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模因论看网络热词“佛系”及背后的社会现象

2018-07-27 11:27宫晓慧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佛系

摘 要:模因論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论而解释文化进化发展规律的新理论,能够解释很多现象,尤其为网络词汇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就以现阶段的网络热词“佛系”为例,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并用语言模因论中成功模因的四个阶段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尝试剖析在该词流行的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佛系”;社会现象

作者简介:宫晓慧,女,山东青岛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佛系”指对一切事物保持随性的生活态度,多形容当今社会的年轻人。它的出现带动了“X系”结构词语的兴起。但学者们对该结构词语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家主要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流行语或从模因论的角度对“XX门”、“XX族”等流行结构进行分析,如:何自然的《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2014)、刘懿的《流行语模因的类型与特点——以近五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为例》(2014)以及何乃婷的《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词汇“屌丝”探析》(2017)等等。

一、模因论与语言模因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发展规律的新理论,它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文化领域的演变与发展。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1],它是文化领域中类似于“基因”的复制因子,“模因”一词源于希腊语,指的是被模仿的东西,从广义上说,模仿是模因复制的方式[2]。“模因”一词源于社会生物学,最早见于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他首次将“模因”用于说明文化进化的规律。

以语言作为传播媒介的模因我们称之为语言模因。[3]语言是传播的基础,是人们沟通的主要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迅速成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被大家所熟知和接受,网络热词也一度成为大家表达情绪、进行沟通的代名词。比如:“葛优瘫”中的“丧文化”、wuli表示“我的”、“妈宝男”代指什么都听妈妈的话,自己没有主见的男生等等。这些新词汇的广泛传播与使用,使网络语言和词汇成为社会语言的中流砥柱,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模因丰富了语言,也靠语言得以复制与传播,所以模因与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网络热词“佛系”的兴起与发展

“佛系”使用最早来源于2014年的日本某杂志,该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2017年4月,在粉丝圈兴起了“佛系追星”一词,指的是深度介入过粉丝圈的粉丝,为争吵所累,最后希望远离纷扰,转而追求的一种心如止水,不动怒,不吵架的一种和平的追星状态,后期“佛系”被提炼出来。

该词之所以被大家所熟知源自于2017年12月12日,霸占微博热搜的一个话题叫做“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一篇细数了90后佛系生活的原创微信文章,随之第二天王菲女儿窦靖童被传已剃头出家,彻底带火了“佛系”这个词语。一夜之间,朋友圈中布满了“佛系”的身影,“佛系青年”、“佛系员工”、“佛系生活”等各种衍生词出现,有的用以表达自己怎么样都行、不太走心、看淡一切、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有的用以自嘲与讽刺。

“佛系”一词的流行,带动了“X系”结构的词语也随之流行,人们在形容或者表达情感的时候开始有倾向性地选择该结构的词语,比如说:对具有清淡感觉,着装比较休闲的男生人们就会称之为“盐系男生”,对清新自然,有超凡能脱俗气质的女生,人们会称之为“森系女生”等等,虽然这些词语在之前已经出现,但是“佛系”的流行,又让这些相似结构的词语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掀起了一股小高潮。

三、“佛系”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一)“佛系”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强势模因即在自我复制、传播过程中占据强势地位的模因。语言模因也不例外,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中被大众所广泛熟知并使用的模因自然是强势模因,“佛系”也不例外。

1.多产性:多产性是强势模因一个重要的特性,也是我们最容易理解的一个原因,也正是因为强势模因的多产性才使得它能够被更多的人记住并使用。“佛系”一出现,便立刻占据了大家的社交平台,由一开始出现的“佛系男子”衍生出“佛系员工”、“佛系老板”、“佛系生活”等等,不仅如此,还带动了“盐系”、“森系”等相似结构的热潮。

2.长寿性:长寿性指的是强势模因在人们大脑中停留的时间,也就是模因传播的时间,但我认为这个长寿性是相对的。首先,“佛系”作为网络热词,是随着网络发展起来的,在近期内会成为人们交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热词也成为年轻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长寿性与新鲜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之所以说这个长寿性是相对的,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新的词语不断出现和更迭,一直使用“佛系”这一类词也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毕竟一类词语已经出现,完全消失也是不可能,只是较前期使用频率会有所降低。所以说,长寿性如果仅仅是指时间的长短,那强势模因自然符合这个特征,如果长寿性还与新鲜度有所关联,可能程度就会降低。

3.复制忠实性:复制忠实性指的是对原模因的保留复制程度,保留复制程度越高则成为强势模因的可能性越高,反之可能性就越小。信佛之人本身即看淡一切,内心不会轻易地被琐事所打扰,所以“佛系”一类词的含义高度的复制和延续了其意义。其次,大家一般称穿驼色系或者灰色系衣服且穿着干净利索的人为“佛系青年”,主要是因为这种穿衣风格恰好与信佛之人一致,从内而外的体现一个“佛系青年”的生活态度。从以上两方面来看“佛系”具有较高的保留复制程度。

