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新态势分析

2018-07-29 12:24邢立燕
商情 2018年31期
关键词:演变

邢立燕

【摘要】社会发展促使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区域经济在其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能级逐渐发展促使城市的空间发展格局日渐优化,对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演变作了分析,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新态势,为中国区域经济更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新态势 演变

一、前言

经历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经济增长空间方面面临非常大变化。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交汇,提高了全国空间配置范围内各类生产要素以及各类资源,同时劳动要素白由流动存在着非常大的限制,促使地理上存在着空间生产壁垒,地理空间增长上也实现两极化。为了能够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那么就需要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新态势进行分析,促使区域经济发展中构建发展新思路。

二、区域经济发展演变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切入点主要是经济发展要素以及经济发展关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要素进行探讨。无论是哪个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都是区域发展核心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关键问题。经济发展理论对经济发展内复杂联系进行解释,对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经济增长实质在于节省今天消费来进行投资,促使明天生产收入能够超越投资。为了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提升投资效率至关重要,高储蓄率有利于增加经济发展资金,促进经济发展,高储蓄并不意味着高投资,高投资并不意味着经济高增长。政策因素在储蓄向投资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乏产权保护意识、政策不稳定以及高税收等直接影响投资积极性,同时对外资进入造成影响。除了投资,外资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资提供了资金,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生产力,同时提升管理水平,构建更加完善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能够实现国际市场化。

环境因素分自然环境、全球化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三个部分。自然环境主要是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因素综合,包含了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地理。不同地区无论是在自然环境还是在自然资源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例如,若是资源丰富,那么经济发展向资源指向型方向发展。创新机制、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制度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外企以及跨国公司等成为经济全球化重要的标志。从目前拉看,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力量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对大部分国家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文化则属于经济发展非经济性动力因素,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新态势

(一)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为区域政策效应提供指导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区域经济在政策发展方面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新中国成立后到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区域性均衡发展战略应用到国防备战,不仅促进了中部与西部地区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中部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之间差距;第二,1978年后2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坚持效率優先原则,区域发展核心为东部地区,通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城市等构建内陆经济发展局势,但是却使得地区和地区间差距逐渐拉大,同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着一定落差,无法完全的接受来自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第三,西部大开发后,政府出台了区域发展的相关政策,诸如,振兴东北老工业政策、中部崛起政策等等,通过财政转移手段、基础设施投资手段、财税优惠手段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方面倾斜,同时获得一定效果,促进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政府经过总体发展战略促进发展,构建经济发展纽带,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催生发展新格局

从目前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增长分化的发展态势。2015年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聚集效应愈发显著,那么就需要有效发挥区域发展中本地资源依托作用,有效适应新态势区域环境变化。不同区域经济背景下,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比较大。“丝绸之路”经济以及长江经济等带动下,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发展较好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并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这就使得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总体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严重的分化,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保持着持续性增长的状态,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发展数量以及发展速度方面也呈现持续增加态势;东北地区则是进入到了深度调整的状态。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凭借着巨大趣味优势以及政策方面优势扩大产业,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到了二十世纪末,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等促进了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发展。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增加,促使一些产业渐渐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方向转移,为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中部、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上的差距。

四、结语

中国期望能够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精准扶贫有序开展,那么就需要有效发挥区域协调政策在其中引导作用。因此,需要科学识别贫困村以及贫困人口,构建精准扶贫的分类体系,结合区域具体情况有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还需要重视社会捐赠资金、扶贫信贷资金等资源整合,有效发挥扶贫资金作用,政府需要明确自身肩负责任,鼓励社会群众能够参与到精准扶贫政策监督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创新贫困监测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课题组,赵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展望[J].区域经济评论,2016,(4),

[2]郭先登.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下城市群基本发展样态与趋势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5).

[3]孙久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与广西新战略支点建设[J].桂海论丛,2014,(1).

猜你喜欢
演变
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
浅谈汉族姓氏文化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