷飕飕的感觉,尽管如此,却无法吹冷我渴望去三道村庙坪安置点的热情。汽车沿着通村公路,驰进了蜿蜒、逶迤的群峰之中,雾遮云漫,看不清山势,眼前只有忽隐忽现的通村公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三道村庙坪。半个多小时后,汽车开始下坡,薄薄的雾霭中,云开雾散的地方,依山而建的樓房便展现在眼前,从建筑上模模糊糊的文字,我知道那是新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学校,十分漂亮且气派。在这样闭塞的高寒山区,能见到修成高楼大厦的学校,实在让人感叹,从而印证了副市长杨桂红的一句话,“在农村你若见到特别抢眼的建筑,那一定就是学校。当年,我中师毕业分到现在的昭阳区田坝桐子林单小任教,学校是土坯的草房,只有两间,一间只有20平方左右的是教室,里面摆着10多张破破烂烂的桌子,墙上钉了l块三尺见方的木板,涂了黑色的油漆便是黑板,3个年级,不到20个学生。另一间却十分狭窄,是我生活、备课、批改作业的地方,每月两块钱的办公费,没有电,供销社每月按计划供应1斤煤油。在这里,我通读了毛泽东选集的各种本,背诵了《汤头百解》和《黄帝内经》的缩写版本,除此,便没有其他的书可读,两年后,我离开那里,去了昆明求学,毕业后便在城里的中学任教。20世纪90年代,我受邀请回田坝参加通车典礼,才知田坝已从炎山分离出来,独立建乡了,所以,县上才修了这条沙石铺垫、十分简陋、坑坑洼洼的通乡公路。趁此机会,我专门去了桐子林单小,那间破败的教室还在,学生却只有十多个了,教师是在当地录用的一个回乡知青我只能感叹噫嘻……”
庙坪是群山中的一块坝子,中间是一条清澈见底,淙淙流淌着竹根水的小河,三道村84户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就安置在这个叫庙坪的坝子里。这84户真是依山傍水而建,依山42户傍水42户,两排房子之间相隔10米左右,俨然成了一条整洁而宽畅的小街,并铺砌了整齐划一的石板。经过雨水的冲刷,石板一尘不染,家家门前的走道也扫得干干净净,门枋上还贴了不同内容的大红对联。小草坝的镇长邹胜丽告诉我:“易地扶贫搬迁,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我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实施什么的原则,综合考虑三道村的区位特点,突出小草坝镇旅游开发的优势,将安置点定位为乡村旅游和特色产品供给基地来打造。不仅栽了桂花作为巡道树,同时搞了美化、亮化工程,现在让人看,便赏心悦目。今年初,还在酝酿易地扶贫搬迁时,我们就下功夫抓了移风易俗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教育、培养群众树新风讲文明、讲道德、讲诚信、爱卫生,并持之以恒,形成习惯,现在能有如此的效果,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流了多少汗水……”我进了五六家有主人在的农户,客厅里全是新买的八座沙发,上面铺有绒毯,前面放有既可当饭桌,又可取暖的电烤炉,上面罩着既美观又能保温的布罩。我不管去到哪家,他们都把我拉了坐在沙发上,又很快将桌罩拉来盖在我的膝盖上,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就像在自己的家里。石永兵、吴道根、彭申富,都是从头道、二道搬下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他们家里,我才明白为什么叫三道村。从庙坪,沿崎岖的山路,上到峰顶,10多公里,不知得翻多少座山峰,来来往往的村就在有明显标志的峰峦处,叫它头道、二道和三道,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便得到19个村民小组1095户4029人的认可。和他们三人交谈,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原来住在山上的烂房子里,一年四季,有七八个月,都在雾茫茫、冷风刺骨中熬过来的,哪里是人过的日子啊。说话间,便把他们原来居住房子的照片拿出来让我看,都是低矮破烂的土坯房,惨不忍睹,让人潸然泪下。现在我们能搬到这样好的房子来住,得感谢党,感谢习总书记和县委、县政府啊。我便问他们,现在的房子花了多少钱?得到的回答是:庙坪安置点,从规划到招标,都是村民说了算,最后结算的钱是1548万元,国家补助6万,贷款6万,20年还清,我们拿出38000块钱,就搬进了这么好的房子。镇上还安排我们40多个特别困难的村民到工地上干活儿,几个月下来,领得七八千块的工钱,剩下的钱,就轻轻松松地交掉了,真是高兴啊,睡到半夜都笑醒了……
