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武 王锡川
摘 要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临夏州花椒黑胫病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对花椒黑胫病作出危险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椒黑胫病在临夏州是高度为害的林业病害,应加强风险性管理力度。
关键词 花椒黑胫病;危险性分析;临夏州
中图分类号:S435.7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03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落叶小乔木或灌木。花椒黑胫病(Phytophthora spp.)又名基腐病,是由柑橘褐腐疫霉[1-2](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复合浸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也是临夏花椒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临夏花椒黑胫病的防治多采用刮伤涂药、杀菌消毒、焚烧病死株、土壤消毒[2]等方法,这只能从表面上起到短期防治,黑胫病复发无法得到有效遏制。为了有效控制该病扩散和为害,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3],对花椒黑胫病为害的风险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1 危险性定性分析
1.1 有害生物国内外分布范围(P1)
甘肃花椒主要分布在陇南、陇东和中部地区。临夏州花椒栽植区域涉及全州8县(市),刘家峡库区沿岸、积石山、永靖、东乡四县为集中栽植区。全州花椒种植面积已达4.46万hm2,年产花椒2 812 t,产值达4 460.6万元,种植区花椒人均纯收入在1 500元以上。
1.2 潜在的危险性(P2)
临夏花椒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黑胫病。通过对临夏县莲花乡、刘家峡库区沿岸等县市花椒黑胫病发病率、感病指数及其环境因子分析及样地中花椒黑胫病发生级数与栽植位置間关系的分析,初步得出[1]:引起黑胫病感病指数上升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栽植密度、间作类型和水分供给条件。栽植位置对黑胫病发病程度有很大影响,地中心栽植较地边栽植感病指数上升较大。
1.3 花椒的药用、经济和生态效益(P3)
花椒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同时,花椒对大肠杆菌等肠内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花椒主根较浅,侧根发达,一般分布在50 cm土层内,形成比较复杂的根系网,利于固持土壤。毕君等[4]研究,花椒地埂林固埂保土作用显著,平均侵蚀土体减少83.81%,地埂毁坏度减少84.67%,土壤腐殖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高于无林地埂土壤。
1.4 定植与扩散的可能性(P4)
黑胫病多发生于花椒树根茎部。发病后,患处凹陷,表皮由褐变黑,继而开裂并有黑褐色胶汁溢出。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上中旬气温增高是发病高峰期,7月下旬后病株增长减慢,8月中下旬后病株不再增长。病斑扩展速度,随季节变动为l~8.2 cm/旬[2],植株感病整株死亡间期30~60 d。15~25 ℃气温下,气温越高,病斑扩展速度越快。
1.5 危险性管理的难度(P5)
花椒黑胫病的病原疫霉菌的寄主范围很广,一般侵染后表现根腐、颈腐、基腐、果腐、枝干溃疡和叶枯等症状,白色棉絮状物或霜状霉层覆盖在发病部位表面,腐皮镰刀菌可以通过昆虫和雨水侵染多种植物,而且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
2 危险性定量评估
2.1 评判指标及赋分
根据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指标体系[5],花椒黑胫病危险性评判指标及评价值见表1。
2.2 危险性分析计算及综合评价
根据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按下列公式计算一级指标评价Pn及综合评价值R,将R值分为4级,其中R值3.0~2.5为特别危险,2.4~2.0为高度危险,1.9~1.5为中度危险,1.4~1.0为低度危险。
P1=2
P2=0.7×P21+0.05×P22+0.05×P23+0.2×P24=0.7×3+0.05×3+0.05×3+0.2×1=2.6
P3=Max(P31,P32,P33)=Max(3,3,3)=3
P5=(P51+P52+P53)/3=(1+1+3)/3≈1.7
通过对有害生物花椒黑胫病的综合风险性评价表明,黑胫病具有很强的侵染力,是影响临夏花椒的重要病害。根据有害生物危险程度的分级标准,花椒黑胫病的R值为2.22,在临夏州属于高度危险的病害。
2.3 危险性管理
通过对花椒黑胫病危险性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表明花椒黑胫病是临夏州重要的林木病害,具有高度危险性,应加强其危险性管理。为了防治树体上越冬的虫卵和害虫以及病菌,在每年春季开花之前,在树体上均匀喷施石硫合剂。中耕除草作业时要避免机械损伤,防止病菌侵入。严格控制灌溉次数,每年春夏季限制灌溉1~2次。秋季花椒落叶后,把根部1米范围内的表层土移除至见根为宜。然后将掺入少量石灰粉的有机肥铺在上面(厚度3 cm),浇上水,最后在上面覆盖一层新土,使树体增强抗菌能力。当花椒发生黑胫病时应立即刮除发病部位树皮并且在伤口部位涂抹80倍腐必清。
在花椒定植前,用70%代森锰锌20倍液浸泡根茎,在3月底和6月初用70%代森锰锌300倍液对花椒灌根一次后并且培土,对控制病害发生有良好效果;采用高抗黑胫病的八月椒为砧木,在离地面30 cm处用带木质芽嫁接大红袍等优质品种,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雷家瑶,车兴璧,李锋.甘肃省花椒黑胫病的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1990,16(3):8-10.
[2] 王世吉.花椒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J].中国农村科技,1995,19(5):20-21.
[3] 付作霖.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云杉落针病危险性分析评估[J].甘肃林业科技,2006,31(2):22-28.
[4] 毕君,赵京献,王春荣,等.国内外花椒研究概况[J].经济林研究,2002,18(1):46-48.
[5] 蒋青,梁忆冰,王乃杨,等.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J].植物检疫,1994,5(6):331-334.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