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丁·盖尔归来》中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假马丁之前所能够一步步走到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假马丁的“套路”,也就是他的真相演绎。本文旨在从“套路”本身、“套路”得逞的可行性分析和证明自己这三个部分,全面剖析《马丁·盖尔归来》中“真相”演绎的“套路”。
关键词:《马丁·盖尔归来》;套路;真相演绎
作者简介:程锐(1996.12-),男,汉族,湖北宜昌人,武汉大学本科在读学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1
一、也谈“套路”
欧文·戈夫曼在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书中早有断言:“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机构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由表演者组成的剧班,他们协作一致地向观众呈现出一个特定的情境意义。”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无往不在表演和表演的场域之中。尤其是在信息高速畅通的今天,这一行为显得更具有迷惑性。但是,你能想象得到,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人把表演当作生活的乐趣和全部的动力,不惜全力以赴,甚至献出生命吗?
冒名顶替、以假乱真的误会是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剧情润滑剂,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等文学名家都曾以此为主题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在真实历史上也不乏这类或人为或巧合的故事,情节往往更加离奇曲折。我们在品读这一类冒名顶替、以假乱真的文学作品时,不得不惊叹冒充者利用这有限的表演空间演绎出的无限接近于真相的“真相”,这也就是他们高明的“套路”。
二、“套路”得逞的可能性分析
几年前,向往远方的马丁·盖尔出走他乡,当热衷于冒险刺激的浪荡子阿诺得知关于马丁·盖尔的讯息时,便立即开始了表演之前的准备工作。他能把家里和村子里每个人的特征刻进脑海并不断练习模仿,然后叙说与其相关的往事以获得信任。他是如此善于演戏,以至于他的亲人都没能够表现出看出了他的破绽。当然他的气质当中与马丁·盖尔天然的差异,以及他无法进行人为干预的特征都使得他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破绽。可问题恰恰在于,就连马丁·盖尔的妹妹们和最为熟知丈夫生理特征的妻子贝朗特也接纳了他——假冒的马丁·盖尔,甚至和他生育了两个孩子,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难道贝朗特真的没有认出这个冒牌货吗?但问题的实质在于,比起生理欠缺,向往远方的马丁·盖尔,眼前的这个人更为真实可靠——他很好地充当了丈夫的角色。另一方面,马丁·盖尔走后,繁重的家务和世俗的限制使得他迫切需要一个男人的出现,这个人无论是不是马丁·盖尔都已不再重要,阿诺·迪蒂尔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域完成了他的身体介入和身份转换。
综上,我们不难总结出庞赛特之所以敢冒充马丁·盖尔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他与马丁·盖尔长相相似;二,他熟知马丁·盖尔的一切事情,甚至是私密的房事;三,马丁·盖尔失踪已久,人们关于他的长相以及是否会回来都不确定。正是通过这三方面的考虑,庞赛特才有其勇气冒充另一个人。
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每一点都直指身份证明的关键。在没有户籍证明以及科学技术的年代,人们确定一个人的身份的途径不外乎几条:第一,外表或相貌。庞赛特熟似马丁·盖尔的外表无疑是首要的。第二,集体记忆。我们通常在确认一个人的真实身份时,往往会回忆我们曾经一起做过的某些事情。第三,亲属辨认。亲属的辨认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说在所有认识你的人当中谁最熟悉你,无疑是你的亲人,而亲人当中当以妻子最为熟悉。
从这三点上来看,庞赛特无疑是一个天才的演员,在科技不发达的16世纪成功窃取了另一个人的身份长达四五年,甚至在真正的主角出現之前还一直让人坚信他便是本人,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套路”。
三、由“套路”说开——如何证明自己
这引起我们对与个人身份的思考:人如何能证明自己?在没有科技和户籍证件的时代,我们甚至连证明自己都存在风险。如果把它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存在如何证明自身?这几乎是一个悖论性的问题。我们当然可以信誓旦旦地说:我就是我。但如果大家不承认的话,我可能就不是“我”了。我是不是“我”这是一个关乎自身的问题,但“我”的确认却往往需要通过他者进行,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本体的我不能确证我自己,反而是作为客体的出自己以外的另一方才能证明自己,那么他们证明的就是真的“我”吗?因此,这就构成了一个悖论:作为本体的存在需要通过客体的确认来证明,而客体的确认并不能确定自己证明的就是本体。在这种悖论的语境下,人是无法把握自己的,因为你连“我是我自己”都无法证明。
当然,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大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种对于“身份的确认”却永远不会消失。当今社会中,很多情况仍然需要自己证明自己。尽管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着各种证可以证明自己身份,但我们不能否认冒名顶替的现象仍然存在。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人类自证的历史,我们通过创造属于人类的历史来告诉世界:我,生而为人。
参考文献:
[1][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马丁·盖尔归来 刘永华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陈兼、刘昶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王弈丹.试论《马丁·盖尔归来》中的微观史学[J].广东:韶关学院学报,2014,35(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