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逃离》中悖论式的“自由选择”

2018-07-28 07:22胡恩璇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8期
关键词:逃离存在主义悖论

胡恩璇

摘 要:“自由选择”是存在主义中比较积极的思想,它显示了人所拥有的权力,但任何自由都有边界和限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中,便体现了“自由选择”的不自由。这种悖论式的自由选择,不是为了自由而选择,而是为了选择而选择,具有强烈的被动性和偶然性。

关键词:逃离;自由选择;不自由;悖论;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1

或许我们可以将逃离分成两种:有目的并能自行实现的逃离叫做飞翔,而没有目的且无法实现的逃离叫做漂浮。爱丽丝·门罗笔下的卡拉,便是后者。强烈的偶然性暗示了卡拉逃离的失败结局,而被动性又揭示出了“自由选择”的不自由。荒诞与讽刺性的描写贯穿全文,人物的离奇经历与不合常理的选择构建了故事的主体。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探寻这个由多重因素共同构成的悖论式的自由选择。

一、绝境中的“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理论的整体基调是悲观的,但最终还是为人类提供了一条出路即“自由选择”。而门罗笔下的“自由选择”,实质上是对萨特存在主义“自由选择”思想的反叛。门罗所阐释的,是“自由选择”的不自由。正是这种选择,让卡拉陷入了深渊。其中,将她推入绝境的便是营造极限环境的主人公——克拉克和西尔维亚。

过去,我们往往会害怕鬼怪;但是现在害怕的,却是人。萨特“他人即地狱”也的确是形容得贴切。而克拉克对于卡拉正是这样的地狱。克拉克对卡拉精神上的严重逼迫、冷暴力,让卡拉无法忍受;他用子虚乌有的事情作为敲诈钱财的资本,让卡拉难堪不已。万般无奈之下,卡拉只有选择逃离。另外,西尔维亚也是极限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得知卡拉的遭遇后,西尔维亚热情地帮助卡拉逃离。但实质上,她才是压死卡拉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的出现是致使卡拉精神崩溃,被迫选择逃离的直接导火索。西尔维亚的回归让卡拉陷入绝望,精神崩溃。

在卡拉的“自由选择”中,他们不仅影响到选择的过程,还影响到选择的结果。克拉克的粗暴和西尔维亚的回归都让卡拉无法再继续这样生活下去,无可奈何的卡拉在绝境中只能做出选择,这是不得不做的选择,又谈何自由呢?

二、遵循他人意志的“自由选择”

卡拉在逃离失败后,对西尔维亚的态度急转直下,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可这位助力者是否真的只是为卡拉提供单纯的帮助呢?她的出现,究竟带给了卡拉福音还是灾祸呢?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对于西尔维亚来说,卡拉是她在生活中的慰藉。她对卡拉感情就像是无处释放的母爱找到了对象。当记忆中美好的存在与残酷的现实发生沖突的时候,她决心帮助卡拉逃离。而西尔维亚对于卡拉生活的干预,直接推动了卡拉的选择。她是卡拉逃离的助力者,但她是一个“自我式”的助力者。西尔维亚尽心尽力地启发卡拉,为卡拉提供了逃离的物质基础。看似完全尊重卡拉的意见,实质上是引导卡拉做出她所希望的选择。而卡拉选择逃离,一方面是为了摆脱克拉克给自己带来的困境,另一方面在潜意识里也是为了满足西尔维亚的期望。正如存在主义所认为的:“当人们选择了向某人请教,就已经准备听从于他了。”西尔维亚对卡拉的压制,使卡拉迎合了她的期望,但自我意识却退居幕后。这种“自我式”的助力非但没有拯救卡拉的人生,反而让她迷失自我。

三、心理暗示下的“自由选择”

弗洛拉是《逃离》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白山羊弗洛拉出现、离开、回归以及再次消失都是卡拉内心世界波动的暗示,是卡拉对自我处境的跳出式旁观。弗洛拉走失后,卡拉曾两次梦到它,而弗洛拉在梦里像引导夏娃偷食禁果的蛇一样,引导卡拉去打开自我意识的大门。弗洛拉可以看做是卡拉真实自我的外化。正是由于弗洛拉的暗示,卡拉的自我意识才会觉醒,才会做出反叛的“自由选择”。

卡拉敏感顺从,具有反抗精神却又胆小懦弱。她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当初卡拉逃离父母,毅然和克拉克走到了一起。在克拉克这里,卡拉找到了一种归属感。虽然这种归属感只是一种自欺欺人,但潜意识里她无法舍弃这种感觉。在她的性格中,隐含了一种奴性:克拉克就像她的整个世界,失去克拉克,她就没有了主心骨。第一次逃离舍弃了父母,她成功了,但也陷入了另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第二次她明明有机会逃离,但自己选择放弃并重新回到了陷阱之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次的逃离并没有带来本质改变。诚然,离开是明智的,但是她做不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包含了对陌生的、异化的、不可捉摸的未来的恐惧和焦虑,对克拉克习惯性的依赖,也有担心“重蹈覆辙”的疑虑。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卡拉畏惧了,于是最后她选择放弃自由,她的“自由选择”笼罩了一层浓浓的悲剧意味。

这种自由的选择,看似是为了自由而选择,实则是为了“选择而选择”。明面上的“自由选择”,其实只是在决定的那一瞬间,“被迫”拥有做出决定的权力罢了。明明为了自由而选择,现在却为了选择而拒绝自由。卡拉最终画地为牢,将自己囚禁在自铸的樊笼。这样的逃离,纵使她逃离成功了,谁又能知道等待她的会不会又是另一个困境和下一次逃离?这是一种矛盾螺旋。

参考文献:

[1]张虎.“未来如肮脏的枯叶”——逃离中的“一瞬间”与存在主义[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5(6).

[2]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书店,2014.

[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爱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逃离存在主义悖论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帽子悖论”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美妆悖论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