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节日熟悉的人

2018-07-27 06:45毕明
北广人物 2018年23期
关键词:花炮老父亲父亲节

毕明

当同学发小群中连续出现双手合十、三次致礼的表情符号时,当“@某某某,节哀顺变”不定期刷屏的时候,谁的心底不是猛地一沉,然后又猛地一痛呢?当自己步入中年伴随着父母渐渐老去的时候,当我们真真正正地面对父辈的生死时,我们拦不住岁月的车轮在我们渐白的发丝间碾轧。于是我们更加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便迎面而来:如何面对自己的当下?如何面对父母的生老病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五月的母亲节已被国人认可,接踵而至的六月父亲节依然略显陌生。

节不节的不重要,父亲却很重要。

我的父亲八十寿辰时,作为二儿子的我特意携妻儿从北京赶回西京(西安)为他老人家祝寿。老父亲自然很高兴,生日蛋糕都比往年吃得多些。

老母亲去年年底因心脏病住院动手术,我再次感受到了年老后父亲的情感世界,那种脆弱无疑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当老父亲眼噙着泪水自言自語“你妈要是挺不住,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时,我分明感到那泪水不是胆怯,不是自怜,那是几十年相濡以沫又从不肯说出的那个“爱”字。

当母亲被推进手术室后的那两个小时的时间,我的眼前只有父亲矮小的身影矗立在手术室门口,一个高大的安静的却满怀无限期望的背影。

父亲几乎从不给自己过生日,但他对每年的其他节日却准备的极其认真细致。大年三十要放的鞭炮他会把挂鞭事先拆好,再牢固地绑在杆头。他会把花炮的捻子提前清理出来,便于燃放时快速准确地点燃。我打小就有一个红木框的玻璃小灯笼,那是会木匠手艺的父亲亲手做的。灯笼一年只用一次,仅仅是节日放炮时的照明工具,里面点着红红的小蜡烛,这让周边的小朋友艳羡好多年。后来又用在了我的儿子身上,看着儿子向上提起红灯笼的小玻璃门,再点燃一个花炮,花炮被甩了出去,在路边炸出一个光亮,光亮照亮了老父亲的笑脸。

总是觉得父亲二字的印象不像母亲那样具体和充满细节,或许正像朱自清老先生那篇《背影》一样,父亲很多时候更像一个背影,像一座大山,不需要细枝末节来烘托他们的伟岸。

父亲的形象是不需要那么多仪式感的繁文缛节来框定的,父亲更不需要一个节日来定义,因为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站在你的身后,无论你是失意还是得意,他就在那里屹立。

父亲是什么?

父亲是几十年骑着那辆修了骑骑了修的老二八自行车的骑车人,是从年轻骑到再也骑不动的岁月,而那辆破自行车里却始终装载着一家子几十年的幸福点滴;

父亲是老家院子中那座小煤棚子的建设者,里面不光储藏着燃煤,还有很多怎么也割舍不掉的“老旧物件”,一件军绿雨衣,或是一双长筒黑胶雨鞋;一摞杂志,或是一箱子旧书……

想必父亲是不知道什么叫父亲节的,感恩父亲也没必要只在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如果说要感恩,那我更愿意将父亲对点滴生活的挚爱世代相传,而不是仅仅在那个陌生的父亲节当天想起我们生命中熟悉的那个人。

猜你喜欢
花炮老父亲父亲节
浏阳花炮
过父亲节等
李渊:我只是个孤独的老父亲
老父亲的优势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
老父亲
花炮鼻祖——李畋
如何庆祝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