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东盟产能合作研究

2018-07-30 07:28严佳佳曾金明
关键词:东盟国家一带一路

严佳佳 曾金明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6)

一、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面临着多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成为了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仅仅靠国内需求无法消耗多年累积的过剩产能,因此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迫在眉睫。东盟作为亚洲主要经济体集中地,经济发展却受制于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各国纷纷制定了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的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既能够有效化解我国过剩产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又能够降低东盟基建成本、满足迫切的基建需求,使得双方共同受益。吴崇伯认为东南亚国家是“一带一路”合作重心,铁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是双方产能合作较为集中的领域,传统制造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入,跨境电商与信息技术成为新增长点,产业园区将产生集群效应而成为投资新高地。但是,我国与东盟的产能合作将面临较大的风险与挑战,企业“走出去”需要特别注意风险防范。[1]陈慧指出能源资源产业、基础设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精加工与研发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与东盟各国未来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我国应完善产能合作政策支持体系、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扩大“轻资产”合作范围、科学规划产能合作领域、建立产能合作评估监测体系以推进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2]赵静认为作为海上咽喉要道,我国应将东盟各国作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优质富余过剩产能的优先领域,且我国向东盟转移过剩产能已经具备政策扶持、战略引领、需求推动等优势基础。今后应加强双方国家层面的合作,注重国际产能合作专项规划的制定;积极推动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并促进双方开展过剩行业领域的贸易与投资;推进境外经贸园区及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带动产能转移。[3]

综上,已有文献涉及我国与东盟国家进行产能合作的讨论较为笼统,对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领域以及合作的具体方法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首先采用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别对我国与东盟国家间商品贸易结构的匹配程度和商品贸易竞争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凸出的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深入分析东盟国家相关行业产能不足的现状,发现我国与东盟国家有较大产能合作潜力,最后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时应优势互补,注重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产业园区和自贸区对双方产能合作的推动作用以及做好应对投资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二、我国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衡量贸易互补性、竞争性的指标体系有很多种。本文首先选用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对我国与东盟国家间商品贸易结构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来分析我国与东盟各国间的商品贸易竞争情况。本文各行业数据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以及中国海关整理得出,所选数据为我国与东盟各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煤炭、铁路和光伏七大行业的贸易产品。

(一)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生产技术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一国可贸易部门的比较优势。本文采用于津平基于Balass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4][5]对我国与东盟各国间贸易结构的匹配程度予以分析,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

(2)

(2)式中,

(3)

(4)

表1 2016年中国出口与东盟各国进口贸易互补性指数

如表1所示,2016年我国钢铁、水泥等七类行业的出口与东盟各国进口指数几乎均超过1,表明我国上述行业的出口与东盟大部分国家同类行业的进口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相比而言,2016年我国出口与老挝和文莱进口指数要明显低于其他东盟国家,说明我国出口与老挝和文莱进口的互补性总体要低于东盟的其他成员国。就具体行业而言,我国出口与东盟国家进口互补性相对较强的有钢铁、电解铝、玻璃和光伏。综上,除老挝和文莱外,2016年我国上述七大行业的出口与东盟大部分国家同类行业的进口互补性较强。

(2)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Finger和Kreinin提出“出口相似度指数”[6],主要用于衡量两国对共同目标市场出口商品结构的相似程度。为消除经济规模差异对两国出口相似度指数测度影响,本文采用Glick和Rose提出的修正出口相似度指数[7]来测度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5)

表2 中国与东盟国家出口相似度指数

注:NA表示数据无法获得,由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部分数据缺失,因此我国与上述国家部分年份的出口相似度指数无法计算。

从表2可知,2012年-2016年,我国与印尼、菲律宾和柬埔寨三国出口相似度指数均小于50,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和越南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基本保持在50-80区间,表明我国与印尼、菲律宾和柬埔寨在世界市场的竞争程度长期低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除越南外,2012年至2016年间,我国与东盟其他成员国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呈缓慢下降趋势,表明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结构逐渐趋于差异化,即双方竞争区域缓和。

