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及研究

2018-07-28 02:38张立杰王晓玲宋巧凤王希柱周文华李志坤刘小雪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空腹胆固醇

张立杰,王晓玲,宋巧凤,王希柱,周文华,李志坤,刘小雪

作者单位:1 063001 唐山,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

近年来美国的心脑血管事件诱导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美国心脏协会设立至2020年,将心脑血管疾病诱导的死亡事件率降为20%的预期目标,并就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关定义予以提出,共有7项,单项按理想、一般、差不同级别划分[1,2]。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不良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增加,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的情况展开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3],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健康查体者300人,入选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7项指标不完善者。

1.2 方法

1.2.1 收集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数据统计及流行病学调查,记录恶性肿瘤、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病史。

1.2.2 收集实验室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晨起空腹肘前静脉血5 ml,置于含乙二胺四乙酸的真空管中,经3000 r/min,离心10 min后,选取上层血清,在4 h内测量并记录。

1.2.3 心脑血管事件率及全因死亡随访 随访时间为2017年1月~12月,心脑血管事件率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定义为由任何一种原因诱导的在随访期内死亡的事件。由专业医师依据病因对研究对象的疾病诊断进行核实,并作出诊断。吸烟史定义为近1年平均1支/d;饮酒为近1年饮白酒量平均100 ml/d;体育锻炼: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30 min;收入水平:家属人均月收入>600元;高学历:本科、专科或以上。

1.3 观察指标 (1)健康行为:①吸烟情况:理想:无吸烟行为;一般:曾有吸烟行为,但已至戒除状态;差:至本次研究示,仍有吸烟行为。②体质指数(BMI):理想:BMI≤25 kg/m2;一般:BMI≥25 kg/m2,但在30 kg/m2以下;差:BMI≥30 kg/m2。③参加体育锻炼:理想:每周锻炼时间≥80 min;一般:每周锻炼时间<80 min;差:未开展体育锻炼;④健康饮食:理想:摄入低盐饮食(摄盐量<6 g/d;一般:摄入低盐饮食,6 g≤每日摄盐量<12 g;差:摄入高盐饮食,每日摄入盐量≥12 g。(2)健康因素:①血压水平:理想:未用降压药物时,舒张压<80 mmHg(1 mmHg=0.133kPa),收缩压<120 mmHg;一般:舒张压80~89 mmHg或收缩压120~139 mmHg,或应用降压药物后,血压<120/80 mmHg;差:未用降压药物时,舒张压≥90 mmHg或收缩压≥140 mmHg;或应用降压药物后,血压≥120/80 mmHg。②总胆固醇:理想:未用调脂药物时,总胆固醇<5.18 mmol/L;一般:未用调脂药物时,总胆固醇5.18~6.21 mmol/L,或应用调脂药物后,总胆固醇<5.18 mmol/L;差:在未用调脂药物时,总胆固醇≥6.22 mmol/L;或应用调脂药物后,总胆固醇≥5.18 mmol/L。③空腹血糖:理想:未用降糖药物时,空腹血糖<5.6 mmol/L;一般:未用降糖药物时,空腹血糖5.6~7.0 mmol/L;或应用降糖药物后,空腹血糖<5.6 mmol/L;差:在未用降糖药物时,空腹血糖≥7.0 mmol/L,或应用降糖药物后,空腹血糖≥5.6 mmol/L。

1.4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 13.0,组间计量数据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采用(±s)表示,分类变量应用(%)表示。依据2006年相关人口统计学资料,通过应用直接方法对性别、年龄校正,记录死亡率,采取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引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95%CI和风险比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资料 选取健康体检者共300人,随访发现心脑血管事件18例(6%);全因死亡22例(7.3%)。将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和全因死亡者归为异常者,其与正常者在年龄、性别、BMI、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经济收入、高文化、合并恶性肿瘤史、合并脑卒中史、合并心肌梗死史等比较,P均<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饮酒率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比较 异常者与正常者间在理想吸烟状况、理想空腹血糖率、理想体育锻炼率、理想血压水平率、低盐饮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25 kg/m2、理想总胆固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风险比分析 两组在吸烟、体育锻炼、血压、空腹血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独立诱导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因素(表3)。

3 讨论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的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比较[n(%)]

表3 风险比分析

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引发原因多样,本研究显示,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病例较正常组,年龄更高,男性多见,经济收入较低,有较高的恶性肿瘤、脑卒中、心肌梗死病史率。因上述因素相对混杂,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经Cox回归校正后,异常者与正常者间理想吸烟状况、理想空腹血糖率、理想体育锻炼率、理想血压水平率、低盐饮食率等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体育锻炼、血压水平、空腹血糖等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为独立诱导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因素。

本研究显示,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7条项目中,并非均可促使死亡风险降低。本研究中未出现BMI、总胆固醇、低盐饮食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造成影响的情况。有报道指出,健康饮食为促使死亡风险降低的独立因素[4,5]。本研究采取评估食盐摄入量的方法,替代饮食,可能使饮食影响死亡的力度减弱。有报道指出,高胆固醇血症为全因死亡的重要诱导因素,但本研究无相似结果[6,7]。美国一项近期研究显示,未对总胆固醇预测全因死亡的价值予以明确[8,9]。本研究中,也未检出BMI同心脑血管事件率和全血死亡率相关,结合本研究,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率越高,心脑血管事件率和全因死亡率越低,且心血管健康指标所呈现出的等级越好,越有较低的死亡风险[10,11]。体育锻炼可使心脑血流量增加,在到稳定体质量、血糖、血压的作用,故需对此项指标的干预引起重视[12]。

综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分级同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具有密切相关性,可防范心血管事件,降低全因死亡率。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空腹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