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珠
摘 要:文艺的社会本质,即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揭示的。文艺的本质问题是文艺的本体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们已有了许多科学的论述,为了正确而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的本来面貌。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对于文艺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主体理论在文艺领域里的运用和发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马克思;艺术;劳动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探究文艺源泉提供了正确指南。
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这个反映,根本上来说,决定了文艺的内容,以及作品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古今中外的文学实践都证明,文学艺术只有相对的独立,而没有绝对的独立;文学艺术只有相对的历史,而没有绝对的历史。同样,文艺的审美方式和审美特点,也不可能是绝对独立的。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本质观,并非要文艺作品成为社会生活的机械翻版。
因此,艺术生产本质上就是意识形态的生产。只有从生产论角度把握文艺的本质才能更科学地阐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之所以一个时期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另一个时期强调文艺的生产性,是根据现实斗争和理论建设整体的需要,从不同层面去探索文艺的本质,而不是根本观点的改变。它认为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理性和情感的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思维表现形式。因此它比历史上已有的艺术本质论都要更科学一些,一也更符合艺术实践。
二、浅谈马克思的艺术劳动起源说
理论上,“劳动说”即“艺术起源于劳动说”的简称,所谓“艺术起源于劳动”,通常意义是说艺术来源于劳动,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它伴随着劳动而产生。但在实际中,“劳动说”的内涵远比“艺术起源于劳动说”要宽泛,凡是强调艺术与劳动之间关系的,包括劳动与艺术的发生关系、劳动与艺术的发展关系,一句话,凡是强调劳动对艺术的作用的,都属于“劳动说”。这里,“劳动”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可以简单地替换成“社会实践”。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把前者称为“狭义劳动说”,后者称为“广义劳动说”,“广义劳动说”的劳动与艺术的关系不一定是直接的,它可以解释为艺术根源于劳动,艺术的最深层根源是劳动。
首先是劳动,这是艺术起源的基础;其次是美感的产生,这是艺术起源的发端;再次是人的意识中的艺术对象的形成,这是艺术起源成为精神现象的标志。毫无疑义,在马克思的心目之中,艺术起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部艺术起源史。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起源史研究虽然极大的不同于“劳动说”、“巫术说”等等,但是却并不排斥它们,而是放出眼光、大度包容、分析甄别,从它们那里吸收了许多有益的成分。
显然,人类只有在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意识之后,相关的劳动才能获得与其它劳动相区别的独立的意义和价值,艺术才能成为人类掌握世界的多種方式中的一种。同样,人类也只有在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意识之后,才能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从事艺术活动、进行艺术生产、发展艺术事业。我想,恩格斯之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所强调的就是这个意思当我们以艺术作为中心话题进行研究的时候,艺术起源的历史是从边缘性的非艺术生活开始,通过人的活动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逐步向艺术生活接近的历史。
三、如何用艺术的方式抵抗马克思所说的异化
马克思所说的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例如人造出机器人,而机器人反过来指挥人,人变成机器人的奴隶,这就是一种异化)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异化概念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他认为人的类特征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劳动其实就是异化劳动。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抓住了工人及其产品异化的事实,从而得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1.劳动对象的异化2.劳动本身的异化3.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4.人与人的异化科学深入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源上扬弃异化(二)防止劳动及其产品的异化,保证人民享受改革成果(三)防止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
马克思的异化观。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所揭示的种种异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马克思则揭示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
结语
艺术批评标准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哲学方法论意义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是属于文艺批评标准中总体的、具有指导性的最高层次的批评标准或原则,是人们共同认可的、共同恪守的基本原则和尺度。但是在进行美学批评时,怎样对现实主义之外的其它艺术流派持宽容态度,在对艺术提出政治要求时怎样遵从艺术规律,都是需要认真对待、不断探索的问题。当代中国艺术批评在构建多维的价值功能系统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标准的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