综上,通过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两个实证测度指标,从贸易互补性、竞争性两个方面对我国与东盟各国商品贸易关系进行系统的测度和分析,发现我国与东盟国家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煤炭、铁路和光伏七大行业存在贸易互补性,且双方在世界市场的出口相似度指数明显偏低,表明我国与东盟出口竞争性较低,双方产能合作空间较大。

三、我国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潜力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2008年我国推出了四万亿政策以拉动内需,过高的投资冲动助推了投资重复和产能扩张,最终由于投资体制不完善、监督检查不到位、退出渠道不顺畅等因素使得多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其中,凸出的产能过剩行业为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煤炭、铁路、光伏等。“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各国基础设施产业快速发展,对上述产业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理应成为我国与东盟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钢铁

钢铁产业是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原材料的保障。近年来,东盟国家钢铁需求持续增长,而国内落后的钢铁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见表3。

表3 2010-2016年东盟主要国家钢铁需求缺口 单位:千吨

数据来源于Steel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7。

印度尼西亚目前有300多家钢铁企业,但是大部分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喀位喀托是印尼最大的钢铁企业,但生产设备多为上世纪70-80年代的设备,落后的设备限制了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该国政府努力发展国内钢铁产业,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仍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建设新钢厂,2012年钢铁需求缺口竟高达1275万吨。因此我国应积极推动与印尼钢铁产能的合作,将自身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引进印尼钢铁市场,通过投资和技术合作等方式在印尼建设钢铁生产基地,助推其钢铁产业的发展。2017年我国青山集团和德龙集团与印尼签署合作协议,投资9.8亿美元建设钢厂,年产能350万吨。由于钢铁原料匮乏且生产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很低,马来西亚钢铁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钢铁需求。虽然马来西亚国内最大钢铁生产企业金狮集团已经入围全球前80强的钢铁企业,但其钢铁需求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至2016年该国钢需求缺口已达9161千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可在马来西亚现地设厂或者与马来西亚企业合资经营。2016年8月,文安钢铁和中冶集团在马来西亚共同投资建设600万吨综合性钢铁项目。由于没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泰国国内产能增长受限,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需求主要依靠大量钢铁产品的进口,2010-2016年钢铁需求缺口均在1200万吨以上,特别在2016年钢铁需求缺口高达1852万吨。我国可凭借钢铁生产的经验优势,在泰国投资建厂,建立具备高产能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为泰国提供高质保量的钢铁产品。2015年河北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泰国热轧带钢项目建成投产,年产量达60万吨。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展开,越南钢铁需求量迅速增加,严重依赖进口。2017年6月,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的越南河静钢铁项目成功投产,越南河静钢铁厂是迄今为止越南最大的投资项目、东南亚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年产量达700万吨。

(二)水泥

“一带一路”倡议下,随着电站、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东盟国家对水泥的需求有着极大的潜力。然而,部分东盟国家产能发展不充分,水泥供应严重不足,见表4。

表4 2015年东盟相关国家水泥行业产能概况

数据来源:2015年全球水泥目录、全球水泥

印度尼西亚有15家水泥厂,每年水泥总产能为6305万吨,但近年来由于进口竞争加剧、降雨量大等原因导致水泥生产受影响。新加坡和文莱没有综合水泥厂,但水泥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原材料。马来西亚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发达,而东部地区普遍落后,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东部基础设施,水泥需求显著增加。Kampot水泥厂是柬埔寨唯一的水泥厂,年产量不足使得柬埔寨大部分的水泥需要进口。缅甸拥有13家水泥厂,年产量仅为309万吨,由于国内水泥市场供不应求且水泥产品质量差价格高,缅甸水泥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基础设施建设步调加快,我国水泥企业在东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合资、并购的方式介入,在这轮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2017年5月5日,中材节能与泰国SCG水泥集团签署长期供应及服务合同,合同规定,在未来三年内,中材节能将以代理和直接服务的方式向泰国SCG水泥集团旗下的3家水泥制造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改维修及备件供应等帮助。红狮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缅甸、印尼、老挝建设多个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在老挝政府的支持下,万象红狮项目将于2017年11月试生产。

