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辉
宝鸡市中医医院 放射科,陕西 宝鸡 721001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性腹痛、呕吐、恶心、腹胀等症状,病情进展较快,严重影响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2]。目前,肠梗阻辅助检查主要有腹部X线、超声及多层螺旋CT[3]。本研究旨在分析3种检查方法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自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6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6例,女性50例;年龄5~85岁,平均年龄(53.37±14.44)岁;平均白细胞计数水平(11.48±1.55)×109个/L;无腹部手术史80例,有腹部手术史46例。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手术确定为肠梗阻;(2)发病至检查时间<6 h;(3)伴有持续性腹痛、呕吐、恶心、腹胀等梗阻症状。
1.3 研究方法 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前接受腹部X线、超声及螺旋CT检查。腹部X 线应用东软公司生产的500MAX线机进行检查,患者行站立、仰卧位。超声检查采用日本ALOKA公司生产的SDD-3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行仰卧位,探头频率3.5~7.5 MHz,由右上腹开始针对全腹进行扫查,针对扩张的肠管进行追踪,找到梗阻部位,对肠壁厚度、肠腔大小、肠腔积液、蠕动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等进行观察。螺旋CT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GE公司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患者除去身上携带的金属异物,于扫描床上取仰卧位,双手抱头;参数设置为电压120 kV,电流125~220 mA,层厚0.6 cm,螺距1.5 mm,由膈顶位置至耻骨处进行扫描,扫描后以1.5 mm厚度进行薄层重建,同时采用造影剂碘海醇100 ml,以2.5~3.5 ml/s的速度注射,进行增强扫描,动脉期注射时间为22~25 s,静脉期注射为55~75 s,平衡期注射为3~5 min。结束后重建生成三维图像。3种检查均由2名专业影像科医师参与检查诊断,意见不同者全科会诊[4]。比较3种方法在肠梗阻诊断、梗阻部位诊断、梗阻原因诊断、肠绞窄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所需时间及费用。
2.1 检查结果比较 多层螺旋CT及超声在肠梗阻、病因诊断、肠绞窄方面的诊断符合率均优于腹部X线,且多层螺旋CT在病因诊断及肠绞窄方面优于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3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比较/例(百分率/%)
注:与腹部X线比较,①P<0.05;与超声比较,②P<0.05
2.2 检查时间及费用比较 腹部X线在肠梗阻临床检查中所需时间及费用均低于超声,而超声两项指标均低于多层螺旋CT,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3种检查方法检查时间及费用比较
注:与腹部X线比较,①P<0.05;与超声比较,②P<0.05
肠梗阻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肠绞痛等症状,治疗不及时会累及全消化道,引起黏膜功能抑制,致使肠水肿、壁充血,严重可导致肠坏死甚至死亡。因此,尽早接受诊断、治疗在提高肠梗阻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5-6]。
X线检查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肠梗阻中腹腔内会存在明显的内容物滞留,影响摄片成像效果,不利于临床诊断,易导致误诊、漏诊等发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超声成像在含水分较大的部位清晰度好,但对含空气多的器官、骨骼或腔道等处穿透力便明显减弱,且细节分辨率较差,有误诊或漏诊发生[8]。多层螺旋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有效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可不间断的进行数据采集,减少运动伪迹和漏扫,并能重建出质量较高的三维图像,可清楚显示腹部组织结构,利于进行临床观察,提高诊断率[9]。但螺旋CT检查操作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肠梗阻起病急,症状严重,易伴有明显的肢体活动,易影响诊断结果,需加以干预。本研究中,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均好于腹部X线,但腹部X线影像检测技术更具有便捷性及经济性,且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与超声检查无明显差异,说明腹部X线在肠梗阻早期诊断筛查及急性发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容量较小,研究设计简单,需扩大研究样本容量,完善设计,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超声及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应用效果优于腹部X线,而腹部X线检查相对便捷,更具经济性,在肠梗阻早期诊断筛查及急性发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