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底层文学与网络文学是两种在内容、传播和接受上存在巨大差异的文学类型。网络文学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传播速度成几何倍数发展壮大,而反映底层人民社会现实的底层文学却日渐边缘化。本文以期找到两种文学作为两种大众文化在阅读接受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底层文学;网络文学;大众文化;阅读接受
作者简介:吴加艳(1992-),女,汉族,山东省莱芜市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一、两种文学形式的比较
近年来,文坛兴起了一个新的文学形式—“底层文学”。“‘底层文学是一种表现底层、代表底层利益的文学形式,它描写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代表底层人发出他们的声音。”[1]底层文学通常有这么几类:一是以1990年代开始的所有制改革中工人的悲惨命运及抗争为书写对象。二是以农民工进程做工的经历及其命运为书写对象。底层文学多数是真正生活在底层的打工者、失业者、农民等所写的自己身边的真实社会生活,底层文学从来不逃避现实,而是将现实生活真实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使大众对底层人民真实的处境有所认识与反思。
中国大陆的网络文学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海外网络文学发展相似,我国大陆的网络文学最早也是栖身于BBS、社区论坛、个人主页等网络空间中。1995年大陆第一个BBS水木清华正式建立,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呈几何倍数疯长,受到尤其是青少年的强烈追捧,大量文学网站如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17k小说网等网站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并逐渐壮大起来,到现在已形成完善的作者创作、读者免费阅读与会员式收费阅读一体化的网络文学阅读模式。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创作方式、接受方式乃至文学的存在方式。读者年龄段有越来越小的趋势,网络文学体系越来越庞大,商业化发展越来越迅速。近些年来网络文学越来越多地改编成影视剧被搬上荧屏,使得网络文学的接受范围日益扩大。
二、探因网络文学与底层文学的接受差异
网络文学与底层文学都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面向的群体都是大众。但两者的接受却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时代文化的发展对两种文学形式的接受产生了深刻影响。除了网络文学利用网络和电视媒体使其传播更加迅速外,其本身的主题、内容也更符合大众口味,因而获得更多读者。
约翰·菲斯克吸取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罗兰·巴特符号学与身体快感理论、福柯权利系谱学等关于快感的多种论述,提出快感是大众文化的内部驱动力量,他将大众文化中的快感分为两大类:生产的快感,冒犯式的身体与狂欢的快感,与之相对应的是两种快感运作方式:躲避式的快感、生产者式的快感。[2]菲斯克认为,“这种划分仅仅是一种分析策略,而大众的快感只存在于它具体的实践、语境与生产的时刻,因此,大多数大众的快感都规避了概括与理论所呼吁的那种结构化倾向。”[3]“快感、切身相关性与赋予权力的行为共同体的母体就在大众文化的核心。”[4]。
现代人的阅读追求的往往是一种大众文化所带来的“快感”,而底层文学的现实往往带来的是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内心的压抑。人的本性是追逐快乐的,在空闲时间大众更愿意脱离现实的枷锁去追求一些快感来放松身心。网络文学的青春类小说都是俊男美女,满足青少年关于青春期爱情的幻想而仙侠类、游戏类、修仙类等都是超脱于现实生活之外,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由作者打造的完全虚幻的世界。在网络文学中读者可以暂时逃避现实,获得“逃避”所带来的快感,生活在幻想之中以获得身心的愉悦状态。
我国目前阅读小说的人群还是年轻人居多,年纪偏大的人群多出生于战争年代,只有较少人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而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象牙塔中,没有经历过底层生活的挣扎于痛苦,难以真正读懂底层文学中的压抑与痛苦。网络小说的丰富性,给了读者更多的选择,而底层文学种类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大量读者的阅读欲望,除纸质书的出版外也缺少其他大众媒体对其进行宣传,进而进入一个越来越狭小的循环。而网络文学则相反,本就借助网络媒体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学,现已摆脱纸质书的束缚,单靠网络也能发展壮大。发展电视、电影数字媒体后,各种大IP剧接踵而至,电视剧电影从反方向带火了网络小说。
三、总结
之所以被称为大众文化,即代表它所面向的是大众,作品需要符合大众口味,得到大众认可才能发展起来。网络文学文学性和现实性上比不上底层文学,但也正是文学性和现实性上的欠缺造就了网络文学对大众的吸引力。劣势反而变成优势,不得不感叹时代变化的伟大。大众文化既是被控制又是反控制,在阅读过程中在被作者、文本、媒体控制之下反而产生一种反向控制文本和媒体的效果。网络文学的传播与营销方式使读者与观众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文学影视作品的创作中来,使读者、观众产生一种决定权,观众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参与到网络文学的营销链条中的,对于网络文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权。相对来说底层文学不具备这些因素,读者只能像过去一样以一个被动地读者身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读者无法获得一种逃避现实的快感,也无法得到一种控制性的快感,因此缺乏閱读的兴趣与积极性。
注释:
[1]李云雷:《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中国故事》,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第1页.
[2]黎青:《试论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快感理论》,《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7月第29卷第4期.
[3]同上.
[4]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