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2018-07-30 11:33王丛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天赋尝试心理学

王丛

把桑代克(1874—1949)放在中外教育名家的序列里似乎有点勉强,因为他主要是一个心理学家。在心理学领域,他声名赫赫,取得了诸多开拓性的成就:他是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1898年发表了《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后称《动物的智慧》);他也是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1903年即出版了有关专著《教育心理学》;他还是最早研究学习规律的科学家,构建了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1929年出版了《成人的学习》,1931年出版了《人类的学习》,1932出版了《学习的基础》。1912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又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其实,桑代克研究心理学是半路出家。据他自己说,他在上大学三年级以前都没“听说过或见过心理学这个词”,是因为选必修课的需要而在读了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之后,才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终至一发而不可收,把一生都投入到了对心理学的研究上。

1898年,哥伦比亚大学聘请他为大学评议员,第二年,他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一位心理学讲师,1903年被提升为教授。此后,除了用一年的时间去俄亥俄州克里夫兰西部保留地大学做教员之外,他一生都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度过的,除了研究,就是教学。虽然史上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揆情度理,他必定是教、研结合——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中结合了自己教学的体会——教、研相长,教学上也一定是成就斐然。

桑代克与其他西方教育家的最大不同是:他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建立在严格实验的基础上,而他实验的对象是动物,他是把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的成果迁移到人类的教育教学领域的。这使得他的理论具备了两重性:一方面是极为严谨,另一方面却也有着明显的局限。

桑代克最著名的实验是“迷笼”(也被称作桑代克箱、八嘎箱)。实验内容为:将一只饥饿的猫关进迷笼里,迷笼可用抓绳、按钮等三种不同的方法打开,而迷笼的外面放置了食物。实验的过程就是反复把猫关进迷笼,观察猫打开迷笼的时间。实验的目的,就是揭示猫打开迷笼的时间与反复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的结果发现,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盲目地东抓西撞,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偶然地打开笼门。随着重复的次数增多,猫打开笼门的盲目性的錯误动作逐步减少,猫逃脱迷笼的潜伏期亦即打开笼门所需的时间也愈来愈短。于是,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了猫打开笼门的时间与实验次数的关系。(见图1、图2)

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他的一系列教学、学习理论,我们择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关于“尝试”的理论

桑代克认为,迷笼实验中的猫,就是在学习——学习如何打开迷笼。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即,猫要尝试各种打开迷笼的方法,在发现并排除了若干错误的方法后,才找到正确的。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应该说,“试误说”虽产生于动物的实验,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学习的一般规律。人类的认识亦即学习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即通过实践认识规律,概括出知识来,再进一步运用知识指导实践。在最初的“实践”环节中,人类一定会经历很多错误。也就是说,在学校产生之前,或是在学校之外,人类在未知世界、未知事物面前,或许就等于是迷笼里的那只猫,要通过反复不断的实践亦即尝试,来认识这个世界、这个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尝试,就是学习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医生的鼻祖神农氏,为了了解草药的药性而尝百草,就是尝试的典型例子。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是有弊端的,最大的弊端是效率低,耗时长,因为尝试,即等于是在黑暗中摸索。

语言、文字产生后,有了学校教育,人类的学习就发生了一次革命。人类在实践亦即尝试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借助于语言文字的物质外壳,在个体之间通过教育和学习进行相互传递。这样,在学校教育中,人的认识过程在走向上,就走上了与一般的认识过程相反的路,不再是实践—认识—再实践,而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即先要学习知识,然后运用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再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入地掌握知识。这就最大限度地缩减了人类掌握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促进了人类认识能力,特别是对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也同样有弊端,那就是,容易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直接经验的学习。不幸的是,在我国,在应试教育的推动下,这个弊端愈演愈烈。于是,有识之士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理念的发展,催生了新课改。可以说,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是新课改的主旨。

