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从上世纪末开始,传统村落的保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系统科学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本文以系统科学视角,为传统村落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村落;系统科学
1.系统与系统科学
贝塔朗菲对系统的定义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要素的综合体。”其更精确化的定义为:若一个对象集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不同对象,对象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使整个对象集具有单个对象不具有的新性质,这个对象集就是一个系统,而新性质产生的过程被称为整体涌现性。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的视角觀察研究客观世界并进行研究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型的学科。系统科学将研究对象作为系统,观察并研究复杂系统的性质和演化规律。
2.系统科学与聚落
2.1 聚落系统的模型建立
聚落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本文借鉴系统科学方法研究过冬村传统聚落系统,并以系统科学的思维建立如下图的聚落模型。
聚落系统生成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中,以人的活动为主要整合力,逐渐演化出聚落空间系统、聚落社会人文系统、聚落经济系统三个分系统。聚落空间系统包括聚落中的建筑、外部空间、街巷、以及水系、植被与农田等自然景观要素。聚落社会人文系统包括聚落的宗族系统、社会关系、邻里关系、当地的民俗文化等要素。聚落的经济系统包括聚落的生产模式、产业链等。
人是聚落系统的核心要素,由于人可以自由地穿梭于系统内外,故而“人”要素在图中是介于系统内外之间的,主要是示意人既可在系统内活动也可在系统外活动。图中实现表达的是“直接联系”也即“强联系”,由于人的能动性,聚落的建设是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做出的一种应激的、主动的、积极的行为,所以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的联系是直接的。由于人的建设活动创造并发展了聚落的空间系统,人的生产劳动创造并发展了聚落的经济系统,人的社会活动创造并发展了聚落中的社会人文系统,故而人与聚落中三个分系统间也具有直接联系。而聚落空间系统中的建筑、街巷等在建设时,会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影响,工匠在营建过程中也会考虑到生产生活的便利性问题;而聚落的农业生产劳动与当地地域文化也息息相关;建筑与外部空间构成的人居环境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聚落空间系统、聚落社会人文系统、聚落经济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但这种联系都是间接的,因为没有人的活动,三者间并不会产生直接联系。同理,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也与聚落整体与局部的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这也是间接的联系,如果没有人的参与,聚落是不可能凭空建立或改变的。
2.2 聚落系统的生成、演化、消亡
根据系统生成论,一个系统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必须有一定的外部环境基础,而一个聚落系统的生成、发展和演化正是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系统的生成是对原有环境中的要素进行差异整合的过程,在环境中本互不关联的要素之间建立起相互的联系、相互的作用。
根据系统演化论,系统诞生后,系统的发展、完善、转型、衰败、消亡都被称为系统的演化过程。演化的内因是系统间互相联系的要素之间会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外因是系统外部环境中要素的变化。对于聚落系统来说,聚落系统的最主要要素就是人,由于人具有能动性,可以自由穿梭于聚落系统内外,并实现聚落系统内外的能量和信息交换,并通过劳动实践等活动让聚落系统中原本无序的要素间联系变得有序,故而人的活动是聚落系统生成演化的最大动力,即系统生成演化中的整合力。系统论中,会用“熵”的概念度量系统的混乱程度、即系统结构的无序程度,系统中的整合力使无序的系统结构演化为有序,是一个熵减的过程。系统的衰败的主要动力被称为“分离力”或“离心力”,与整合力的概念相对,系统中的分离力会导致系统中要素结构从有序演化为无序,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3.系统视角下传统聚落的保护
传统聚落系统是基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以聚落中人的活动为主要整合力,通过漫长时间生成、演化出的聚落系统。传统聚落的衰败和消亡是聚落系统中分离力大于整合力的表现。其系统中的整合力以人对民居建筑的使用与日常维护为主,也包括村内建筑与设施的建设、村内公共文娱活动、融洽的邻里关系等,系统中的分离力以村内居民的迁出或长期外出为主,并包括村内公共空间的荒废、环境污染、邻里关系的淡化等。
聚落系统具有整体涌现性,即聚落系统具有各组分总和所不具有的新性质。传统聚落系统是当地自然环境要素与历史文化要素的统一,也是村内建筑单体、村内街巷、村内绿地植被、村内居民的活动、村内居民的习俗信仰等要素相互联系而最终演化出的一个统一体。本文所指的整体性原则并不是一味崇尚整体论、崇尚综合的方法而忽视对要素的细致还原与研究,而是在综合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即在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将聚落中的各要素相互割裂开,需要结合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在对每个单体要素进行保护更新的过程中都要考虑该要素与聚落整体的关系,以及该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聚落是由人的活动而形成的自组织系统,人是聚落的核心要素,聚落保护更新的核心应是聚落的村民。故而传统聚落的保护更新不能单纯作为政府的面子工程,也不能单纯作为旅游开发,而是需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作为聚落保护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需要改善聚落的基础设施、整治美化聚落的公共空间环境、更新修缮聚落中空废的建筑、活化聚落中的生活气息等。除此之外,村民作为传统聚落的主人,理应在保护更新的全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故而在制定保护更新规划前应充分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意见,保护更新实践中也需要得到村民的指导。以人为本中的“人”,除了聚落中的原住民,也包括从世界各地来到过冬村的人,即游客、访客等,如何基于用户体验来引导人们便捷而充实地游览全村,如何向人们最大化展示村内的历史文化风貌,也属于以人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 [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仝思宇,性别:男,籍贯:安徽省铜陵市,民族:回,职称:无,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单位:厦门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