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类心灵的真实

2018-07-29 12:24刘奇生
商情 2018年31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心灵

刘奇生

【摘要】自古以来,“梦”一直是人们感兴趣和探讨的话题。《梦的解析》便是探讨“梦”的代表性著作。弗洛伊德依据前人对梦的讨论,从梦的动机、梦的工作、梦的材料等方面对梦境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解读。从而形成了心理学上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类的心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心灵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自古以来,“梦”一直是人们感兴趣和探讨的话题。古代的先民曾将梦用于占卜,以预测未来的生活。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日渐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尝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读梦境,以此来分析梦者的心理状态。其中,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便是突出的代表。

一、弗洛伊德生平及其思想演进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犹太籍精神病医生。1873年,17岁的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弗洛伊德在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J.M沙可等人的指引下,开展医学实践,学习催眠疗法。1895年,在意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后,他独创出了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来挖掘患者遗忘的观念和欲望。

1909年,弗洛伊德应美国克拉克大学的邀请,与G.荣格等赴美参加该校20周年的校庆活动。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以精神分析的起源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以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二十世纪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其中以他的人格理论、发展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三方面的影响为最大。

二、《梦的解析》的主要内容

在这本著作里,他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向世人描绘人类心灵海洋的壮阔。全书的章节内容依次为:

(一)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理论都认为,梦是以象征的方式,表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而弗洛伊德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梦不是什么预示未来的神谕,而只是梦者在不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他明确地提出,梦的内容多数是梦者最近的生活经验以及童年时代的经历。他认为,只要是外界给神经的刺激和肉体内部的刺激的强度能足够引起心灵的注意,即可构成产生梦的出发点和梦的资料的核心,并按照“复现的原则”,使某种心灵上的印象得到重视。

(二)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在这一章里,弗洛伊德介绍了对一个梦的分析方法、步骤和注意要点,并详细地分析了一个“伊玛打针”的梦。他认为,一个人无法将整个梦作为集中研究的对象,而只能对梦的每一个部分逐步解析。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同时,他认为同样的一个梦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关联将有不同的意义。

(三)梦是欲望的满足

在这一章里,弗洛伊德讨论了梦的动机问题。在他看来,梦是欲望的满足。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梦者的本能欲望,又不至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弗洛伊德从“梦是主观心灵的动作”这一前提出发,肯定所有的梦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都与自我有关。他强调说,在每一个梦中,都可以找到梦者所爱的自我,并且都表现着自我的欲望。

(四)梦的伪装

弗洛伊德认为,梦者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从本质上说是性欲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得以表现。而对于那些梦者不愉快的梦,他认为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伪装”。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虑,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伪装的形式来表达。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经过伪装的)满足。

(五)梦的材料及来源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梦中的最近印象以及无甚关系的印象,如关于植物学专论的梦与分析。同时还分析一些典型的梦例,如赤身裸体的梦、亲友死亡的梦、考试的梦等。

弗洛伊德把梦中所叙述的事物称作“梦的外显内容”;而把那些体现着欲望,而只能通过意念的分析才能达到的隐藏着的东西,称为“梦的内隐思想”,。

对于梦的来源,他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它也许在白天即受到刺激,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能满足的愿望留给晚上做梦;二是它也许来源于白天,但却受到排斥,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个不满足且被压抑的愿望;三是它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它是一些受到压抑,并且只有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在这三种来源之外,他强调要加上第四个梦的来源,就是夜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如口渴或性的需求)。

(六)梦的工作

这一章篇幅最长,主要介绍了梦的表现形式与运行机制。梦的表现形式与运行机制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凝缩,即几种隐义是以一种象征出现;二是移置,即把被压抑的观念换成不重要的观念,它也是在梦中进行的,但是醒后在回想梦中的经历时,梦者会将梦中颠倒错乱的材料再加以一番整理。这种整理过程称为:戏剧化和润饰。戏剧化是指将欲望表现为具体形象。润饰是指将颠倒错乱的材料加以条理化,使之更能掩饰真相。

(七)梦过程的心理学

这一章为总结性理论部分,也是全书最艰涩最抽象的部分。在本章,弗洛伊德依次分析了梦的遗忘、回归作用、欲望满足、潜意识与意识等现象与理论。弗洛伊德在此继承和发扬了其早年著作《科学心理学设计》中的科学思想,将所设想的精神结构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心理过程,再对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以求对梦的心理过程获得科学的解释。他把潜意识、抵抗和压抑及性的重要性视为精神分析的三大基石,把做梦、失误、神经性症状视为潜意识支配下行为的三种主要形式。

三、结语

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通过对大量临床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梦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心理活动,而是欲望的满足,是潜意识中性欲在作祟,它不仅是解答正常人潜意识活动之谜的关键,还是通达病态人格的捷径。他的这一思想,已成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对20世纪以来人类的心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心灵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2700万美元!弗洛伊德案和解金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漫画
酷图爆语(6)
心灵小语
弗洛伊德和一个纳粹分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