(三)电解铝

机场、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使得东盟国家对铝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印度尼西亚仅一家电解铝厂,由印尼国家铝业公司经营,年产量25万吨,虽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却极度缺乏电解铝产能。越南铝土矿总资源量约80亿吨,居世界第三,但受制于技术水平,对铝矿的开采和深加工都依赖他国。泰国是用铝大国,近年来基础设施和工业的发展更是刺激了对铝产品的需求,却由于冶炼铝矿的设备落后导致供应量缩减,产能不足。然而,中国电解铝产能过剩现象严重,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淘汰电解铝落后产能,见表5。因此,我国可与东盟国家开展电解铝产能合作,直接在该地区进行投资,建设电解铝厂,带动当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2016年11月10日中铝国际承建的越南仁基铝厂成功生产出第一批产品。

表5 2010-2016年中国淘汰电解铝落后产能完成量 单位:千吨

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

(四)玻璃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东盟对玻璃产品的需求突飞猛进,我国与东盟玻璃行业的产能合作将有新突破。近年来,玻璃在东盟国家的需求呈稳定增长的趋势。新加坡城市较为拥挤,透明的玻璃能增加空间跨度感,新加坡建筑师对使用玻璃趋于狂热。越南市场对玻璃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由于国内玻璃生产线少且生产成本较高,国内市场玻璃供不应求。我国企业应积极开拓东盟玻璃市场,利用本国资金技术优势在东盟国家投资建厂,成立自己的生产线,为当地提供高质量的玻璃产品。2017年3月20日,中国六冶洛阳有限公司承建马来西亚旗滨集团玻璃有限公司一、二线工程项目,项目拥有两条日产700吨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

(五)煤炭

廉价能源是东盟各国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撑,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煤炭将成为东盟国家的首要选择。从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看,东盟10个成员国的增长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有余。2013年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东南亚能源展望》显示,东盟国家未来20年的能源消费量将翻番,煤炭有望取代天然气并将成为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根据2016年国际能源署发表的《煤炭市场中期报告2016》,到2035年东盟国家煤炭发电比例将从2011年的31%增至49%,煤炭需求将高速增长。例如,越南化工、水泥、冶金等高能耗产业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显著增加,而国内煤炭开采有限,严重依赖进口。煤炭已成为我国去产能的重点行业,我国应加快向东盟地区引进我国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以将国内过剩产品转移至东盟。

(六)铁路

东盟国家铁路设施供给不足,铁路轨道标准不统一、等级低,对铁路设施存在巨大需求。越南拥有6条铁路干线,410个机车头,其中多数为蒸汽机车头,落后的设备运营速度慢且经常晚点,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柬埔寨仅有南线和北线两条铁路干线,且由于年久失修运输能力低,在国内运输中几乎不发挥作用。老挝全国尚未形成铁路干线网络。缅甸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低,铁路设备老化,与东盟其他国家铁路网互不联通,国内国际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泰国铁路状况落后,而国内并不具备自主建设高速铁路的能力。我国企业可在东盟国家成立自己的铁路总公司,承担东盟铁路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等,充分利用我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2016年11月,中国交建与马来西亚铁路衔接有限公司签署了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商务合同,合同金额折合人民币约为728亿元。中泰铁路从中国云南出发,可联通老挝和泰国,再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该铁路工程的老挝段已开始动工,且2017年7月11日泰国政府批准该铁路一期工程预算高达52亿美元。