(二)語言模因“佛系”的复制与传播

Francis Heylighen(1998)指出模因的复制过程有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这四个阶段是任何一个模因复制所必须经过的阶段,也是任何一个模因成为强势模因的基础。[4]毋庸置疑,“佛系”这一语言模因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1.同化:指一个独具特色的模因能够被人的大脑注意,理解并且接受的过程。[5]简而言之,就是模因在传播过程中能够被人们注意并且关注。这点非常好理解,“佛系”作为网络热词,如果不能被人们注意关注并且使用的话,它就不可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词。窦靖童剃头事件、“佛系穿着”的流行等等,都给人们提供了更直观立体的去理解“佛系”一词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同化的阶段也就完成了。

2.记忆:指的是一个模因经过同化阶段后能够在人们的大脑中保留一段时间,能够被人们持久性的记住,保留和记住的时间越长,成功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也会越广越快,也就为后面的阶段打好了基础,这也是一个模因尤其是强势模因的“寿命”。“佛系”不管是内在含义的限制,还是外在形象的固化,比如随之而来的时尚趋势,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3.表达:这一阶段是模因复制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表达过程中,人们提取出大脑记忆层面的内容,通过表达将模因复制出来,并且借此传递出信息。“佛系”这一模因从一出现便刷爆了朋友圈,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创造出了很多衍生词甚至是类似结构的词语,比如说“佛系朋友圈”、“佛系老师”、“佛系恋爱”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人们不仅记住了这个模因,还会灵活运用,这就是一个表达的过程。

另外,各类模因复合体的出现使表达方式更加多样,所谓模因复合体就是将多个模因或者多种类型的模因进行结合,比如说将“佛系”这一模因构成的词汇制成表情包,则形成了模因复合体,这样使人们表达起来更加方便。

4.传播:任何模因只有通过传播才能扩大影响力,进而成为强势模因,从而保证其长寿性。但是传播的过程必然需要传播媒介,比如说书本、音乐等等。“佛系”借助网络媒介保证其传播效果自然没有问题。

四、“佛系”背后的社会现象

继“葛优瘫”、“废柴”后的“佛系”,自出现并掀起热潮后,受到了很多社会人士的分析与批判,他们认为“佛系”依然是“丧文化”的体现,并且是“丧文化”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的一种体现。而不管是“丧文化”的盛行,还是其他青年亚文化的体现方式,仿佛都与一个青年尤其是正值青春年华的90后联系不到一起,本应朝气蓬勃的一代却有着如此消极的心理,实属不能理解,故90后又被大家称为“没有希望的一代”。其实我认为不然,“佛系”指的是一种看淡一切、顺其自然的心理状态,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这种心理状态难道不可取吗?其实“佛系”心理的出现早在佛教出现就已经开始了,东方山水田园诗人的洒脱、西方哲学家的处世之道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佛系”。那为什么在当今社会这种生活态度会引起如此多的非议,我认为人们非议的不是“佛系”本身,而是使用“佛系”来表达自己某些态度与情感的人们的处事方式。如果真的能像先人那样做到,想必是令人佩服的,自然也就没有非议,反观,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社会,用“佛系”形容自己的人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佛系”,所以别用“佛系”装点自己。[6]

当然,这也就是网络社会存在的一点弊端,大家可以在不同层次的网络平台中接触到各类信息,选择其中感兴趣的内容加以使用,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模因能够快速得到发展和传播,我们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我们需要有辨别真假与好坏的能力,避免“被佛系”,“佛系”在成为大家自嘲或者互嘲的谈资外,也成为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给90后贴的标签,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面概括出90后一代人的生活态度,事实却不尽然。但90后的人们在表达自己态度与情感的时候却习惯性地选择了这些文化标签或者说是网络热词,并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种惯性而非理性选择,“被佛系”就是类似情况的存在。所以作为90后的我们,不要一味地用一些标签来装点自己,当然也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迷失自我,拒绝“被佛系”,做好自己,用行动来证明。

五、结语

基于进化论的语言模因论成为我们解释网络热词的一个新方法,每个网络热词的出现与形成都离不开模因论中的四个阶段。“佛系”以其独有的含义被大家所广泛接受并使用,使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强势模因,进而也产生了很多模因复合体,这都是“佛系”影响力的体现。我们从模因论角度分析“佛系”,除了了解其发展原因和原理外,也可以更多的关注背后存在的社会现象和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而引发大家的思考。

注释: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2]李西:《从模因论的视角解释网络语言》,疯狂英语,2008年02期.

[3]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02期.

[4]李佳:《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流行分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3月.

[5]马冬、闫文丽:《模因论视角下的流行语“洪荒之力”》,理论观察,2016年11期.

[6]张斌璐:《别用“佛系”装点自己》,长江日报,2017年12月19日,第018版.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2]李西:《从模因论的视角解释网络语言》,疯狂英语,2008年02期.

[3]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02期.

[4]李佳:《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流行分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3月.

[5]马冬、闫文丽:《模因论视角下的流行语“洪荒之力”》,理论观察,2016年11期.

[6]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牛津大学出版社,1976.

[7]张斌璐:《别用“佛系”装点自己》,长江日报,2017年12月19日,第018版.

[8]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12.

[9]谭占海:《语言模因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08.

[10]何自然、陈新仁:《语言模因理论及应用》,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4.12.

猜你喜欢
佛系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佛系”数学家——小平邦彦
法系妈&佛系爸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三国漫——佛系
佛系枪手
家具也“佛系”?
佛系不如诸子百家系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