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语扬
摘 要:面对《红楼梦》中的人物解析,实在是已经穷尽到不知道应该研究什么了,每一个《红楼梦》中人基本都被红学家们研究得透透的,但即便如此,作为高中生的笔者来说,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虽然称不上独到,但至少能表达笔者自己的意见。一直以来,大多数评论都将焦点聚集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身上,至于十二副钗的分析,大家也不以为意,可是从人物性格的分析来看,袭人和晴雯二人,无论是性格,还是命运,都与薛宝钗和林黛玉惊人地相似,所以将袭人和晴雯成为称为宝黛的镜像人物并不为过。本文正是通过袭人和晴雯二人的性格行为之比较,来说明她们宝黛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镜像;袭人;晴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1
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欢。
红楼,千百人物,千百故事,千百风景,那里有人情百态,世间万家;那里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很多人穷尽一生想要抵达,那座朱墙碧瓦的府邸,而身处其间的人耗费了半世年华,却走不出来。
大观园中百花齐放,满园芳菲,争奇斗艳,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颜色或许最终花开动人或许最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温柔如顺,空云似轻如兰。
一、薛宝衩之镜像人物——袭人
“枉自温柔如顺,空云似轻如兰”,温柔的袭人是一朵灿烂的桃花,虽在百花齐放的大观园中并没有姣好的容颜,也没有权贵的身份,她只是一个丫鬟罢了,可众人对其亦是尊敬,不敢怠慢于她。她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袭人素待人宽厚,处事稳重,她守护着怡红院的一草一木,不轻浮惹事,向往平静安稳的生活。
她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风格,为她赢得了诸多人的尊敬与喜爱,这一点像极了薛宝钗。上至贾母、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对她都很满意。还忆宝玉挨打时,众人皆护着宝玉,可唯独她认为老师打得合情合理,她认为若不打,宝玉可能会做出超乎理法之事。此言虽充满了传统礼教色彩,可却打动了王夫人的心,这一点足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
而她对宝玉亦是衷心,她时常规劝宝玉读书上进,无论是真是假,却装出个样子,她一心为宝玉前途考虑,恪尽职责,宝玉却认为袭人不够理解他,不懂他,每每规谏,宝玉都不听,她虽身为奴婢,却事事为贾府,宝玉考虑,宁可委屈自己,不过是因为“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罢了,她的这些性格特点,基本上就是薛宝钗性格特点的写照。
二、林黛玉之镜像人物——晴雯
风流灵巧,多情公子空牵念,“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是大多红学研究学者对晴雯的评价,晴雯是一个身份卑贱,却风流灵巧的丫鬟,她不仅有清丽的外表,还有一颗纯洁无瑕的心,她虽为奴婢,可她的美,却成为一种过错。
王夫人不喜欢晴雯,首先是从晴雯的名字来说,她认为晴雯的名字本身就比较魅惑,样貌更是会蛊惑宝玉,所以王夫人想方设法让晴雯远离宝玉,最后把她赶出大观园。她的自负,她的不谙亦是她的致命之处,她不屑讨好,不屑世俗,如一朵不沾世俗的白芙蓉花,在大观园中傲然绽放。
她性情刚毅,嫉恶如仇,语言犀利讽刺,敢怒而撕扇,这就是她与世俗的不同,而与世俗对抗的她,却亦是薄命女子也。如此冰清玉洁的人,最终仍逃不过世俗的摧残,她负辱而死,随霁月西沉,随彩云散去。
三、相爱相杀终无果——各自归位
大观园中有许多残缺破碎的美,爱情的悲剧。袭人与晴雯却爱着宝玉,可最终仍是擦肩而过。袭人一生都在想着嫁给宝玉,可终究被大观园的没落,黛玉的死和宝玉的痴情所打破,最终嫁给蒋玉菡,也算是安稳度过余生,可她当年的努力,当年的痴情伴着贾府的没落而随风散去,“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意”。
晴雯与宝玉情投意合,可封建的世俗终究让这一段感情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尘缘路上,多少真挚的感情也如同这样,擦肩而过。在《红楼梦》中,如果說薛宝钗和林黛玉是显性的情敌,那么袭人和晴雯就是隐性的对手,袭人像极了薛宝钗的个性,晴雯恰恰又跟林黛玉如出一辙,抛开身份地位不论,这四个女人其实分属两种不同的个性。放浪不羁的宝玉显然在这两种女性中间徘徊不定,难以抉择,最终在封建礼教和打破传统与追求自我的道路上,被迫选择了薛宝钗的宝玉,怀着一颗不甘的心,在黛玉死后,挣脱家庭的束缚,踏上了自我救赎的征程,然而不同的是,再也没有呢喃软语,关爱呵护伴随左右,徒留满目疮痍。
参考文献:
[1]《红楼梦十五讲》 刘梦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8-01.
[2]《红楼梦精读》 陈维昭 著;陈思和,汪涌豪 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08-01.
[3]《王蒙的红楼梦·讲说本》王蒙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