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光明,张晓军,彭 璐,张 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量减少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且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故多发生于老年人[1-2]。由于骨组织的微细结构改变、骨量降低,可使骨质脆性增加,进而增加骨折发生的危险性[3]。脊柱是机体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骨髓的重要载重结构,骨质疏松时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病理性压缩骨折,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对患者生命健康可能造成严重威胁[4-5]。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发病较多,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开放手术及保守治疗,由于老年人机体各方面功能的减退,大多耐受不了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6],而保守治疗主要以卧床休息、应用镇痛药、护带固定腰部及给予维生素D、钙剂和激素替代治疗为主,疗效一般,且具有一定不良反应[7]。骨质疏松症属于传统医学中的“骨枯”“骨痹”“骨痿”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为肾精不足,骨失滋养所导致[8],故从肾论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9]。本研究探讨温阳补肾法辅助治疗对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旨在为中医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提供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1.1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0];②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骨质疏松症肾阳亏虚型诊断标准[11];③均经X线、CT等证实脊椎体间存在20.0%~66.67%的压缩,且有一个或多个椎体呈楔形改变;④所有患者的骨密度测定T值均≤-2.5 SD。排除标准:①伴有脊髓或脊髓神经根及椎体后壁受损者;②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伴有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者;④其他原因引起的脊椎骨折者;⑤伴有恶性肿瘤、神经及精神疾病者;⑥近3个月应用过雌激素、降钙素等药物治疗者。
1.2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12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男39例,女24例,年龄61~79(64.22±5.14)岁;骨质疏松分级根据Genant的半定量椎体骨折分析法:Ⅰ级(椎体高度压缩或面积减少10%~20%)27例,Ⅱ级(椎体高度压缩或面积减少21%~40%)23例,Ⅲ级(椎体高度压缩或面积减少≥40%)13例;骨折类型:单椎体压缩骨折21例,双椎体压缩骨折26例,≥3个椎体16例。对照组男40例,女23例,年龄60~78(63.25±5.12)岁;骨质疏松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15例,骨折类型:单椎体压缩骨折20例,双椎体压缩骨折25例,≥3个椎体18例。2组性别、年龄、骨质疏松分级和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生素D、钙剂、康复训练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温阳补肾法治疗,药方组成为:骨碎补12 g,补骨脂15 g,白芍12 g,当归10 g,细辛5 g,菟丝子15 g,玄参10 g,黄芪15 g,淫羊藿12 g,甘草9 g,加500 ml水,开锅后煎30 min,留取200 ml药汁,分早晚服用。2组均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
1.4观察指标
1.4.1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临床效果,测量治疗前后脊柱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即脊柱弯曲最顶端两个椎体下缘缩成的夹角),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2疼痛评估: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2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为无感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0~3分为轻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剧烈疼痛。
1.4.3功能评估: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2组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共包括10个方面,每个方面计0~5分,0分为正常,5分为功能最差,总分为50分。评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共包括15个方面,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5骨代谢指标: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清晨于肘静脉抽取5 ml静脉血,在2500 r/min离心15 min,放入冷藏室待测。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欧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规范进行。骨密度检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
1.5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骨科常见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12]。显效:腰部无感疼痛,X线检查显示压缩椎体形态、高度恢复正常,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腰部疼痛较前明显改善,X线检查显示压缩椎体形态、高度较前明显改善,可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无效:腰部疼痛无改善或较前加重,X线检查显示压缩椎体形态、高度无改善或较前更加畸变,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P=0.032)。见表1。
表1 2组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温阳补肾法治疗;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治疗前后VAS、O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VAS、O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前后疼痛、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分)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温阳补肾法治疗;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3治疗前后脊柱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 2组治疗前脊柱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脊柱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上升,Cobb角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前后脊柱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温阳补肾法治疗;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4治疗前后BGP、BALP、BMD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BGP、BALP、BM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GP、BALP、BM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4。
表4 2组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前后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水平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温阳补肾法治疗;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6.35%),其中恶心2例,呕吐和头晕各1例;对照组发生3例(4.76%),其中恶心、呕吐、头晕各1例。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1,P=0.697)。2组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均未见异常,经对症治疗或一段时间内可自行缓解。
骨质疏松症在临床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及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展,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致病机制是由于骨代谢过程中的骨吸收速度较骨形成速度快,进而引起骨密度降低的骨病[13]。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特点为骨结构受损和骨皮质中的钙持续性流失。其在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驼背、骨折等[14]。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脊椎椎体是身体的重要支柱负重部位,负荷量较大,本身易引起压缩变形,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受到外力冲击就可增加脊柱骨折的危险性[15-16]。若不及时干预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长期影响患者腰背部功能,导致腰背部剧烈疼痛,引起日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7-18],甚者可对患者的神经根和脊髓造成压迫,引起下肢感觉及活动功能障碍,进而可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9]。目前,对于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常采用保守治疗,可能和老年患者机体各方面功能减退耐受不了手术相关,另一方面,脊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特殊,行外科手术治疗可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危险性[20-21]。而保守治疗主要以卧床休息、应用镇痛药、护带固定腰部及给予维生素D、钙剂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为主,疗效公认,但是长期西医治疗可增加药物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2-23]。
近些年,传统医学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为临床多种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24]。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肾主骨”,肾虚是引起此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肾气亏损,肾精不足,不能滋骨生髓,骨骼失养而发生此病[25-26]。老年人由于机体各方面功能减退,肾气衰弱,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易导致骨髓亏损,骨密度降低,从而可发生骨质疏松[27-28]。故从肾论治是治疗该病的根点,温阳补肾是其治疗原则[29]。温阳补肾方是温阳补肾代表药方,主要由骨碎补、补骨脂、白芍、当归、细辛、菟丝子、玄参、黄芪、淫羊藿、甘草等中药组成,方中骨碎补、补骨脂可起到止痛续伤、强骨补髓、益肾固阳的作用[30];菟丝子可起到滋养肝肾的作用;细辛、淫羊藿可起到补肾温阳的作用;当归、黄芪可起到益气固阳的作用[31];玄参可佐制药性,甘草可调和诸药。众药一起配伍具有温阳补肾、益气固阳、滋骨生髓的功效[3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温阳补肾法辅助治疗可提高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后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温阳补肾法辅助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观察组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提示温阳补肾法辅助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有效改善其压缩椎体的高度、形态,减小Cobb角,促进骨折的愈合。BGP、BALP由成骨细胞所生成,有促进骨吸收的作用,是反映骨形成、骨细胞功能的常用生化指标[33]。
骨密度是评估骨质量的灵敏性指标,常用来反映骨质疏松程度,也可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其水平越低表明骨质疏松病情越严重,骨折发生的危险性也越大[34-3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BGP、BALP、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温阳补肾法辅助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骨密度水平,改善骨质疏松程度,促进骨折愈合,且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温阳补肾法辅助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温阳补肾法通过骨碎补、补骨脂、白芍、当归、细辛、菟丝子、玄参、黄芪、淫羊藿、甘草等中药联合配伍辅助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可提高其治疗疗效,且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压缩椎体的高度和形态,促进BGP、BALP水平增加,提高骨密度水平,有利于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