从过程上看,学生自主学习又回到了人类学习的一般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第一个实践的环节就是尝试,尝试就是自主学习。所以,自主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就有了相通之处,而桑代克的“尝试”对自主学习也就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倡导自主学习的先驱,小学数学教育家邱学华就开始了“尝试教学法”的实验。何谓“尝试教学法”?邱老师在《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中说:“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做,能够促进教师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在课堂上订正错误,随时消除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就能保证提高教学质量。”这里,“尝试”“错误”的字样都有了。我们不知道邱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是不是受了桑代克的“尝试”的影响,即使不是,二者的本质也是相通的。其他的自主学习模式,也大致如此。

当然,我们现在的自主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桑代克自己就认为,动物没有思维,不会通过观察、推理学会逃出迷笼迷宫,它们是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慢慢消除那些无用的行为,记住那些有助于逃脱的行为,从而在这些有用的行为和行为的目标之间建立联系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动物的尝试是自发的、盲目的;而人是有思维的,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是要借助观察推理的,这就有了自主性、目的性。并且,动物的尝试完全是个体自己的行为,而学生是有老师帮助的,这一点下面还要涉及到。

二、关于“联结”

桑代克指出:学习即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引起谁的反应呢?学习者的。

以迷笼中的猫为例,迷笼就是情境,打开迷笼的方法(包括错误的),就是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再把那只猫放进迷笼,亦即置于同一情境中,那只猫就会马上打开笼门,这就是引起某种(其实就是正确的)反应;而原先那些错误的方法,即其他反应,就被排除了,即不能或不再被唤起了,这就叫形成了联结。

再以学生的学习为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情境,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错误的)就是反应。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他们能够很快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形成了联结。

换个说法,所谓联结,其实也就是联系,是学习者与所学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建立的正确联系。这种正确的联系即:给了学习者要解决的问题(情境),他能够很快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反应)。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学习者与所学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桑代克自己也说,哪一种行为会被记住,会与刺激建立起联系,取决于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

教师的职能是什么?就是帮助学生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也就是要帮助学生与所學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这种帮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给学生,使学生形成联结,从教学方式上看就是以教为主,从学习方式上看就是接受性学习;一种是教师只是提供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学生自己通过尝试得到,从而形成联结。从教学方式上看就是以学为主,从学习方式上看,就是主动性学习或发现性学习。

一般来说,联结应该是正确的,但是,有时候,联结也可能是错误的。如语文学科,学生把字读错写错,就是错误的联结。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联结,也是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

联结要通过试误形成,但能否顺利地形成,还要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遗传因素,亦即天赋。

桑代克特别强调动物和人类的先天本性,认为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人的发展。他主张:人是境遇所造化,但其最后的模型一半为本性、种族、血统以及受生时的情景所规定。这主张今天看来不一定正确,容易让人联想到血统论和种族歧视,但如果把“本性、种族、血统以及受生时的情景”改称为遗传因素或天赋,可能就容易被人接受了。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刺激,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如,法拉第在药店当学徒的经历使他成为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达尔文在海上考察一星期,使他成为发明进化论的科学家,这两个人很快就与要认识的事物之间形成了联结。但是,如果把所有的青年人都送到药店做学徒,或者都派遣到海上去作科学考察,却不可能都成为法拉第和达尔文,甚至连成为普通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都做不到,亦即,他们与所要认识的事物之间就形不成联结。而这,在桑代克看来,是遗传因素(天赋)的作用。类推之,同一个教师,同样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有好中差的区别,原因似乎也与遗传因素(天赋)有关。

我们对“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津津乐道,深信不疑,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材”之间的不同,也有着遗传因素(天赋)在起作用。但是,我们现在不提遗传因素(天赋)的作用,总是强调勤能补拙,“我能行”,这似乎也是值得讨论的。会不会有学生承受了过重的压力并因此而痛苦?那些尖锐的,甚至是走向了极端的师生矛盾,家长和子女的矛盾,是不是和忽略了遗传因素(天赋)有关?

其次,是学生准备不足,这一点下面说。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天赋尝试心理学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尝试
用努力换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