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 钱松荣
(复旦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433)
混凝土管桩是施工现场实施安装前常用的装配式预制构件,其产品在施工前预先完成,具有安全、耐用、环保、可维护等优点。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建筑行业施工环境复杂,对混凝土管桩的生产缺乏有效管理,导致管桩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如钢筋强度不合格,养护时间不足等),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管理落后等问题,大部分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仍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管理结构,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不利于企业在市场化环境下的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寻通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解决上述问题[1]。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同时具有非接触识别、抗污染性和耐久性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仓储管理、畜牧管理以及交通运输控制等诸多领域[2]。本文便是在这一基础上,设计了基于RFID的混凝土管桩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在混凝土管桩内埋设无源RFID标签,结合物联网及相关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对混凝土管桩的生产、安装、运输等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完成混凝土管桩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采集和溯源[3]。
考虑到实际的生产环境,本系统主要由RFID电子标签、信息采集层和应用服务层3部分组成[4],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RFID电子标签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其内部存储着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在这里我们把RFID电子标签植入混凝土管桩中,作为管桩的ID身份标识用于信息采集。由于管桩内部为钢结构且外壁混凝土层有一定厚度,我们采用了125 kHz低频电子标签作为工作标签,以满足抗金属干扰、穿透性的要求;同时标签外部包裹一层陶瓷外壳,可以有效防止生产过程中高温、震动等复杂外在环境的干扰。
信息采集层主要实现调制/解调、编解码,逻辑控制,时序控制,通信控制的功能,是整个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信息采集层一方面为电子标签供能,提供时钟同步,采集管桩的身份信息;另一方面与后台应用服务系统通信,完成信息的上传和查询。
应用服务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由系统功能模块和SQL Server数据库组成。该层涵盖管桩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人员管理、物资管理、生产信息管理、质量检验和产成品出运等,可实现管桩信息的实时录入和查询;此外,通过对信息采集层数据的集中统计和处理,系统可以获取实际的物资消耗、生产进度、出运状况等动态数据,便于企业实现智能化分析决策。
信息采集层用于获取RFID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并与后台应用服务层进行数据通信,包括RFID读卡器的硬件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编程两部分。
由于现场生产环境复杂,系统采用的RFID读卡器必须满足大功率、远距离的通信要求,同时为方便工人操作,读卡器必须是手持式的。在上述条件下,本系统读卡器硬件架构主要由射频接口,逻辑控制单元以及通信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RFID读卡器硬件结构图
2.1.1 射频接口
射频接口模块用于完成读卡器前端与标签的通信,通过时钟发生器产生固定频率的激活场为电子标签提供能量,读取返回的信息,完成必要的解调检波工作。为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读写距离的要求,系统采用分离元件搭建了D类功率放大电路,该功率放大电路工作于开关状态,相比于传统的A、B类功放电路,具有极高的效率,电池能量转换率理论上可达90%。在实际测试中通过外加9 V锂电池供电,读卡器有效识别距离在30 cm以上,可以完全满足现场生产的要求。
2.1.2 逻辑控制单元
逻辑控制单元采用AVR单片机Atmega64作为主控芯片MCU,实现生成/捕获中断、控制上位机通信、读取射频接口返回的电子标签信息,发送指令等功能。ATmega64是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AVR微处理器,采用先进的RISC结构,符合便携式读卡器对功能、性能的要求。在信息采集时,射频接口模块将前端天线信号经解调、滤波、整流等处理后送入ATmega64的T3/IC3端口,通过定时/计数器的捕获功能完成标签信息的解码。