(七)光伏

为了改善当地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缺电少电状况,东盟急需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越南主要依靠水力和火力发电,然而煤炭资源日益枯竭、水电资源开发殆尽,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求却与日俱增。我国光伏企业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越南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充分利用越南优越的光照条件。目前,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中国企业已在越南投资建厂。印度尼西亚能源供不应求,致使对电力的需求迅速增长,政府试图通过光伏能源解决紧缺问题。我国可通过直接投资或者收购印尼光伏企业等方式与印尼开展光伏产能合作,解决印尼能源需求的燃眉之急。2016年9月中国凯盛国际工程集团和泰国的绿色地球能源公司合作建设缅甸首个光伏发电站,该发电站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将于2018年运行。2017年1月24日中国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和马来西亚塔道公司成功签订了马来西亚50MWp光伏项目EPCC合同,合同的签订拉开了我国与马来西亚在电力工程业务合作的序幕。2017年4月我国葛洲坝集团电力公司成功签约了马来西亚沙巴州光伏项目一期工程,该工程完工后将解决沙巴州地区20%用户的用电量。2017年6月,南网能源公司携手协鑫南方控股有限公司与菲律宾SUNLITEENERGYHELIO-SITE1公司签署GeneralTinio光伏电站项目EPC合同,取得“一带一路”业务开拓新成果。

四、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政策建议

我国与东盟各国间的产能合作应充分认清双方的产业特点及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长期可持续项目。我国与东盟开展产能合作时应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重点发展产业园区以及自贸区,同时做好规避风险的准备。

(一)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提高合作效率

东盟各成员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在探讨与东盟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时应将其不同的区位特点与国内行业实际相结合,在区位选择上有所区别和侧重。为明确各国的比较优势从而为我国企业与东盟各国的产能合作提供指导意见,本文根据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将针对东盟成员国的对外投资划分为自然资源寻求型、技术寻求型、劳动力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四类。

第一,资源区位优势的选择。东盟的资源分布情况如表6所示,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使其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水平不高。而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而言,解决自然资源相对稀缺问题对对外投资的驱动作用极其重要,丰裕的自然资源对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正效应。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资源禀赋需求不断上升,获得可持续利用的稀缺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资源区位优势明显的东盟各国,我国可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开采设备,双方合作在东道国投资建厂以获得双赢。第二,技术区位优势的选择。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高端技术已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投资战略。蒋冠宏等指出,东道国技术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正相关关系。[8]东盟各成员国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技术区位优势显著。新加坡是世界各国硬盘驱动的主要供应国,是全球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在全球科技领域处于核心地位,该国一贯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并且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为外国投资者制造了优越的投资环境。马来西亚是知名的技术聚集地,不仅凭借先进技术吸引了索尼、飞利浦等多家外商投资者,还鼓励以本国原材料为主的加工工业。因此,为了实现技术本地化以及从当地研发机构技术外溢中获益,技术寻求型企业可通过直接投资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兼并收购当地企业或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成立研究所以跟进和获取当地先进技术,实现企业科技水平升级。第三,劳动力区位优势的选择。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其中,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劳动力文化水平及素质相对较高,迫切希望通过开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获取溢出效应。我国劳动力成本伴随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加重了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压力,削弱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可向上述东盟国家优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缓解成本压力。第四,市场区位优势的选择。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王娟等和阎大颖均提出,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外国投资者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依赖于东道国市场规模。[9][10]新经济地理理论也证明市场潜能是吸引产业在地理上集聚的重要因素,市场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利于生产商更好地接近消费者,从而可以节省更多的运输成本,获取高额利润。近年来东盟各国经济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其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有着极大的市场开发空间。我国可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产能过剩的企业到市场规模较大的东盟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建厂,并将产品返销于当地市场。

表6 2016年东盟各国自然资源情况

续表6

国家面积(平方公里)人口数(万人)自然资源缅甸6765775,288.52特色矿产是宝石,还有石油、天然气、锡、铝、金、银等50多种其他矿产,由于探察技术低,资金匮乏,还有许多未探明矿产。森林资源丰富马来西亚3302523,170.00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铝土矿、锡矿等,石油产量居东盟第二,锡矿储量达25万吨,居世界第五。森林资源丰富印尼186036025,870.50石油、天然气、煤、铜、铁、锡、铝等矿场丰富且储量大,锡矿储量达80万吨,居全球第二、东盟第一,石油产量居东盟第一新加坡714560.73自然资源较为匮乏,但是作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能力位居东盟首位老挝236800675.84矿产储量大,现已发现的金属矿有铜、铁、锡、铅、锌、锰、金等。非金属矿有白玉、黄玉、黑玉、翡翠、蓝宝石、水晶等。矿产资源丰富且大部分只有少量开采,水利资源丰富柬埔寨1810351,576.24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银、铜、铅、锌、锡、钨等,还有许多矿产未探明。渔业资源丰富文莱576542.32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世界级天然气出口国,石油、天然气出口成为国内经济支柱。但是除了石油、天然气其他矿产开发程度较低。森林资源丰富

