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外资进入限制对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8-07-29 12:24赵培羽
商情 2018年31期
关键词:金融开放金融机构

赵培羽

【摘要】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推进,外资进入金融行业的条件逐渐放宽,2018年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的条件限制,对我国金融开放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放宽外资进入限制后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SWOT分析,结合当前金融业发展环境,为我国金融机构引入外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开放 外资进入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对金融深化有重要促进作用。随着我国金融深化的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也逐渐提高。

2018年4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銀保监会加快落实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放宽人身保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机构设立条件和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等。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6月8日,银保监会拟发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对外资进入我国金融机构的巨大推进。

金融业市场准入的放宽,对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其向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促进我国金融业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为我国金融机构发展带来挑战。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指从事金融服务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行业)相关的金融中介机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放宽外资进入限制

放宽外资进入限制,一方面对于中资企业来说是允许外资进入,对合资企业来说是扩大外资持股比例,另一方面放宽外资进入限制,对外资企业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即业务范围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本文不作分别叙述。

二、放宽外资进入限制对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SWOT分析

放宽外资进入限制对我国金融机构发展具有多方面影响,以下为放宽外资进入限制对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分析

(1)促进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提升。放宽外资进入限制有利于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管理技术,从而促进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实力较为雄厚的外资进入金融机构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支持、创新的产品策略、激励机制、公司治理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直接促进金融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放宽外资进入限制能够吸引外资,通过合理竞争,加速国内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进程,间接促进我国金融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风险防控和分散能力增强。放宽外资进入限制能够通过资金支持和战略模式引进帮助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规模的金融机构增强其风险防控能力。外资企业在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上具有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手段,外资进入有利于外资企业帮助金融机构承担和分散风险,其二,外资股比的增加有利于降低机构股权集中度,减少决策失误和管理层利益关联,从而减少金融机构的风险损失。

(3)推动金融机构结构优化。放宽外资进入限制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和结构优化。外资企业具有先进的商业模式和业务经验,也更具专业化和创新性,放宽外资进入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机构业务更加专业化。同时,根据“鲶鱼效应”有利于激发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和结构优化。

(二)劣势(W)分析

(1)战略冲突风险。外资持股比例增加可能出现中外股东战略冲突,一方面,中外股东因国情不同有不同的经营理念,在机构发展战略选择可能出现矛盾,另一方面外资股东带来的人才激励、风险管理等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对机构利益造成损失,从而导致中外资股东出现战略分歧。

(2)管理层风险增加。根据何维达和于一的研究认为,外资持股比例和银行风险成正相关。我们可以推断,金融机构可能都会存在这个潜在的风险。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很有可能导致外资股东争夺管理层的控制权和滥用职权,或因缺少控制权而缺乏提升金融机构综合水平的动力从而导致部分股东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顾机构的长期发展,从而损害金融机构的利益。

(三)机遇(O)分析

(1)有利于金融机构“走出去”。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对于金融机构“走出去”是一个机遇,外资的进入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水准和国际业务的水平,中资和合资金融机构通过引进外资,发展国际化业务,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开放的环境优势发展成为国际化金融机构。

(2)部分金融机构“去杠杆”。引进外资对部分“高杠杆”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高杠杆”金融机构是一个机遇,通过进一步引进外资,吸收和扩大股权资本来支撑其资产负债表,走出“高杠杆”的困境。但不能只依赖于外资解决杠杆问题,“去杠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金融机构规范自身操作,把控杠杆风险。

(四)威胁(T)分析

(1)行业竞争加剧。国内学者研究认为,外资和合资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弱有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这类金融机构在业务方面受限较大,部分外资企业的优势业务引进时间短,审批严格,并存在地域限制,使其无法发挥优势,极大地削弱了竞争力。因此在外资进入条件放宽后,外资企业经营业务的范围限制也会扩大,这有利于外资企业发挥优势,从而对国内本土的金融机构造成一定冲击,行业竞争更为激烈。

(2)资本转移。外资进入也可能造成金融机构的资本转移,根据张敏等人的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好时,商业银行可能会出现关联贷款,即银行的内部人可能利用关联贷款将银行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从而损害到外部人的利益,因此,在我国金融环境较劣的时候合资金融机构可能有资本流出的威胁。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对放宽外资进入限制后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SWOT分析,认为在当前金融开放逐渐深入的环境下,取消外资进入限制对我国金融机构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何把握金融开放的机遇,利用外资优势扩大金融机构规模、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化解经营困难,发展成为国际化的金融机构是当前我国金融机构面对的发展路径难题,结合当前的金融环境和上述分析,给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提升自身实力,发挥竞争优势

我国金融机构的核心优势在于获取客户和项目资源的能力以及对中国国情的掌握,因此金融机构在发展中要利用好这一优势,改进自身的经营机制,引进先进的技术,学习先进的经验,改进业务办理流程,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完善公司治理,优化机构结构,严格风险防范和管控,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管理层工作机制

对于中资和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引进外资很有可能出现管理层意见不统一,经营理念和战略模式存在分歧等问题,同时还有可能存在管理控制权争夺等风险,因此,在引进外资或扩大外资持股比例的过程中,应注意建立健全管理层的工作机制,调和矛盾,注意把握市场形势,结合我国国情和外国的先进经验制定经营战略,可以实行中外分工合作,提案严审,业务试点等,以避免因理念不合带来的损失。

(三)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业务操作

通过引进外资,引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明确内控职责,完善内控措施。

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对外资股东的风险监管,严加甄别外资进入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切勿盲目引进,以免对机构造成损失。

同时,严格业务操作规范和流程,严禁违规操作,保证机构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性,不要将机构发展定位在利润增长和规模扩大,应注意机构稳健、可持续发展。

(四)把握金融开放机遇,发展国际化业务

在当前金融开放的环境下,中资金融机构应注意把握机遇,努力发展好国际化业务,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通过引进外资,学习和利用外资优势,一方面要注意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准,提高金融服务的品质,另一方面,了解和把握国外金融需求,制定国际化战略,拓展业务渠道,努力发展成为国际化的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王聪,宋慧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2,(09).

[2]何维达,于一外资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J].金融论坛,2011,(01).

[3]張敏,张雯,马黎珺.金融生态环境、外资持股与商业银行的关联贷款[J].金融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金融开放金融机构
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影响及对策分析
经济开放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金融开放条件下跨境与跨市场资金流动关系分析
论人民币外汇期货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