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欧洲戏剧界享誉盛名的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一生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德语戏剧名著,其中《老妇还乡》的问世直接奠定了其在戏剧界的泰斗地位。该剧在借鉴传统戏剧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利用大篇幅夸张,荒诞的戏剧表现形势呈现出作者对“悲喜剧”戏剧效果的灵活运用。为什么作者要在同一个戏剧中运用如此强烈的悲剧与喜剧色彩对比,本文将以《老妇还乡》为例解析迪伦马特借此想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关键词:迪伦马特;《老妇还乡》;悲喜剧;戏剧理论
作者简介:李欢欢(1990.5-),女,汉族,辽宁营口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德语语言文学戏剧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1
一、悲喜剧
悲喜剧又称正剧,是将悲剧与喜剧因素同时呈现在一部戏剧中的表现方式,结尾通常是由喜剧突然转为悲剧,或由悲剧突然转为喜剧。这种剧目的人物不再仅仅局限于伟大的英雄或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也可保罗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人物,甚至是品德低下的人。同时其题材也更为丰富,可以描述整个社会的严肃问题,同时也可以描写身边平凡的小市民生活,这种戏剧表现形式受到包括莎士比亚在内的许多剧作家的喜爱,主要盛行于19世界后期。在悲喜剧之中作者一般会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实现喜剧效果,而在喜剧因素慢慢推进之前作者便已经为悲剧情结埋下伏笔,而在达到喜剧高潮之时又急转直下变为悲剧,或反之从悲剧转向喜剧结局。其主要目的是批判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
二、《老妇还乡》
《老妇还乡》以一个破落的小城居伦为地点,讲诉了女富豪克莱尔为了报复让自己沦为妓女的初恋情人伊尔,买回自己的“公平”而回乡买通全城人杀害初恋情人的故事,而大家在面对着克莱儿出钱拯救破产的工厂,衰败的小城的诱惑时,最终选择了帮助克莱尔一起完成了当众的谋杀,淋漓尽致的体现的人性在金钱的诱惑下的丑陋以及资本过于集中,贫富差距过大等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
三、隐含在《老妇还乡》中的戏剧效果
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借鉴传统戏剧的表现形式,将整篇戏剧分为三个序幕,分层次进行描述。但与传统戏剧不同的是,读者并非是随着剧情的渐次发展才推测出故事的结局,而是在引言及第一序幕的前部分就已经能预料到市民在面对女首富金钱的诱惑会最终妥协,男主人公将被杀害的悲剧结局。这种戏剧表达手段非但不会使读者在一开始就因猜到结局而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而更会给读者提供继续探寻下面剧情中的蛛丝马迹,进而来验证自己猜测的动力。而迪伦马特接下来就在第二序幕里面按照自己的设计给了所有读者一个验证自己猜测的机会,第二幕开篇读者就能看到居伦城里的市民已经开始借钱“大肆挥霍”,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仿佛已经看到了女首富克莱尔承诺给他们的那笔巨款。通过这一情节的描述读者便更能断定居伦城里的市民在内心深处已经做好杀害男主人公的准备。这种戏剧表达方式与传统戏剧相比,更能使读者乐于参与到戏剧之中,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作者的戏剧描述。
除此之外,《老妇还乡》中的男主人公的角色定位也有獨到之处。在序言及第一二幕中,他是一个为了利益抛弃初恋情人,使其失去孩子沦为妓女的坏人,在前两幕剧情中他的内心深处都没有对之前的过错进行过任何反省。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在第三幕剧情即将拉下序幕时却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他在看出市民将会接受克莱尔的要求杀害他的端倪时是害怕的,但是随着内心深处的挣扎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有多严重,同时认为早些死亡对自己而言是个解脱。这种单个人物本质变化的描述除了让戏剧效果更加突出,剧情发展更让人难以预料之外,也从另一个层面使得其能够跟整个社会大环境作出鲜明对比。男主人公通过自己的死亡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而整个社会却弥漫着金钱的诱惑,甚至人民竟然能够通过杀死一个人而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在他们心中集体杀人仿佛无关自己的过错。正是通过这样的鲜明对比才使整个剧本所要描述的核心问题更为人们所注意。
参考文献:
[1]Angela von Steit. Friedrich Dürrenmatt 1921- 1990. ChungAng Uni.
[2]Bauman, Elena. Der Besuch der alten Dame, Antike, Analytisches Drama, Aufbau und Form, 2009.
[3]Dürrenmatt, Friedrich. Der Besuch der alten Dame Eine tragische Kom?die Neufassung 1980, Zürich.
[4]Dürrenmatt, Friedrich. Reclam. Lektüreschlüssel Der Besuch der alten Dame.
[5]叶廷芳, 《老妇还乡》,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6.
[6]《老妇还乡》的艺术特色分析[J]. 马舒琦.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06期.
[7]论迪伦马特悲喜剧《老妇还乡》中的资本、复仇与正义[J]. 吴海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6期.
[8]生命探索的终点与超越——重读迪伦马特剧作《物理学家》[J]. 王聿霄. 当代戏剧 2015年05期.
[9]读迪伦马特,看当下戏剧[J]. 李宝群. 剧本 2016年02期.
[10]论迪伦马特剧作《老妇还乡》的怪诞风格[J]. 姜燕. 戏剧之家 2016年03期.
[11]剧本剖析 剧作原理及技巧(续)[J]. 黄维若. 剧作家 201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