那天,我又去了徐正高、蒋春廷家,他俩都是从头道搬迁下来的。蒋春廷大门上的对联写道:“竹影上窗眼界新,兰香人室心境爽”我便问他:这副对联是谁写的?他告诉我说:是来庙坪扶贫的工作队员写的,听说他是林业局的干部,这80多家的对联都是他写的。我想见见这位对联撰得好、字也写得漂亮的工作队员,镇长邹胜丽告诉我说,他今天有事回角奎了,我便有几分遗憾在和蒋春廷的交谈中,我说:“你们的房子真是修得很漂亮,街道比角奎还清爽、整洁,你们以后的好日子用什么产业支撑啊?”他轻松地笑了,说道:“这事,不用你操心了,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庙坪的80多家,已种了林下天麻250亩,竹子450亩,保障每户不少于3亩天麻,5亩竹子,种得最多的超过8亩天麻。”我又问他道:“一亩天麻和竹子,一年能有多少收入?”他说:“每亩天麻的成本大约7000元,用来买菌种和菌材,一年后挖出来的天麻可以卖12000元到14000元。竹子去年才种的,今年每亩采竹笋100斤,价钱也低,平均25元一斤,到了丰产期,每亩可采竹笋200多斤,年收入一般的人家都有两三万,多的就能达到七八万块钱。”我频频点头,颇为感慨,蒋春廷又告诉我说道:“我们庙坪的农民,自己家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几乎没有人到外面务工只要人勤快点,满山都是宝。其实小草坝的天麻,个头大、品质好的都出在我们三道村,产量也很高。”我说:“天麻、竹笋的产量高了,能不能卖出去啊?”蒋春廷笑了,说道:“只要有,就不愁卖,其实天麻都还在林子里,就有人问上门来了,我敢夸嘴说我们三道村庙坪的天麻和笋子,都是别人上门来收购的,我们只需种下去,管理好,保证产量高、品质好就行。”最后他还告诉我:“菌种和菌材都是四川人送上门来的,我们栽下的菌材,树还小,舍不得砍。”
离开徐正高和蒋春廷家,走在新修的街道上,我又遇到两个抽着旱烟、背着双手、迈着方步、悠闲散步的老人,便和他们闲聊起来。两个老人都十分健谈,说到高兴处,眼睛都笑得眯成条缝,连连说:“有生之年住上这样好的房子,过上衣食无愁的好日子,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俩70多岁了,还赶上这样好的世道,真是福气啊!”
离开庙坪安置点时,镇长邹胜丽有意带我乘车直穿街道,从新修的学校门口驰过。因上课不便进去参观,就只站在外面看看,除了窗明几净的教室、高大气派的校门外,还有学生食堂、图书和教师以及寄宿制学生的宿舍。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根本不会相信那样偏僻、贫困的山村,竟有这么好的学校。之所以有庙坪这样漂亮的安置点,让祖祖辈辈蜗居在破败速风挡雨的土坯房里,苦苦煎熬的山民搬下山来,住进修在一觉醒来就听得到山上百鸟啾鸣,就感悟得到有如数曼舞般旋律溪流旁的新居,除了國家的强大、党中央始终以人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外,还跟彝良县委、县政府和小草坝镇努力拼搏,认真、细致、踏踏实实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从今年初开始县长陈祥彬就带领有关人员来到三道村,走访调查,先后进了100多户贫困农家,促膝谈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同时,镇上的党政领导和村支书李其富、副支书余浪,又不知召开了多少次群众评议会,反复张榜公布,又反复听取了不同意见,直到大多数村民拍手称快,镇上审核,最终经县上最后批准,才从11个村民小组中选拔出84户267人为最后的搬迁对象。这84户中,就有建档立卡的66户201人,他们住在三道村的高山峻岭之中,一年中常有两百多天处在大雾弥漫、细雨飘飞、寒风呼啸、冰凌封山的恶劣环境中。不仅受到交通严重制约,而且还受到滑坡、泥石流的威胁,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其余的农户心服口服,都觉得把硬骨头啃掉了,他们目前存在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之所以分批分期,党中央、国务院就是为了让他们在最近两三年中,彻底脱贫,进入小康。
三道村的实践证明了:只要上下左右、干部群众的心想在一起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做不好的事情。未来3年,小草坝的前景可观,整个彝良县的前景更加可观!