数据整理自2016年国别投资指南。

(二)共建产业园区,实现高端项目集聚

产业园区是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承接点,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关键途径。产业园区的建设应以特定国家为合作目标,根据该国产业特点及投资偏好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两国产业链合作和高端项目集聚,提高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水平。将国内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有助于国际产能合作的顺利实现,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方位合作的格局。

第一,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构建以投资促出口的新外贸格局。受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外贸长期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不利环境。东盟国家由于工业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对轻工业以及重工业基础产品的需求潜力极大,然而,由于边境贸易管理机制尚不成熟、地缘形式复杂、利益冲突多发,仅仅依靠货物出口等经常项目途径与东盟各国进行商品交易并不能长期破解我国面临的外贸困局。因此,我国可通过在东盟各国建设产业园区推动中国企业在当地批量建厂,消除运输、通关等环节的关税壁垒,优化贸易投资结构,促进与东盟各国多层面的互联互通,形成商品、资本和金融共荣的新贸易格局,以利于双方产能合作。第二,建设产业园区,打造我国过剩产能的转移承接基地。我国过剩产能主要集中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对东盟部分经济落后的国家而言这些行业可能仍处于成长期,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开发、技术仍不健全,因此在当地建设产业园区将帮助企业在产品、市场和服务等策略选择上拥有较大主动权,有利于我国产能过剩的企业迅速形成规模,抢占市场先机,形成先发优势。同时,由于产业园区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等特征,可形成显著的产业集群优势,不同类型和规模等级的关联企业以及相关组织机构交错纵横结合进而形成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新型空间经济组织类型,为我国企业批量“走出去”搭建平台。第三,合理布局产业园区,优先选择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园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配套有利于产生合力,加上东盟各国建筑、运输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合作具有极大潜力。产业园区的建设可依托经济走廊,根据其沿线国家的区位优势及建设重点在重要港口、城市、口岸等地区建立物流园区、科技园区等各色园区,发挥园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三)发展自贸区,助力产能合作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以自贸区战略促进我国与东盟各国的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合作提供了新契机,产能合作将成为推进双方互利共赢的新增长点,因此,近期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完善双边产能合作机制上。

首先,建立协调平衡机制,平衡自贸区各成员国的产业发展状况。在自贸区深度一体化的进程中,小国的产业发展往往会受到较高贸易自由度的不利影响,提高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往往成为其政策选择,直接阻碍了各国间的产能合作。在自贸区合作框架下需要建立合理的平衡机制,为自贸区内各国的产能合作提供机制保障,以增强他国的信心。其次,将自贸区布局与产业开放进行有机结合。东道国的高税负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负向作用,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存在明显的避税动机。由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是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的重要潜力对象,在双边的自贸区谈判中应争取让对方减让关税和降低贸易壁垒,重点创造有利于我国优势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贸易环境。对马来西亚等资源能源富集国,在自贸区谈判时应优先考虑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为我国在东盟建立可靠的资源能源供应基地。最后,开展多维产业合作,挖掘自贸区成员国产业合作空间。作为以投资主导型和贸易主导型产业合作为主的区域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应开展多维产业产能合作,充分发掘各成员国间的产业合作潜力。我国应扩大对自贸区各成员国的投资规模,并且加速推进国内的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优化对东盟各国产业投资结构。东盟各国应根据自身优势加强自贸区内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形成多层次多产业维度的合作链条,增强自贸区内各国间的产能合作。

(四)充分认识投资风险,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东盟各国投资日趋活跃,然而由于东盟各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加上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对东道国风险的敏感度不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使得我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受到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制度风险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风险与挑战。