2.1.3 通信模块
通信接口模块用于完成与上位机的通信,将读取到的电子标签信息传送到后台应用信息服务层中。系统采用RS232接口完成设备间通信,MAX232作为串口芯片实现必要电平转换。
RFID读卡器软件采用嵌入式C语言编程,使用AVR Studio和Win AVR作为编译调试软件。读卡器软件与硬件平台相结合,用于实现必要的中断控制,逻辑控制,通信控制,定时计数器捕获,编解码、数据校验等功能。读卡器软件工作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
应用服务层是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该层将读卡器采集到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与混凝土管桩的实际生产参数绑定,通过功能模块录入系统数据库,完成数据汇总、处理、分析和查询功能[5]。出于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应用服务层采用了C/S架构,使用Visual Studio 2010与SQL Server 2008 R2开发,C#和SQL语言进行编写。应用服务层自企业的人员管理、物资管理开始,到混凝土管桩的流水线生产、质量检验、产成品出运为止,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能实时监控每道工序的生产情况,完成责任归属和信息溯源。系统应用服务层功能模块架构,如图4所示。
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应用服务层整体共分为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产成品管理、质量检验、综合查询、信息公告、基础管理设置和系统管理9大模块。
人事管理和物资管理模块属于系统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人员信息的配置和工程物资的准备。通过系统可将相关信息提前录入,方便后期产品与人员和物资信息进行一一绑定,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查询系统数据有效追溯到施工责任人和物资供应商。此外,通过对生产进度的监控,系统可以预估物资使用情况,方便管理人员完成物资的动态调度。
生产管理、产成品管理和质量检验模块是系统的中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品开始正式进入车间流水线生产。为方便施工人员操作,系统采用了Surface Pro作为智能便携终端与手持式读卡器相连,用于车间现场完成RFID电子标签信息的采集和生产数据的录入,并针对Surface Pro做了界面和功能上的优化和适配。在生产的第一阶段——钢筋笼制作工序中,我们将专用混凝土RFID电子标签绑扎到钢筋笼上作为身份标识,通过读卡器扫描录入,完成与混凝土管桩的绑定和信息的初始化,实际操作如图5所示。
在其后的每道工序中,施工人员都通过系统实时记录生产信息和人员信息,这样当产品完成生产、检验、出运时,所有工序生产数据都已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完成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在各生产功能模块中,系统可以通过C#的Reporting Service功能根据生产数据完成报表打印功能,有效摆脱了过去人工录入填写的不便;同时管理人员能通过时间、报表ID等字段对各生产报表完成集中查询,方便信息的检索和归档;当数据库存储的生产信息积累到一定量级时,更能通过对生产参数、工作进度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生产智能化决策提供有力帮助。
图4 系统应用服务层架构图
图5 现场车间RFID标签信息采集
综合查询和信息公告模块是系统的辅助部分,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综合查询完成对数据的实时查询,包括单根管桩的基本生产信息(如钢筋笼绑扎时间、普养温度、离心转速、张拉强度等)以及统计信息(如管桩日生产量、日出运量,产品检验合格率等)等。信息公告模块用于发布公告消息等指导工人完成生产调度、班次交接等工作。
基础管理设置模块用于生产的集中管理,其中生产权限管理功能可以对施工班次、员工工种进行规范,做到一岗一人权责分明。实际生产状况、生产指令管理功能可以方便管理人员下达任务安排,对每日生产进度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工期预警管理功能可以根据现阶段生产量完成情况,对下一阶段生产量进行预测,当生产米数和根数等不符合进度要求时将在系统内发出预警信息。
系统管理模块包含数据库备份/恢复、系统帮助等功能,用于对生产管理系统本身进行技术支持和维护。
本文在RFID、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RFID的混凝土管桩生产管理系统,用于企业生产信息的智能采集和产品的自动化管理。针对实际的生产需求,系统选取了符合环境要求的RFID电子标签,设计了便携式RFID读卡器手持机模型以及涵盖管桩全生产周期的软件应用服务系统。经试运行发现,该系统能有效完成生产信息的采集、录入、查询和分析,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内部人力物力资源,完成对生产过程的实时化、集中化管理。系统数据完成积累后也可用作进一步的深度挖掘,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和决策。总的来看,该系统有助于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符合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