从小草坝镇转回县城时,我又去了龙安的木椿沟苗塞,它有57户村民,其中苗族就有37户132人。2012年,由群众出让土地,政府整合那时的各项惠农资金,又由政府贴息,村民贷款5万,国家补助38000元,新修了一座集美丽乡村建设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景点,于2014年完全竣工并投入使用。木椿沟苗寨的面前,是一条称为河湾的山涧,它清澈透明的水流长年不断,河里怪石嶙峋,姿态各异,横卧直立,证明了那片土地的变迁,经历过大起大落的生死涅藥。还没有过河,就看见寨子前那巍巍然矗立的标志性塔楼建筑,全和贵州苗寨或者两期土家塔楼建筑一脉相承。由此证明,木椿的苗族同胞,在远古时期,因战争从湖北、湖南迁徙到贵州,又从那里迁到彝良木椿后,方停下他们的脚步,定居在这里。它的整个建筑全用卵榫结构而成,体现中式建筑师的聪明和智慧,让人赞叹不已。拾级而上,便到了寨子的中心广场,四周都是川南民居特色和苗族建筑风格相融的民居,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和谐而温馨。房子和房子之间不是硬化的乡间小道相通,就是用石砌阶梯相连,房前屋后,花木扶疏,有橘树、李子、桃树和枇杷,以及树下碧绿欲滴的各种时鲜蔬菜。寨子的背后,是一座不高却树木葱茏的山峦,它修砌有宽畅、弯弯曲曲的石梯,可直达山顶。顶上,古时铜鼓型的基座上,矗立着一把巨大的芦笙,它也许是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但是它象征着苗家儿女能歌善舞,在他们血管里奔涌流漪的鲜血,能奏出悲壮、美妙,史诗一般的旋律,因为他们是战神蚩尤的子孙。若每个到木椿沟苗寨观光旅游的客人,都能拾级而上,选胜登临,极目远眺,便有群山飞涌、沟壑蛇舞的感觉,若能隐隐约约看到角奎县城那幢幢崛起的高楼大厦,特别是万家灯火的晚上,便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那该是多么地美妙啊!
刚刚开放时,木椿沟苗寨的游客常常是络绎不绝,趋之若鹜,山上山下,人头攒动,摩肩擦背。现在随着旅游景点增多,这里只有逢年过节和双休日才有客人光临,他們到那里主要是享受苗族特有的文化。所以,不少的苗家儿女以糍粑、凉粉等特有小吃迎接游客,有的就出售自己制作的各种乐器、苗族的花衣服和蜡染的饰品。有的游客还专门租用花衣服穿着照相,10元一次,每天均有三五百元、一两千不等的收入,若是春节长假,收人多的超过5000元,一般也有两三千。村主任告诉我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若是春和景明的时候来,这里漫山遍野的桃花都争相怒放了,你一定会住下来,欣赏一两天,否则会感到遗憾……我说,明年桃花盛开时,我还真的想来,欣赏苗家儿女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我又在村子里游走了很长时间,并且去了农户家,和他们相谈得很投机,很尽兴。每个人都是漾着幸福、欢乐的笑靥……
冬天的天气黑得早,离开时,已是灯火齐明,璀璨耀人的晚上。
彝良是出将军和英雄的地方,在这片滚烫的热土上,他们还能创造的奇迹,就是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攻坚克难,用最后三四年的时间,彻底摆脱贫困,使全县人民过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