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舒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地区收入差距亦不断扩大。我国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不同,收入也就有一定的差异,加之我国在不同的地区采取的发展战略不同,不同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就导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嚴重,影响着地区收入差距。地方收入差距会导致社会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引起地方矛盾,这对社会发展不利。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收入差距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在降低地方收入差距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中国经济 发展战略 地区收入差异
随着我国市场开发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发展水平也不断的提升。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市场差异,主要就是由于地理、市场因素的影响,并受限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力、劳动参数是固定的,但是劳动者的收入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会导致收入不均产生。而地区收入差异不均就会造成地区劳动力的不公平,也是一个恶性循环,对社会的长久发展不利。本文就是对我国区域差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现状
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比较重视,而且在2015年受到“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有所改善。西部地区的GDP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并且随着GDP的增长,我国很多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都落后于西部地区即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是其发展速度比较快。2016年,广东省GDP排位为17名,经济增长速度7.4%,山东省排位为20名,经济增长速度为7.3%。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问题,并且随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我国东部地区的GDP总量己超过了其他地区的总和。目前,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异较大,主要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均导致,而且我国区域收入差距两级分化的问题比较明显。
目前,我国将城市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等,除了由于人口和面积的因素,还包括了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的因素。目前,最为显著的收入差距就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差距。东部地区发展受到政策的影响,国家对其采取政策性倾斜,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尽管国家对其发展比较重视,但是由于其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而且受到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多种方面的影响,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人均收入都在2.3万左右。
二、引发地区收入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分配原因
目前我国采取的分配政策主要就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社会保障和个人所得税应用。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率比较低,而城市的社会保障也并没有完全普及。现在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社会保障金缺失的问题。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对社会保障金的缴纳十分重视,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缴纳保障金。如,2018年5月,我国《西藏自治区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办法》实施一季度,实际上缴纳的保证金只有8.74亿元,还有因工资发放不到位动用的保障金2950万元。经过自治区的调查,还有50家以上的企业没有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而且在保障金的使用范围、专户设立、第三方担保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一制度也需要完善。
(二)经济发展战略原因
经济发展战略方式也是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都是重视工业的发展,而且制定了先富带动后富战略,但是实际上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比较大,带动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也比较困难,而且收入差距拉开很难再回去。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而且各个地区的收入差距更大。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这时就存在收入差距,即使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追赶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也需要一定时间,还需要国家投入更大的精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需要一定支持,而且还需要国家稳定的支持。
(三)市场机制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中,高新市场的发展更具有优势,而且发展优势也更加的明显,这类企业在经济发展也占据优势,我国东部地区的这类企业数量也比较多,而且企业的发展水平也都有基础,这都可以促进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以生产、加工等基础行业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部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发展优势不明显。中西部的产业发展也是造成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市场限制,造成收入差距问题。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赶超战略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就是东部地区需要承担更多的发展任务,而且经济发展中任务都需要超额完成,这就导致中西部地区需要有大量产品的生产。东部地区的发展中很多需要资源都是来源于西部,而且为了保证东部地区的发展,会降低中西部地区的原材料价格,这就导致中西部收入的降低,中西部地区得到的经济效益更低,发展受到了限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中西部承担着投资任务,而且在投资之后还需要承担赶超任务,这些都需要企业的帮助。中央财政部门和当地的财政部门都需要在完成投资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但是投资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投资并不一定得到政府预期的效果,由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活动也无法促进中西部地区收入明显提高。
(二)赶超战略引发影响分析
在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战略应用的时间延长,各个地区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初级产品原材料和企业经营质量等。在工业发展中,东部地区的发展主要就是以重工业发展为基础,这就需要我国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等大量的供应,而政府对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的控制比较严格,而中西部地区主要就是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这就导致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生产销售中获得利润比较少,而且在发展中更容易会受到阻碍,这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利,而且还容易造成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阻。还有就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的发展能力比较弱,更容易受到我国的经济战略影响,这就导致经济战略的推行阻碍了企业发展。中西部地区同等类型的企业,但是其经营质量的差距比较大,而且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质量中没有东部地区企业的经营质量高,所以中西部地区企业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也就无法缩短。
四、基于经济发展战略出现的地区收入差异问题的应对分析
(一)经济发展战略调控
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中,还是应该针对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首先,政府虽然对中西部地区的原料价格应该有所控制,但也应该避免有意识的大幅降低中西部地区生产产品的价格,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发展,根据经济市场的发展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其次,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还应该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这样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层次的提升。中西部地区有大量的原材料,而且市场具有潜力,所以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可以引入高新产品,从基础做起,利用现有的原材料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在中西部地区发展中还应该重视地区优势的利用,并且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这样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降低地区收入差距。
(二)中西部地区企业政策倾斜策略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政府还需要倾斜政策。政府对东部地区的发展一直都比较重视,这也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为了降低地区收入差距,政府也需要对中西部地区采取倾斜政策,在保证东部地区经济顺利发展的基础上,调整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战略,这样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好的发展。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政府可以采取财税政策,通过减免企业税负,给企业资金支持等方式为中西部企业提供帮助。政府还应该为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降低贷款利率等,这样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对投资活动也应该更加关注,虽然需要重视投资需求,但是也需要重视投资的质量,保证投资活动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政策倾斜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其他策略
(1)构建国内产业集群。在国内产业的发展中还应该重视国内地区的产业合作,并且还应该了解地区发展现状。东部地区的发展中,虽然现在得到了外资支持,而且政府政策对其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国东部地区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可逆的损失,如环境污染等。所以,在东部地区的发展中應该重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适当放缓,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并重视劳动力技术和资源的配比,这样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良好发展。而中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这也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提供了后备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东西部地区的合作,实现国内产业集群的建立。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力度的产业联动客观可行,具有实践依据,可以缩小地区收入差异。
(2)坚定不移的贯彻技术创新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策略。在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在我国的发展中应该重视技术创新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这是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发展中都应该重视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也能反过来促进社会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都需要国家支持,政府首先需要加强教育产业的扶持。而在技术创新方面,政府可以给与企业资金支持,并且还应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技术研发。
五、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对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为分配原因、经济发展战略原因、市场机制原因。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区收入差距主要就是重工业优先发展赶超战略,以及该战略引发的一系列影响。针对我国地区收入差异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调控、中西部地区企业政策倾斜策略、构建国内产业集群和坚定不移的坚持技术创新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策略等,这些都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降低地区收入差距,而且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经济中,不仅应该重视地区经济发展策略的完善,还应该重视技术创新和劳动力的素质提升,其中,东部地区应该将重点放在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而西部地区则应该将重点放在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孔令池.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与发展战略[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02).
[2]赵江林.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战略对接研究[J].亚太经济,2018,(01).
[3]陈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01).
[4]张银凤.浅析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现代国企研究,2017,(18).
[5]杨觅.试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财经界(学术W,2017,(15).
[6]许秋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2017,(07).
[7]洪银兴.进入新阶段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7,(05).
[8]赵瑾.《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一部宏观经济战略理论新作[J].财贸经济,2017,(02).
[9]王孟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7).
[10]刘佳佳.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J].中国市场,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