政治风险指由于政局或者对外政治关系的变化,东道国政府采取的政治性措施使投资环境恶化,导致外国投资者的实际收入可能偏离预期。东盟国家政治发展隐患较多,多数国家面临严峻的政治分裂、突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严重的贪污腐败,政府违约现象严重,甚至个别国家存在无偿或者以很小代价占有外国企业财产的现象。例如,缅甸、菲律宾一直为武装冲突高发地,新加坡、老挝和越南党内竞争和分裂明显。为积极防范和应对上述政治风险,我国政府应加快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丰富和拓宽在东盟国家投资的风险险种覆盖范围,提高对海外投资企业的服务力度,承担维护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利益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成立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机构,构建政治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搜集并且发布东盟各国的政治状况和信息,完善东盟投资市场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我国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参考。海外投资企业也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投资项目和投资区域,尽可能采用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经营的方式对东盟各国进行投资,避免单独投标大型投资项目,减少投资项目的受关注度和政治风险,将资本广泛投资于东盟各国,尽量分散和降低其在东道国面临的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指东道国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变化导致外国投资者投资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一个风险集合,其核心包含外汇风险、税收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因素。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缅甸是汇率风险的高发地,而我国对该三国的投资额占对东盟十国投资总额的比例达64%。为此,我国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外汇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外币变动情况,选择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结算货币。东盟各国税收差异大,严重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尤其是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税收风险比较高且税负较重。我国政府在税收方面应与东盟国家进行协调与合作,签订并完善相关税收协定,建立有效的税收合作平台。通货膨胀曾是东盟国家面临的普遍严重的问题,缅甸的通货膨胀率曾高达57.1%,印度尼西亚通货膨胀率曾连续三年高于10%。近年来,虽东盟各国的高通货膨胀率得到抑制,但是由于抑制步调不一,东盟依旧可能发生极高的通货膨胀率进而影响投资环境。为了预防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我国可以在东道国成立“物价与利润”监察小组,实时监督和公布当地物价水平,为我国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另外,我国商务部应及时搜集东盟各国的经济风险信息,定时发布风险评估报告,为企业在东盟的投资增资或者新设项目提供信息参考。

制度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法律体系、社会结构等的不完善和缺陷导致外国投资者投资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胡超等实证研究表明,由于产权制度健全且能够有效保护外来企业投资不被侵犯,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更能吸引外国投资企业。[11]东盟十国大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立法进程相对落后。越南政策变化频繁,法律法规公开性及透明性较差,使得我国投资者对当地政府和法律保护缺乏信心。印度尼西亚政府虽然实行了地区自治,但是由于缺乏地区自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整个法律体系缺乏公平性及公正性,也使得我国投资者望而却步。由于文化距离是获得规范合法性的主要障碍,为积极防范和应对面临的制度风险,我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应倾向于与我国文化差异较小的东盟国家。同时,应积极完善与东盟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协调法制内部体系,做好法律规则衔接工作,并且建立常设争端解决机构完善现有的仲裁规则。作为替代性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可以起到对制度的补充作用,也具有较大的投资促进效果。

注释:

[1] 吴崇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产能合作研究》,《南洋问题研究》2016年第3期。

[2] 陈 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产能合作重点及推进策略》,《经济纵横》2017年第4期。

[3] 赵 静:《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5期。

[4] 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世界经济》2003年第5期。

[5] 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ManchesterSchool,vol.33,no.2(1965),pp.99-123.

[6] Finger J. M.,Kreinin M. E.,“A Measure of Export Similarity and Its Possible Uses”,EconomicJournal,vol.89,no.356(1979),pp.905-912.

[7] Glick Reuven,Andrew Rose,“Contagion and Trade: Why Are Currency Crises Regional?”,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vol.18,no.4(1999),pp.603-617.

[8] 蒋冠宏、蒋殿春:《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世界经济》2012年第9期。

[9] 王 娟、方良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9期。

[10] 阎大颖:《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7期。

[11] 胡 超、王新哲:《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深度一体化——制度环境与制度距离的视角》,《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一带一路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中国与东盟国家警务合作之考探——从合作基础、形式、挑战到完善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